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差評拉動復購,外賣商家你做對了沒有?

一條差評不足為懼,那麼40條呢?

相信很多外賣商家都遇到過差評,先不管重視程度如何,但就如何回覆差評,你做對了麼?

1.差評怎麼來

除了惡意差評以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顧客不會無緣無故的給商家差評。

雖然一家餐廳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差評情況,但是在新的消費觀念下,負面評價對一家餐廳的長久經營會有不小的影響。

差評管理,已經不僅僅是服務人員的職責,更是體現整個餐飲企業管理的好壞了。

巧用差評拉動復購,外賣商家你做對了沒有?

第一種,給菜品差評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道菜鹹了,甜了,淡了,量少,涼了,跟圖片不符等,屬於不可控因素。畢竟,每個消費者飯量,口味是不一樣的。

第二種,給服務差評

送餐慢,指定時間內沒有送到顧客手中,過長的等待時間勢必會降低顧客的用餐體驗。包裝廉價,外賣盒子包裝不佳,送到後出現灑湯情況,給顧客造成廉價感,在心理上就會給外賣打折。另外,用餐高峰期,很多商家過於忙碌,會出現漏放餐具等情況。

巧用差評拉動復購,外賣商家你做對了沒有?

其實,遇到差評也是利弊並存的。

首先,可以管理出品。對於餐飲老闆來說,很多是不懂後廚的,對於廚師的產品的改進意見,可能無法進行監督和改進。

其次,評價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建立與顧客互動,獲得改進產品的意見和信息。

評價很大程度上就是顧客幫助商家修正問題,消費者就是監督者。

2.如何管理差評,提高復購?

服務要看心情

線上差評的評語一般都是幾句話,長篇也是圍繞菜品的細節體驗或者服務態度的苛責。如果單單看這些差評,很多商家沒辦法找到問題的實質。那麼,就需要商家給予差評的用戶多溝通,切實解決問題。

另外,現在做餐飲,不管是堂食還是外賣,都在為用戶營造氛圍,而這個氛圍是一種綜合的體驗感,包括下單付費體驗,付費後等餐的體驗,產品的視覺體驗,菜品的質量,商家的服務態度等等。

很多做外賣的商家,認為體驗感就是收到產品後的包裝,以及產品的味道。

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體驗感,就是服務。

比如及時配送管理體驗。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收到外賣時,外賣小哥笑臉相迎肯定會為餐品加分,畢竟大多數點餐的都是上班的白領,堆積的一天壓力,看到暖心的服務,也會為外賣加5分。

品牌植入,讓顧客時刻記住你。

很多人做外賣都是一錘子買賣,但是也有品牌給顧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晚1點為例,要做到的就是,即使我走了,你也記得我。

點過晚1點的用戶都知道,他們的餐具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而且沒有品牌標識。當客戶第一次拿到這種外賣餐具時,心裡想的就是,商家好貼心啊,服務好特別,但是,這個貼心的背後有商家的小心思。

我們希望客戶把筷子留在身邊,但是如果有標識,顧客就不會留了,而且家裡的筷子都是黑色,紅色或者其他材質的,我們的筷子放進去就是,漆黑中的一抹白,讓客戶一看到我們的筷子,就能想到晚1點。我們的小心思就是希望能把品牌軟性植入顧客的心中,做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現在的品牌營銷,哪一樣不需要花錢,這樣軟性植入的方法就相當於客戶直接花錢為你的廣告買單。

雖說進門服務的精求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外賣品類,但是類似於這樣可以讓品牌周邊留存在客戶身邊,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

挽回對象的心

樹立積極應對差評的心態,建議商戶可以在粉絲社群中設立單獨渠道,定期收集顧客的意見。

這就需要在日常運營中注意搭建與客戶的關係,可以把公眾二維碼印在品牌包裝上,並引導顧客如果有問題可以通過此二維碼說明。

一旦遇到差評,客服及時回覆消費者,找到原因並解決問題。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及時彌補消費者的損失,平息不滿。另一方面,及時的反饋也讓服務和產品的改進更有的放矢。

極致的服務,就是為了讓顧客給你一個好評,帶動下一次復購。

就算是海底撈服務再好,也會有人說他不好。

巧用差評拉動復購,外賣商家你做對了沒有?

3.總結

對線上點評來說,尤其是關注大眾點評的消費者,可能因為一條差評就不會再點餐,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一條回覆點餐,對外賣商家而言,差評回覆的利弊就體現在這裡。

外賣行業如今還在一個跑馬願地的時期,但是,活到最後的關鍵,一定會以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關係佔據主導因素。

圍繞用戶做規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建立互動機制。

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體驗要注意下單付費體驗,下單後等待過程的體驗,視覺看到產品的感受,菜品的品質,商家的服務態度等。

全方位打磨品牌,差評也可以讓外賣轉危為安。

差評回覆講求溫度和效率,所以回覆差評也是一種管理藝術,適時、適當的回覆顯得非常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