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要發展10萬團長,永輝也擠上賽道,京東依然奔跑

2019年開年,也是抓住春節銷售旺季,社區團購成了香餑餑。

永輝與蘇寧前後腳入局社區團購,加上此前佈局的京東,再次給該賽道加溫。

在2018年12月河南信陽舉辦的“逆戰——2018年中國零售業總裁峰會”上,零售業專家顧國建就提出零售企業要發展“團購”,要抓住社區“團長”,成為一個把賣場觸角延伸的一個利潤增長抓手。

有專家認為,“拼團”不是“拼爹”,不是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也不是抓住“團長”就能起到“動銷”的作用。這種從o2o異化過來的全新銷售模式,只能作為企業銷售手段的補充,而不是企業的未來所在。

蘇寧要發展10萬團長,永輝也擠上賽道,京東依然奔跑

三巨頭湧上賽道

2018年12月26日,媒體報道稱,永輝超市已在深圳、廣州等地試水開展社區團購業務,此外也至少在佛山、東莞、惠州甚至鄭州、上海等地展開。其社區團購目前正主推一款車釐子單品,此款零售價為368元的整件10斤原裝的J級智利車釐子,團購價為299元,兩人即可成團,單次購買件數沒有約束。此款產品的預售團購時刻從12月24日到1月10日,1月10日起開始發貨。對團長的基本要求是附近要有永輝超市,系統會給團長生成專屬鏈接。

12月27日,蘇寧易購召開2019年年貨節發佈會,稱蘇寧小店的新目標為“年內開出4000家店”,並宣佈入局社區團購賽道,全國招募100000個團長,實現2萬社區的點位覆蓋,6000萬用戶的互動與自傳播,並將在全國超過70座城市全面打造社區“共享冰箱”和“共享廚房”。

而在一個月前,京東也開始做社區團購。

11月26日,京東上線“友家鋪子”小程序,主體信息為“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京東購物”小程序的開發主體,系京東集團子公司,由劉強東擔任法人。

主攻二三線城市市場,當前的主要陣地包括石家莊、保定、衡水、煙臺、濰坊、太原以及呼和浩特。店長版小程序的店長服務協議明確寫道:“友家鋪子是運營方為店長提供的包括但不限於社區拼團等方式的推廣平臺工具,店長通過友家鋪子對京東商城產品或服務進行推廣,從而獲得京東CPS營銷平臺的CPS返傭”。

ToC小程序的常見問題中則將友家鋪子定位為“京東官方推出的社區購物平臺”,主打社區日常生活所需,包含生鮮水果和日用百貨。

拼團不是“拼爹”

公司簽約小區居民(多為寶媽)或便利店店主作為團長,團長負責拉鄰居加入微信群,在群裡推薦商品。消費者下單後,第二天平臺將商品統一配送至小區交給團長,再由團長負責組織取貨。通常平臺會將銷售額的10%分給團長作為提成。

無論是真火還是資本吹起的虛火,總之社區團購讓2018資本寒冬年看起來不那麼悲涼。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上百家社區團購團隊。

默默無聞了兩年的社區團購行業突然間成為風口。有機構統計,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領域融資事件達23起,金額接近20億人民幣,26家機構入場。京東、永輝、蘇寧等巨頭也相繼加入到這個賽道。

近兩三個月,你我您董事長兼CEO劉凱頻繁往來於北京、深圳之間,“融資是次要的,主要刷行業存在感,讓投資機構在做決策的時候會想到,還有一家最大的在這裡。”

食享會CEO戴山輝甚至表示:“社區團購,是繼100多年前出現的傳統店鋪、20多年前出現的電商之後,第三個家庭消費的主流渠道,未來的黃金10年2018年才剛開啟。”

從理論上來看,社區團購模型走得通。現實給出的數據也很好看:食享會、你我您月交易額在11月底破億,鄰鄰壹交易額環比增長超過50%,十薈團5個月的時間拓展了20個城市。

在這方面意圖更為明顯的是京東等電商企業。從第三季度財報來看,京東營收1048億元,同比增速為25%,創下連續9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且首次低於30%。京東迫切需要一個新模式來尋求增長。

“無論是現在的社區團購還是之前的團購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品類渠道,這只是一種營銷拉客的方式。”一位業內專家說。

有消息稱,去年8月成立的社區團購電商鄰鄰壹剛剛獲得3000萬美元投資,在投資者中,有今日資本、紅杉資本和蘇寧的身影。這家企業從成立到現在一共融資1億美元。

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也不是萬能的。

有專家分析,現代零售離不開三個字,即“人貨場”,團購可能從“拉新”角度講成本較低,但商品結構如何定製、如何解決消費者千差萬別的需求,不是簡單的光靠“拼團”形成的購買成本下降就能解決的。還有就是購物體驗等等。

有專家認為,“拼團”從另一個角度讓企業重新梳理供應鏈,尤其是傳統零售商。

長考供應鏈

傳統電商、門店通常採用大促銷吸引用戶,社區團購對於團長的依賴,決定著它要快速搶佔規模就要快速挖掘團長。

這也是蘇寧要發展10萬“團長”的意圖所在。這些“團長”不僅在一個社群裡起到承上啟下的銷售組織作用,更主要是作為“意見領袖”或是商品信息傳播者、商品銷售者、營銷設計者等多種身份進行銷售。甚至,“團長”在一個社群中,還扮演著“生活管家”的角色,為消費者提供深層次的商品消費解決方案。比如,眾人拼團購買了帶魚,“團長”就要提供食物烹煮的不同解決方案。

“團長”僅僅是一個營銷前段,“團購”的核心在供應鏈。

“前端是營銷能力,是手段。後端是供應鏈能力,是核心也是壁壘。前期依靠營銷能力會有一些增長,但長期來講,還是要依靠紮實的供應鏈能力和效率。”

在他們看來,在微信群裡做團購是獲客的必要手段,但團長易招募的特性,使其很難成為核心競爭力。當用戶漸成規模後,取勝關鍵是後端的供應鏈。

優質的供應鏈是指,在採購上,企業能否以最低的價格拿到最好的產品,在物流配送上,能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這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定價,最終決定了用戶是否回購、團長能否掙到錢,以及平臺的利潤空間有多少。

在貨源之外,社區團購要面對的棘手問題還有生鮮的物流倉儲、跨區域調配。

由於社區團購本身屬於電商一類,品控大同小異,自然,成本的差異主要發生於末端配送。生鮮電商由於訂單分散,分佈在每一單的物流成本相對就會很高。易觀數據顯示,2016年,主流生鮮電商物流費率已控制在30%以內,並有望下探至10%-20%區間。社區團購儘管物流環節較為集中,但增加了人工成本(團長分成),通常分成比例為10%-15%。

生鮮店方面,最為明顯的成本差異,來自於門店租金和人工。但隨著連鎖化經營和物價調控下對生鮮品的平價投放,日常小批量採買在各渠道間的價差在進一步縮小。作為參考,2018中國社區生鮮報告數據顯示,社區生鮮店平均客單價為23元,社區團購客單價則多在30元左右。

以上的兩者對比,主要設定為家庭日常採買。若是社區團購強調“團購”二字,模式上更加麻煩。要知道,現在有些只支持自提的團購平臺,居然還有單件重達4斤的商品。在生鮮購買渠道日趨完善發達的當下市場環境下,社區團購得打出多麼誇張的性價比才能打動女性為主的客群,甘願讓自己常年做最後一公里的免費快遞員呢?

流量獲取,是依託於社區團長建立的,基於鄰里間的“熟人”關係,究竟有多強的轉化率?

有觀點認為,社區團購的突然轉熱與拼多多的爆紅直接關係。其實不盡然,拼多多模式的社交概念,是拼團行為背後的消費者呈去中心化關係網絡,為達成自身的消費目標進行的自發傳播,屬於社交分享型電商。

而社區團購的社交概念,是基於共同的社區場景、通過小b搭建線上零售渠道直面消費者,是典型的S2B2C模式,屬於社交零售型電商。這種模式下平臺激勵團長、團長帶動團員,帶有明顯銷售導向和強中心化特徵。

而且地理位置對社交關係的影響,社區團長要將這種可能存在的社交關係維持在線上,其理想化狀態通常是1:300或1:500,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基於這種鬆散社交關係的社區團購,信息是由上至下傳遞,多數消費者參與性一般,在價格和渠道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用戶黏性怎麼能維持想象中的那麼好?

社交化的新零售手段“拼團”能否一路走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