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年均收益25% e宅購的“創富神話”能否成功?

新華網湖南頻道10月27日電(記者 王海琦 )購買了一批類似於電視機顯示屏一樣的機器,便有望輕鬆賺到了160萬,這批機器甚至不用購買者自己上門提取以及維護。這一消息讓長沙市民李文宇(化名)頗為心動,“機器就是湖南伊宅購購物股份有限公司(e宅購)的CIB雲智能創富機。”他說,消息已經在他的朋友圈子裡流傳了一段時間,“這也迎合了普通人的快速致富夢。”

但在網絡上,e宅購的“創富計劃”卻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質疑,“e宅購是不是傳銷?”“e宅購是非法集資嗎?”這樣的疑問充斥坊間。

昂貴的“創富機”

“創富機是專門為幫助中小微商家更好創業致富的全新產品。”e宅購公司官網上這樣寫道,該“創富機”是e宅購公司為拓展市場、擴大市場覆蓋面,順應公司發展需要而開發的一款CIB雲智能終端機,它將配合手機客戶端,讓廣大消費者在街頭、商鋪、家庭、辦公場所等環境就能實現購物、預訂酒店、機票、手機充值等多種消費需求。

記者瞭解到, e宅購已在湖南大量推廣“創富機”,並在全國範圍內拓展加盟商。

按照“e宅購”宣揚的會員優惠制度,會員只要購買一臺創富機,短期內即可坐享遠遠大於投入的收益。該公司宣傳稱,購買“創富機”後,在網上開店的店主不需要親自管理店鋪,公司將委派專人打理,無論產品是否有銷路都無需擔心虧損問題,保證盈利。

帶著種種疑問,新華網湖南頻道記者以一位熱心加盟投資者的身份致電e宅購公司。

“與家庭購買電視機等機器不是一個概念,購買創富機後,你不需要拿回家,我們公司會把機器返租回來,再安裝到各個店鋪裡面,做一個店鋪聯播網。”e宅購一位自稱楊胤的市場部經理在電話裡回覆說,“你一定也看到過一些店鋪、寫字樓和小區裡安裝的播放廣告的顯示屏,與我們的創富機類似,只不過創富機除了播放廣告,還有其他功能。”

最低年均收益25% e宅购的“创富神话”能否成功?

e宅購已在湖南大量推廣“創富機”,並在全國範圍內拓展加盟商。王海琦攝

記者問:“商場、寫字樓裡的廣告播放屏幕似乎沒有太多人關注,你們的廣告從哪來?”

對於這個問題,e宅購市場部楊胤不願透露太多,“我們有我們的一些方法。”

實際上,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創富機的價格並不便宜。

一份名為《e宅購微媒體創富機9月份投資者收益分析表》(以下簡稱“《創富機9月份投資收益分析表》”)顯示:“e宅購共有兩種型號的“創富機”,分別為32寸和47寸,售價分別為16000元和26000元……購買者可委託湖南省宅購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提貨,鋪設安裝,經營管理5年,5年合同期內按月領取租金。”

該公司《創富機9月份投資收益分析表》稱,“創富機工作壽命大於或等於5年,因涉及本公司商業技術機密和客戶數據,5年合同期滿後,雙方租賃託管關係結束,機器由湖南省宅購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統一報廢處理,公司補貼機主廢舊機殘值:32寸800元/臺,47寸1300元/臺。”

“看起來就像一臺電視機,居然賣16000元和26000元,實在太貴了。”李文宇說,“而且合同期滿後還不能拿回自己家,連自主處理的權利都沒有。”

浮誇的“廣告費”

“這是一種投資,公司會把廣告費收益和品牌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利給機主。”e宅購市場部工作人員楊胤說,“買一臺16000元的機器,5年下來,可以賺到大概20000元錢。”

按照e宅購市場部工作人員楊胤的說法,購買“創富機”相當於一種投資,就像在銀行裡買了一份理財產品,“這就是一種投資理財行為,只是我們的收益比銀行、保險都要高,我們最低的年平均收益能夠達到25%。”他說:“如果有閒錢,比存在銀行裡強。”

而根據投資者購買機器的數量以及投資的時間,收益也分為不同的階段,楊胤說:“買的數量越多,每個月的租金越高。最低年收益25%,最高能達到40%。”

據公司《創富機9月份投資收益分析表》顯示,投資者按照購買機器數量不同,分為四個等級,32寸“創富機”分別為1-4臺、5-19臺、20-29臺、30臺以上,47寸“創富機”分別為1-4臺、5-9臺、10-19臺、20臺以上;在投資時間上,又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2年和5年。

e宅購宣傳資料顯示,5年租賃期滿,每臺32寸“創富機”租金總收入最低33840元,最高44640元;每臺47寸“創富機”租金總收入最低55320元,最高73920元。

“這個價格不貴,買完機子,每月能得到公司返還的利潤。而且這只是保證金,合同期滿,錢還會退給機主。”龍敏(化名)說,她已經為此投入了數百萬元,而她的朋友中,有的甚至投資上千萬,“不算是買機器,應該叫投資,會有高利潤的回報。”

龍敏稱,她目前是湖南省某縣的代理,“我是去年8月16號加入了這個‘組織’,已經一年多了,每個月都有返利,少的時候有三四萬,多的時候有五六萬。”

但龍敏又稱,她的投資額是一百多萬。

龍敏向記者出示的一份簽署時間為2014年7月底的《e宅購微媒體創富機託管投資協議》顯示,龍敏投資了兩臺32寸“創富機”,投資額32000元,投資三年內,可得到每臺機器每月300元的分紅。

三年期滿後,龍敏有兩個選擇:要麼協議終止,她收回之前的投資金;要麼協議延續5年,她繼續獲得每個月的廣告費分紅。

據龍敏介紹,公司每月提取廣告費總收入的10%,作為當月投入運營的“創富機”分紅。例如,當月投入運營的“創富機”為10萬臺,當月廣告費總收入1000萬,則提取100萬用於分紅,則當月每臺“創富機”可分紅10元。

只是,協議舉例的“當月廣告費總收入”為10億元,相應的分紅也變成了1000元。

“這也太誇張了,一家剛成立沒幾年的公司,就敢說月廣告費10億元,你讓那些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網絡公司、廣告公司還怎麼活?”李文宇說。

最低年均收益25% e宅购的“创富神话”能否成功?

按照“e宅購”宣傳的會員優惠制度,會員只要購買一臺創富機,短期內即可坐享遠遠大於投入的收益。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創富機的價格並不便宜。(e宅購官方網站截圖)

弔詭的“工資”誘惑

當然,在龍敏的表述中,她的分紅並非收益中的最重要部分,因為她還有“工資”,實際上,她所說的“工資”便是推廣銷售機器獲得的提成,只是她更願意將其稱為“工資”。

“只要讓你的親戚朋友都來買‘創富機’,你就能拿到‘工資’。”她說:“你自己買完機器後,再推薦別人買,每推薦出去一臺,你就能拿到一臺機器投資額10%左右的‘工資’。 ”

按照龍敏的說法,買完“創富機”後,再推薦別人買一臺32寸的機器,就能拿到1600元左右的“工資”。

最後,她還不忘為她的“團隊”做一次廣告:“如果你選擇e宅購,你就選對了事業。”

然而,推廣“創富機”所獲得的“工資”似乎在地域之間相互不同,在一份e宅購河南許昌總代理招聘業務人員的資料中稱,推廣一臺“創富機”的提成是500元。

資料中寫道:“如果你特別優秀,每天完成一臺,月業務提成就是15000元,如果你非常優秀,二天完成一臺,月業務提成就是7500元,如果你很優秀,三天完成一臺,月業務提成就是5000元。”

這一說法卻得到了e宅購市場部楊胤的否認,“沒有拿工資這麼一說,沒有工資,也沒有提成。”

實際上,也正因為這一情況,網絡上出現了“e宅購是不是傳銷?”的質疑。

2014年7月9日,杭州公安經偵信息網上出現了一條標題為《警惕“e宅購”網上購物平臺》的信息,此信息分類為“非法傳銷”。

信息稱:近期,在工作中發現,“e宅購”網上購物平臺涉嫌網絡傳銷活動,該組織以雲智能創富機作為銷售產品,在網上進行銷售。該組織聲稱,在網上開店的店主不需要親自管理店鋪,公司將委派專人打理,無論產品是否有銷路都無需擔心虧損問題,保證盈利。“e宅購”的經營模式在本質上與傳銷組織“萬家購物”十分相似,值得警惕。

“在實際運營中,會員通過該機器獲取的購物、預訂酒店等消費盈利並不多的,主要盈利來源於公司返利等優惠,而這些優惠實際上就是新會員介入所繳納的費用。”

對此,e宅購市場部楊胤並未直接回答,“這個很正常,網上言論自由,都是非官方的,我們也管不了。”他說,“十年之前,馬雲還沒成功的時候,也有人說他是騙子。任何人成功之前,都會受到各種非議,至於成功之後,你懂的。”

波詭雲譎的創富計劃?

e宅購官網顯示,湖南伊宅購購物股份有限公司為領跑者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聯手機構風險投資公司重組而成。

領跑者公司2001年成立,至2011年5月,其註冊資金也僅提升至2100萬元。而一年後,湖南伊宅購購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註冊實收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

最早的e宅購B2P平臺則創建於2010年。

e宅購官網宣傳稱,2012年12月5日,e宅購在湖南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於2013年10月25日,獲得美國預上市資格。

“我們拿到了美國納斯達克預上市資格,至於什麼時候上市,任何人都不能答覆。”e宅購市場部楊胤說:“只能說,上市是遲早的,這是我們公司的一個規劃。”

最低年均收益25% e宅购的“创富神话”能否成功?

e宅購官網宣傳稱,2012年12月5日,e宅購在湖南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於2013年10月25日,獲得美國預上市資格。“上市”與“出售原始股”,成為其創富神話備受質疑的一部分。(e宅購官方網站截圖)

也是從2012年開始,e宅購對外公開出售原始股,“三個月前,原始股出售完了。”楊胤說,原始股最開始以每股1元的價格出售,後來價錢一路上升,從1元錢每股上升到3-4元,甚至目前攀升到6元左右。

“如果運氣好,現在或許也還能買到,比如有些投資商急需用錢,也可能會轉手。很多人到公司打聽原始股的事情,但公司現在確實不對外出售原始股了。”楊胤說,“如果現在向其他投資人購買原始股,每股至少也要6元。”

然而購買原始股還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在擁有原始股之前,購買“創富機”。“首先必須是我們的投資商,也就是說,只能是買了創富機,才能買原始股,如果沒有任何投資,是不能購買原始股的。”

2013年9月末,有網友在法律諮詢網站——華律網上提出疑問:“有關e宅購現在發行原始股:現在是3元錢1股,6月1日之後就變成5元錢1股,說得有聲有色,誘惑力很強,但不知可信不可信,這是符合法律程序的企業嗎? ”

記者發現,其後,廣西桂林執業律師文金髮在華律網上回複稱:“根據你的陳述,上當的可能性大,警惕。”廣西柳州執業律師覃家強也在華律網上表示:“小心上當受騙。”

“上市”與“出售原始股”,在網絡上被解讀成了“圈錢的噱頭”。

“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前,很少會隨便把原始股對外公開出售。”國內知名網絡營銷專家、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對記者說。

在丁道師看來,e宅購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很多二線城市中,大量存在,“這種商業模式,想要上市,距離目標還很遠。”

丁道師說:“雖然e宅購的目標是要做全國市場,但就目前當發展情況,他們還是以部分區域為主,如果僅就區域性市場而言,上市難度大,規模效應還沒有起來,而且他們所專注的事情並不是新的商業模式,這在很多年前就有了。” (應被採訪者要求,文中李文宇、龍敏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