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打杂,那实习是在干什么?

文丨半夏

咪蒙曾经一句“刘若英金城武都刷过厕所,你拿一下外卖怎么了?”毒害了不少未谙世事的实习生。

小雨今年大三,在一家会计事务所找到暑期实习,平日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同事拿快递、打印各个部门的资料、做凭证的搬运工,她所做的,便是完完全全的打杂实习。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辞职?

她说,他爸妈让她坚持下去,何况谁初入职场不是这么过来的?

实习=打杂?

在中国动辄上百万的应届生求职大军面前,实习生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也渐渐在部分人眼中变成打杂的代名词。

在知乎逛一圈,类似“实习就一定要打杂”,“不打杂你可以做什么?”这种高票回答屡见不鲜。众多号称高学历高文凭的知乎er,也毫无例外的认同,实习就得从打杂开始。

在我看来,打杂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你认为打杂理所应当,那就是你的问题。

1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得明确,“打杂”和“基础性工作”之间是有区别的。

如果你是一个财务实习生,leader天天叫你拿快递、寄快递、拿外卖,为他个人干活,这是打杂无疑了。

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财务实习生,天天把贴凭证、录入原始数据、分析数据等工作叫做打杂。那我想你先得明白,什么叫“基础性工作”。

现在很多文章分析实习生该不该打杂,都把杂活和基础性工作,一概而论的称为“打杂”,然后一言以蔽之,以言者谆谆的神态告诫实习生:年轻人要沉得住气,打杂是实习的必修课。

像上文提到的小雨,她做的工作就是打杂。因为就算给她一年的时间,她在财务这个行业也不会有丝毫进步,专业知识也不会有丝毫积累,变成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便利贴女孩”——拿快递、拿外卖,办公司的佣人。

于小雨而言,她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因为此次实习而又长足的进步,相反,与同期的实习生相比,她可能还退步了。

这里有另外一个例子。朋友徐子也是财务实习生,他每天的工作也是所谓的“简单、重复不过脑”的工作。

他在一家公司实习时,正好赶上公司准备上市,财务这一块还有大量原始材料没有整理、录入系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电脑,输入数据,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

这种是打杂吗?我认为不是。徐子这份在很多人看来打杂的工作,是他职业生涯中一块非常稳固的垫板,为他后续找到好的实习铺垫了一定的基础。

要判断你现在的实习是否是打杂,其实很简单,这份经历会是你履历上的闪光点吗?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吗?有没有让你有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2

实习生必须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眼高手低”是大部分实习生的共性。刚入新媒体行业就觉得自己可以写出10万+的爆文,刚入行的翻译就觉得自己所向披靡……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很多萌新,觉得打印是杂活,不该让我干;觉得挑错别字,跟我有什么关系;整天写PPT,没有一点新意,诸如此类。

每个行业都会有相对应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个会计,金蝶系统不会用;作为一个编辑,“地、的、得”还会用错;作为一个公关,最基本的“3S”、"4T"原则都不知道。你觉得你的leader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吗?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牢不牢固决定你的高度。前芭莎总裁、时尚女魔头苏芒,何尝不是从最底层的小编辑做起?

道理你都懂,但是心高气傲,觉得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感慨遇不见伯乐的你,埋怨工作低微,工作简单、枯燥、不过脑。

那是你的心态问题,别把锅甩在“打杂”上。

3

平时,如果有留意一些实习招聘文案,一些诚心聘请的企业会极力注明,“绝对不会让你拿外卖、端茶倒水”,“不会让你打杂哒”。《新京报》评论部招实习生时的文案让人为之一动,写道:这是一份让你获得尊严、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工作。

无可否认,实习领域还有为数不少“官僚式”的机构,以处理人情世故为主,以为领导端茶倒水、跑腿为荣。但是,真正优秀的企业会“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激发实习生的潜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毕竟现在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

存粹意义上的“打杂”越来越少,好的企业、好的公司也希望实习生也能在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较于实习单位让实习生打杂,实习生观念错误更为致命。

如果实习单位招实习生进来,存粹是为了打杂,岗位工作连边儿都挨不到的公司,建议你辞职。

但是如果实习生混淆“打杂”与“基础性工作”,将一切琐碎的工作归结为打杂,实习生很容易在这种心态中产生厌恶情绪,继而屡次三番跳槽、换工作。对实习生的职业生涯来说一点益处都没有。

阿熊在此想说,实习≠打杂,但是实习=基础性工作。对一个没有经验、能力尚未可知的实习生委以重任不现实,只能从与工作挨边的简单工作做起。

简单的工作都是枯燥的、重复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却是必不可少的。

实习生,认真审视自己的实习工作,端正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你的实习经历才能给真正的工作生涯添光溢彩。

來源: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