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2000多元存款在銀行存了19年卻沒了?銀行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老人把2000多元存款在銀行存了19年卻沒了?銀行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銀行是什麼?詞條中對它是這樣解釋的:通過存款、放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任務的信用機構。其中的關鍵詞:信用。

銀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社會機構,它和我們每個普通人安家立命最看重的錢聯繫在一起,也因此它又顯得非常重要。大家掙點錢都不容易,放在這怕丟,藏在那也覺得不安全。很多人覺得,我把錢存進銀行就踏實了,感覺就進了保險箱了。

可是誰能想到,這個保險箱也並不總是保險呢?就像這個新聞中發生的事情,錢存著存著能存丟了。更害怕的是,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開天闢地第一次發生,之前也有過儲戶存款“不見了”的事件。

老人把2000多元存款在銀行存了19年卻沒了?銀行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1999年3月,西安的牛先生將自己2個月的薪水2000快存入中國銀行,今年9月底搬家的時候發現了存摺,於是想將這錢取出來。銀行第一次給出答覆“沒有信息,需要去大網點查詢”。10月第二次去大網點得到答覆“沒有信息,要進一步查詢”,11月,第三次查詢的時候銀行表示“牛先生之前在其他網點已經將錢分批取走了”。牛先生當即表示“如果錢真取走了,銀行將之前的記錄證據給我看看也行”,但是銀行卻給不了證據。銀行方面的主任也表示"前後派人查了17次賬,但是查不到結果“。

19年前的存摺存款是憑摺存、取款,有兩種可能存摺有餘額而銀行無帳可支付。一是存摺支付時銀行還沒有實行電算化,是採用的手工操作,銀行工作人員工作失誤,沒有在存摺上有效記錄。二是有可能持折人因存摺迷失,採用掛失支取的方式支取存款,後因存摺出現,年代久遠,記不清本人是否掛失支取。

老人把2000多元存款在銀行存了19年卻沒了?銀行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19年前存摺存款是能夠查清楚存款去向的。因為不能確定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發生了支付情況,查帳需要大量的工作從存摺最後記錄餘額的時間一天天往後翻傳票,查資料,需要一定時間是能夠查清存款是否支取、由誰支取的。但是以目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說,可能以後對於銀行上的業務會越來越少,因為畢竟通過網上的一些渠道,存款更方便,取款更快捷。如果銀行再不把好自己最後這一關,可能連最後的信任也就不會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