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職場健康課|我國電子行業職業病危害與防護現狀

龙江职场健康课|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

電子行業是研製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件、器件、儀表的工業, 2016年其現價增加值佔工業比重高達7.5%。智能手機和電視、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的生產均保持高速增長。電子行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 威脅勞動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職業病危害也大量存在。因此, 全面識別和評價電子行業內存在的職業病危害, 總結其特點, 及時發現其防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有利於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 對規範該行業的職業健康安全工作, 保護行業內勞動者身心健康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1 職業病危害因素與接觸特點

1.1 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多、分佈廣

龙江职场健康课|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
龙江职场健康课|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

電子行業由廣播電視設備、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電力電子元器件及電子專用設備等生產行業組成。產品種類繁多, 一般可分為3大類:一是投資類產品, 如計算機、雷達、通信機、儀器及電子專用設備等;二是消費類產品, 包括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廚房電器等;三是電子元器件產品及專用材料, 包括集成電路、顯像管、半導體材料及各種高頻磁性材料等。生產上述不同產品所採用的原輔材料各不相同, 採用落後生產工藝與高科技先進生產工藝的企業並存, 從元器件的製造到產品的組裝和檢測, 都存在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現有的調查資料和文獻顯示, 該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繁多:化學因素有100多種, 其中有機溶劑40多種, 金屬與類金屬10多種;物理因素10多種;生物因素主要是來源於空調系統冷卻塔的軍團菌。

1.2 職業病危害因素以有機溶劑、噪聲為主

有機溶劑在電子企業中應用較廣, 主要應用於清洗、去汙、稀釋和萃取等生產過程中, 是主要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如以三氯乙烯為主要成分的洗板水, 含有苯和甲苯的天那水, 以正己烷為主要成分的白電油。國內電子行業中51.9%的女性職工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 其中有機溶劑、重金屬、噪聲、電磁場的接觸比例分別為53.3%、14.9%、6.4%、1.0%[10]。深圳公明街道電子企業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 46.1%接觸有機溶劑, 41.84%接觸噪聲[11]。重慶市微電園區電子企業的職工中, 65.1%接觸有機溶劑, 43.2%接觸噪聲[12]。深圳市寶安區5家電子企業中接觸噪聲的員工佔76.3%[1]。

1.3 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斷出現

電子行業的工藝、技術、材料不斷推陳出新, 導致出現一些新的職業病危害。在噴塗和清洗作業中, 正己烷或含正己烷的溶劑(白電油)常作為苯系物的替代物而廣泛應用。20世紀90年代開始, 我國陸續出現正己烷中毒病例的報道[13]。1-溴丙烷於20世紀90年代末被引入工作場所, 隨後人們發現了1-溴丙烷對人體和實驗動物的毒性作用[14]。新型銦錫化合物是液晶顯示器製造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電極材料。21世紀初, 研究表明職業性接觸新型銦錫化合物可導致一種新型的、具有潛在致命性的肺部損傷疾病[15]。石墨烯[16]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也逐漸被人們識別。

1.4 工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特點

現場調查資料顯示, 多數企業採用三班二運轉或兩班二運轉的輪班制, 工人的工作時間較長, 因而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時間較長。深圳市寶安區5家電子加工廠大多數職工工作時間是6~12 h, 86.1%的職工每日工作時間超過8 h[1]。長時間工作不利於緩解職業病危害因素對機體造成的傷害, 會增加職業病發生的可能性[17]。例如, 長期低劑量接觸電離輻射會對勞動者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造成晶狀體渾濁、染色體畸變及淋巴細胞微核產生[18]。

電子企業的自動化、密閉化程度較高, 工人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水平較低。例如, 某電子企業噪聲、粉塵、有機溶劑的合格率分別是24.2%、100.0%、94.5%, 其中有機溶劑甲苯、正己烷、甲醇、異丙醇、二氯甲烷的檢測範圍分別是1.2~11.6、37.2~89.5、3.9~28.5、0.04~27.3、8.2~240.6 mg/m3[2]。深圳市某手機生產加工廠的工作場所中除甲醇外的其他化學毒物、鋁合金粉塵、非電離輻射以及電離輻射強度(濃度)檢測結果均低於職業接觸限值, 而甲醇時間加權平均濃度和噪聲強度分別為1.4~85.9 mg/m3、66.9~90.3 dB(A), 超標率分別為26.9%、6.3%[19]。某電子企業工作場所中化學因素、噪聲、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的合格率分別是94.4%、88.9%、100.0%、100.0%, 同時該企業巡檢工人個人噪聲強度和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合格率分別為63.6%、100.0%[20]。2011年深圳市觀瀾地區電子行業正己烷的合格率(86.5%)高於其他行業, 其範圍為103.6~178.3 mg/m3[3]。2014年深圳市福田區電子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合格率(98.6%)高於其他行業, 其中有機溶劑、粉塵、噪聲的合格率分別為99.8%、100.0%、89.5%[4]。

電子行業企業同一工作崗位的工人常常接觸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 例如:噴漆崗位可同時接觸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聲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拋光、噴粉崗位的工人可同時接觸噪聲、粉塵;切割崗位工人接觸粉塵、臭氧、二氧化氮、噪聲、激光;擦拭工人常接觸正己烷、正庚烷、環己烷等有機溶劑[5]。大連市某電子廠職工中96.9%接觸2種及以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6]。長期在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共存的作業環境中工作, 會對機體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例如:未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的苯系物和噪聲聯合作用會加重勞動者聽覺系統的損害[21];噪聲和甲烷聯合暴露組聽力損失(聽閾> 25 dB)的員工比例高於噪聲組和非噪聲組[22];同時接觸正己烷與甲苯或二甲苯會延長正己烷的半衰期, 增加正己烷的神經毒性[23]。

2 職業病及職業中毒事故發生情況

2.1 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

據國家統計局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 我國電子行業企業數和從業人員數均呈現增長趨勢, 見表 2。2014年,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從業人員數位居工業行業大類的首位(7.4%)。我國電子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蘇浙滬地區。“十一五”期間江蘇省電子行業發生職業中毒166例(其中慢性職業中毒157例), 佔該省職業中毒病例的17.2%[24]。2006— 2010年廣東省電子行業新發職業病122例, 佔總新發職業病的6.6%[25]。2003—2012年東莞市電子行業新發職業病202例, 其中新發職業中毒病例137例[26]。2006—2012年深圳市電子行業新發職業病共118例, 其中職業中毒38例, 職業性皮膚病28例[27]。SHIAO等[28]通過對3 070名電子廠工人進行問卷調查, 發現302例(9.8%)患有接觸性皮炎。2000—2011年深圳市寶安區職業病發病行業分佈數據顯示, 電子行業的構成比(36.8%)遠高於其他行業, 且職業病種類以慢性正己烷中毒和急性職業性三氯乙烯中毒為主[29]。總體來看, 電子行業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

龙江职场健康课|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

廣州市22家電子IT企業166名員工體檢異常, 經複查發現疑似職業病6人, 職業病禁忌徵46人, 其中苯系物與噪聲職業禁忌徵較多[30]。重慶市2家電子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結果顯示疑似慢性苯中毒的檢出率為7.9%(3/38), 高頻聽力損失4.5% (7/157), 疑似職業性噪聲聾1.3%(2/157)[31]。

2.2 職業中毒事故頻發

電子行業多采用潔淨廠房, 迴風量通常達到70%以上, 由於大量空氣被循環使用, 造成有害氣體不斷富集, 容易發生中毒。近十幾年來, 電子行業的職業中毒事故發生較頻繁。2011年發生的蘋果手機正己烷中毒事件, 導致101名工人中毒[7]。2015年某真空鍍膜工廠同一車間從事錶帶脫漆、除油和清洗工作的4名工人相繼發生1-溴丙烷中毒[32]。2005—2010年深圳市龍崗區發生62起中毒事故, 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11起(17.7%)[33]。東莞市2003—2013年共報告急性職業中毒155例, 電子行業發病例數位於首位(30.3%)[34]。2006—2013年電子行業中毒例數排行行業第四位, 佔江蘇省總中毒例數的6.7%, 中毒死亡率為13.8%[35]。

眾多中毒事故中, 正己烷、三氯乙烯中毒事故較為常見。2006—2015年深圳市107例職業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中81.3%(87人)從事電子行業[36]。深圳市某電子企業8名工人因短期接觸較高濃度的正己烷發生亞急性正己烷中毒[37]。近年來, 國內外因職業接觸三氯乙烯而引起的中毒屢見報道[38-39]。2010—2014年深圳市某街道發生4例三氯乙烯藥疹樣皮炎[39]。另外, 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引進, 職業病危害因素逐漸增多, 新的職業中毒也隨之出現。1-溴丙烷作為一種新型溶劑常被用作三氯乙烯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替代品, 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中[40]。2015年7—9月, 深圳市某真空鍍膜廠陸續發生4例疑似職業性慢性中毒患者, 同年12月被診斷為“職業性慢性溴丙烷中毒”[32]。2007年某電子廠工人因吸入大量含稀有金屬銦的粉塵而引起健康受損, 這是國內首例銦引發的職業損害[41]。

3 職業病危害防護情況

3.1 防護設施設置

深圳市福田區25家電子企業中96%設有全面機械通風設施, 40%設置有效的局部通風設施[42]。常州市新北區電子企業防護設施有效、無效或不完善、未設置的企業數分別佔總企業數的20%、30%、50%, 低於化工、輕工業的防護設施配備率[43]。目前, 電子潔淨廠房中使用的淨化空調系統可有效降低工作場所中的懸浮粒子濃度, 但是對降低有機化合物濃度的效果較差。研究表明, 在普通的廠房空調系統的基礎上, 加設活性炭過濾袋, 並新增一套獨立的新風系統和局部排風系統可有效降低工作場所有害物質的濃度, 避免有毒物質積聚和急性中毒事故的發生[44]。深圳市寶安區48家線路板企業均採用中央空調系統, 控制工作場所中懸浮粒子濃度, 靠中央空調提供部分新風;然而由於企業人均新風量低於30 m3/h, 工作場所中有毒氣體無法被有效地稀釋, 致使勞動者有毒氣體的接觸水平較高[45]。由此可見, 電子行業防護設施設置情況以及防護效果有待提高, 企業應該合理設置並有效使用防護設施。

3.2 個體防護用品配備

深圳市福田區電子行業個人防護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配備齊全的企業僅佔32.0%[42]。電子行業非應急呼吸防護用品、應急呼吸防護用品、眼面的防護用品和勞動護膚用品的配備率分別是57.0%、56.2%、91.7%、10.9%, 低於製藥、製鞋行業[46]。線路板電子行業主要的PPE有口罩、手套、耳塞、水鞋和防護服, 其符合國家衛生要求的企業僅佔16.7%, 且存在企業管理人員對PPE的防護效率認識不到位的現象[45]。重慶市某微電園區電子企業職工PPE的使用率僅44.7%, 對“發放的個體防護用品能否正確使用”認知率較低(僅63.6%), 且存在PPE損壞才更換的現象[12]。此外, 重慶市2家電子企業職工耳塞或耳罩的使用率僅25.0%, 其中僅5.0%職工能一直持續佩戴[31]。與其他行業相比, 電子行業PPE正確使用率相對較低(僅68.0%)[47]。這表明電子行業PPE的發放制度還有待完善, 勞動者對PPE的認識還有待提高。企業應加強對PPE的管理, 同時加強相關內容的培訓, 使勞動者科學、合理地使用PPE, 保護勞動者健康。

3.3 職業衛生管理

電子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肇慶市5家電子企業均設立了防治機構, 配備了專(兼)職的衛生管理人員, 健全了相應的管理制度, 制定了職業病防治計劃, 建立了職業衛生檔案, 其中3家企業定期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管理較規範[48]。然而, 寧波市鄞州區3家小微電子企業均無職業衛生管理機構, 無專(兼)職的衛生管理人員, 無職業病防治計劃與實施方案, 未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欄, 無中文警示標識, 未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無職業病危害防治專項經費計劃[49]。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48家線路板企業中建立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職業衛生監測, 職業衛生宣傳培訓, 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 職業衛生管理實施, 職工健康監護等檔案的企業分別佔0%、33.3%、66.7%、41.6%、43.8%、77.1%、16.7%、37.5%[45]。深圳市觀瀾地區42家電子企業均未做過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 其中50.0%的企業制定了管理制度, 95.2%設置了警示標識, 同時該地區電子行業崗前、崗中、離崗的體檢率分別是12.0% (118/980)、84.7%(2 330/2 750)、8.8%(68/775), 上崗前和離崗時的體檢率較低[3]。2011年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232家通信及電子企業中, 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44.8%, 應監測點的監測率僅29.6%[9]。漳州市某企業健康監護存在受檢人數不足、體檢項目不全、健康監護資料保存不全等問題[8]。深圳市寶安區5家電子企業中82.4%的職工知道工廠有安全操作規範, 但職工對職業病危害的認知程度不高, 僅50.6%的職工接受過相關的防治宣傳教育[1]。相對而言, 江蘇省電子企業中93.5%的職工接受過職業危害防護知識培訓[50]。這說明我國電子行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執行程度還有待提高。企業應該加強對職工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特別是企業管理人員, 並嚴格落實制定的相關制度。

4 小結

綜上所述, 電子行業存在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 以有機溶劑和噪聲為主。該行業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 職業中毒事故頻繁發生。在職業病危害防護方面, 存在防護設施防護效果差, PPE使用不當,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政府相關部門、用人單位應進一步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 降低工作場所中有害物質濃度(強度), 減少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發生。

編。。輯:李。多

圖文校對:劉

來。。源:EHS之家

龙江职场健康课|我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现状

點擊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