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蔡甸區:健全“三個體系”激發非公黨建活力

武漢市蔡甸區:健全“三個體系”激發非公黨建活力

近年來,武漢市蔡甸區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強化非公企業黨的建設,推動轉型升級,落實領導責任,為非公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為非公經濟組織活躍壯大提供了生存沃土。

健全組織體系,旗幟鮮明加強黨的領導

為了加強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蔡甸經開區成立兩新組織綜合黨委,具體負責經開區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同時劃分了4個片區併成立片區綜合黨委,從而形成蔡甸區委兩新組織工委——蔡甸經濟開發區兩新組織綜合黨委——4個片區綜合黨委——兩新組織黨組織的組織體系架構。

蔡甸區堅持應建盡建,持續加大黨組織的組建力度,有黨員3名以上的非公企業單獨建立黨支部,黨員不足3名的企業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便於管理”的原則聯合建立黨支部。截至目前,經開區共有企業287家,共建立黨組織84個,其中單獨建立55個,聯合建立29個,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4%,黨員1432人。對於尚不具備建立黨組織的,選派黨建指導員、組建群團組織等形式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100%覆蓋。

除了組織保障,制度建設是保障非公黨建的另外一個重要舉措。今年以來,蔡甸區委組織部先後出臺《市級兩新組織集聚區黨建示範點創建工作方案》《中共蔡甸區委“兩新”工委職責和制度》《區委“兩新”工委黨建工作直接聯繫通知》《區兩新組織退休黨員幹部黨建指導員管理辦法》等5個配套文件,形成了一套非公黨建工作體系。

健全服務體系,寓政治引領於精準精細服務之中

今年8月,武漢市伯斯特閥門集團有限公司將一面繡有“政策透明效率高、作風建設暖人心”的錦旗送到蔡甸區科技和經濟信息化局,感謝對該企業發展提供的貼息貸款政策,幫扶企業渡過融資難關。

這只是該區職能部門服務民營經濟的一個縮影。據瞭解,今年蔡甸區著力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寓政治引領於全面精準精細服務之中,構建“四服務一提升”服務體系,堅持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相統一,圍繞服務企業、服務人才、服務黨員、服務職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企業創新、行業發展和產業轉型。

建立“三張清單”機制,由該區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協調區直部門和蔡甸經開區兩新組織綜合黨委,深入開展調研,收集企業、人才、黨員、職工等群體多元化需求,建立需求清單48個;統籌整合開發區和稅務、發改、經信、人社等部門資源,建立資源清單42個;將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有效對接形成2018年服務項目清單39個,包括為企業代辦各類手續100餘件,組織69家企業申報貸款貼息1000多萬,支持循環經濟扶持資金143萬,為10工業企業節約用氣成本450萬元,舉辦安全生產、健康知識講座6次、消防演練30次,推薦申報省市級各類人才稱號22人。同時制定了2019年計劃服務項目24個。

健全保障體系,黨建服務多元長效

蔡甸經開區辦公樓一樓是政務服務大廳,熙熙攘攘,走進二樓,鮮紅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與機關其他樓層嚴肅緊張的氛圍不同,這個樓層充滿了溫馨。

據瞭解,蔡甸經開區投入40餘萬元,打造1100平米省級園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設圖書室、文體室、會議室、黨員談心談話室等各類功能室,規劃建設黨建大廳,展現黨發展壯大光輝歷程的黨史廳,設立黨群建設宣傳欄,總結宣傳黨建工作亮點的榮譽榜、展示欄等,引導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為黨員送上宣傳教育的“黨建大餐”。

同時,經開區兩新組織綜合黨委指導轄區重點企業建設“紅色陣地”,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情況下,按照“一室多用、功能兼顧”的原則,以紅色為主基調,規範設定標識、設計風格,製作了室內外標誌牌、制度圖板等,通過黨旗黨徽、入黨誓詞和黨建制度等黨建元素的集中展示,進一步營造了黨建氛圍,增強了黨組織在“兩新”組織中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除了有陣地,該區在基礎保障方面還做了到有機制、有隊伍、有經費。據瞭解,2018年兩新組織黨費全額返還14.7萬元,黨費補助54.3萬元,財政投入100多萬元,61家企業列支黨建經費超過20萬元。在隊伍保障方面,集中選派21名退休黨員幹部黨建指導員和86名在職黨員幹部黨建指導員,專職黨務工作者8人。在機制保障方面,蔡甸區委兩新工委委員聯席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專題研究推進蔡甸經開區兩新組織集聚區黨建工作;蔡甸經開區黨工委黨建聯席會議每月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工作、分析問題、強力推進;年底組織召開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還建立黨員教育及培訓機制,兩新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每年至少累計參加3天以上培訓。

(蔡組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