學習書法可以沒文化嗎?

沙孟海先生說過:“沒有學養,我們連書法的過客都不算。”

學習書法,我們一定不要只會書法,在文學素養上至少要和自己的書法水平相當,甚至超過自己的書法,才有能力撐起自己的字。在古代,書法和文學就從來沒有分開過,甚至書法和個人品格都是緊密相連的,而不是單獨提取出來討論。

學習書法可以沒文化嗎?

黃庭堅在他自己的《論書》中說到: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爾。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學習書法,首先胸中要有道義,然後要博覽群書,通曉前人的哲理學問,寫出來的字才是可貴的,如果胸無點墨,就算寫出來的字和鍾繇,王羲之差不多,也只是一個俗人。

學習書法可以沒文化嗎?

他在《跋東坡書遠景樓賦後》中又說:“予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未能及耳。”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我評價蘇東坡的書法,他學問文章的氣息濃厚,從筆墨之間散發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別人寫的字總是比不上蘇東坡的原因。

從古至今,能在書法上有所成就的,都是具有深厚文學素養的學者,王羲之、李白、賀知章、蘇東坡、杜牧、趙孟頫、董其昌,和近代的啟功、沙孟海、林散之等人,沒一個是純靠書法留名的,都是有詩書文學作為支撐。

學習書法可以沒文化嗎?

陸游曾說:“功夫在詩外”,學習書法也是,想在書法上有所成就,一定離不開他內在的涵養與學識,只有肚子裡有貨,寫出來的字才有內涵。我們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而它來歷,是王羲之和一群文人朋友在聚會喝酒的時候寫了很多詩,於是大家打算把詩都集在一起,出本詩集,然後都要王羲之給這本詩集寫一篇序文,王羲之乘著興致當場就寫,於是就誕生了這篇天下第一行書。這是他一次性書寫,也是一篇草稿,上面還有塗改的痕跡,我們先不說它書法有多厲害,就看這篇文章的內容,它的寫作手法和文章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與感悟,就不是一般的書法作品可以相比的。

學習書法可以沒文化嗎?

​曾見過一些書法愛好者,也學李白酒後吟詩,學王羲之酒後寫字,但是腹中除了酒肉之外,沒什麼墨水,想吟詩卻只能喊幾句老鐵沒毛病,想寫字就只會寫一些往後餘生,紙短情長,這樣鬧出來的笑話讓人捧腹,也讓人嘆息。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在無形之中就已經肩負起了繼承傳統,傳承文化的使命。雖然我們只要自己寫得開心就好,但是書法終究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離不開學識的澆灌,也希望每一個書法愛好者與之共勉,增強自身文化素養,都能寫出有內涵的文字,為書法和文化的傳承發展,添上濃重的一筆。

你的喜歡,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