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花十萬元淘一隻黃花梨捧盒,木友聽說後都覺得撿漏了。以現在的市場行情,得用雙手捧出的黃花梨盛器應該不止這個價錢。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估價9至12萬元,在圖錄上看到"黃花梨捧盒"時,被瞬間吸引。按照古代傳統,當貴客登門拜訪時,大戶人家捧出盛滿果品、點心的盒子款待,這就是捧盒。曹雪芹在《紅樓夢》祝壽的場景裡,也提到了它,裝了十六大盒給壽星送去,足以想象出捧盒的大小。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然而到現場看見了實物,才發現這個捧盒名不符實,直徑13.9高6.1釐米,巴掌大小,單手握著剛好,雙手捧著反而彆扭。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據介紹,盒子由黃花梨整木挖制。於是根據側面紋理,慢慢旋轉上蓋,木紋果然連續起來,純天然圖案勝過任何人工修飾。為了增加邊緣強度,口沿上、下還起窄平線,也起到裝飾作用,中規中矩的傳統木作工藝。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翻過來看,像一隻倒扣的木碗,底口呈碗足狀。另外,一條裂痕蜿蜒貫下,已經用粉補填平,但不知是否穿透。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木盒上、下以子母口扣合,手感適中、不鬆不緊剛剛好。還有,盒子取材於棒料,樹心稍偏的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對應的圈紋。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木蓋內表面光滑、細膩,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的潤厚包漿,亮閃閃可照出人的影子。

印泥盒當捧盒,巴掌大黃花梨十萬元

而盒子裡面,殘留著大面積的紅色,是印泥留下的痕跡,原來這是個印泥盒。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對顯而易見的證據,它怎麼就被當成了捧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