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上課玩手機老師該管嗎?當然該管?那出了問題到底是誰的責任?

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學校教育,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是第一責任人。

青春期任性、自私,不能忍受挫折的孩子,都是幼兒期父母過於嬌慣、寵溺、無原則性,沒有形成良好的規矩。

為人父母,我們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不是豪宅、豪車,而是要教會他為人處事的規矩,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真正殺死孩子的

不是手機,是父母!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每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手機成癮的家長。

許多父母,一邊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溺在手機裡不能自拔。

憑什麼大人能玩手機,孩子就不行?“只許自己放火,不準孩子點燈”,是許多父母的通病。

如果父母不能管理好自己,還有什麼權威去命令孩子?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對於孩子來說,手機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遊戲,可以瞭解更精彩的世界。

許多時候,是父母親手把手機送到了孩子手裡。

孩子鬧騰,需要人陪,給他一部手機,聽故事、看動畫、玩遊戲,瞬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父母也省心了。

殊不知,孩子的手機癮,就是這樣慢慢染上的,手機正在悄無聲息的綁架著我們的孩子。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天長日久,手機成了孩子最親密的夥伴,他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只需要一部手機。

當孩子對手機已經形成強烈得依賴時,再奪走他的最愛,就等於要了孩子的命。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最好的家庭教育態度

是和善而堅定的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有的孩子問題,折射的都是父母。

小孩1歲就開始張嘴,3歲就什麼都會說了,他說的內容,首先來自父母。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怎麼學。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12歲以後的叛逆期出現問題,一般是6歲前沒有形成良好的規矩。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三四歲的孩子,如果他想要一個玩具,你沒給他,最多就是哭鬧,躺地下打滾。

但到了十三四歲,如果他要玩遊戲,你不讓玩,他就會有好多方法來懲罰你,比如離家出走,跳樓自殺,服毒自殺。

因為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父母的愛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他使出殺手鐧,父母就會答應他任何條件。

三四歲的孩子,會用哭來威脅你,如果你從了,到了十幾歲,他就敢用死來威脅你!

十多歲的孩子,跟本不知道死亡的含義,他只是想利用父母的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讓玩手機!”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美國一位教育家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態度,應該是和善而堅定的。

第一,我是愛你的,我會陪伴你。第二,我是有原則的,你必須遵守!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態度。

作為父親,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輕易使用暴力,讓孩子在心裡尊重你、佩服你。

作為母親,不能只是感性的愛孩子,還要立場堅定,孩子有什麼難處,你可以幫他,但不能沒有規矩。

慣子如殺子!父母在教育上的每一次妥協和放縱,都會給日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孩子的人生道路,都是跟著父母的腳步一步步走來的,願每一對父母,都能以身作則,重視家庭教育,避免悲劇再一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