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潛艇不能發射防空導彈打反潛機呢?

用戶59630772196


不是不能

這裡是李曉偉,為你分析下,潛艇為什麼不安裝防空導彈。1.潛艇自身薄弱的對空搜索能力,由於海水的阻隔,潛艇肯定沒辦法在水下用雷達,只能升出探測設備,例如潛望鏡 和雷達,它們需要出水後才能工作,這樣暴露了自己。並且潛艇的雷達安裝位置低,所以通常反潛機雷達探測範圍,大大高於潛艇對空探測範圍,這樣暴露自身的做法不值得。

2.潛艇就算有辦法發現反潛機,例如數據鏈,那麼,為什麼不派其他的平臺,來幹掉反潛機?反而,讓潛艇開火,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就為了對付一個反潛機?

既然,其他平臺做到了先發現,那就應該先摧毀,而不必要,採用潛艇發射防空導彈,這種暴露自身的做法,得不償失。潛艇設計之初,就是利用厚厚水層來隱藏自己,一但暴露潛艇就失去了隱蔽性,隱蔽性是潛艇最大的殺手鐧,如果潛艇不隱蔽了,那麼造潛艇就沒有多大意義。


李曉偉


也許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吧,潛艇為什麼要安裝防空導彈呢?這不僅僅一個技術問題,以目前的技術,潛艇防空上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更是一個邏輯問題,或者說:潛艇到底是什麼樣的作戰裝備?

現代反潛機因飛行速度快、搜索範圍廣、打擊迅速,確實是潛艇的主要敵人,到目前為止,安裝有防空導彈的潛艇絕對是異類中的異類,一個根本就沒有流行過起來的設計。

現代潛艇的設計首先要求是追求隱身性能,不被對方發現,潛艇屬於玩偷襲的角色,不會與對手正面交鋒,強調在不被對手發現的前提下,了起攻擊。潛艇對抗反潛力量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隱蔽起來,不被對方發現,安裝防空導彈實質上與強調隱身的特點相違背。

潛艇可以通過下潛到一定深度,藉助水層的掩護來保護自己,可是使用防空導彈,這意味著他必須上浮的接近水面的位置,這就等於自己主動暴露自己的位置,違背了潛艇作戰的使用原則。同時使用防空導彈打的反潛機,無論成敗,都暴露了自己的方位,這等於告訴對手,有潛艇正在某個群裡的活動,必嗯然招致對方反潛兵力的圍剿一樣。

從潛艇誕生開始,人們對潛艇技術的認識就一直保持隱蔽性第一的理念,其他性能都必須為這一點讓路,雖然在也沒出現過高速度,大潛深的構想,可惜後來都證明是另類,沒有發展起來,有關潛艇防空的問題,一直有過想法,但是從沒有成為主流,技術上可以研發,但是各國軍方從沒有相中過。


南國軍情


在目前來講,反潛機可以說是潛艇的最大剋星了。反潛機利用其速度快、搜索範圍廣、快速打擊的先天優勢,對潛艇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那麼,潛艇對反潛機就束手無策嗎?為什麼不給潛艇裝上防空導彈呢?

(亞森級核潛艇可以使用巡航導彈和魚雷)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和德國的212常規潛艇裝備了艦載防空導彈,基洛級潛艇的後期型號應該也裝備的少量的防空導彈。“颱風級”核潛艇巨大的身軀可以容納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6枚魚雷發射管和8具艦載防空導彈。而德國依靠其超一流的潛艇設計技術,在212級常規潛艇上裝備了6具重型魚雷發射管,必要的時候也能填裝防空導彈。

(颱風級核潛艇能選擇的導彈種類相當多)

由於潛艇對於空中目標微弱的搜索能力,要想打擊反潛機,首先要上浮到潛望鏡深度才可以搜索目標,進而發射防空導彈。但是這時候是潛艇最危險的時刻,反潛機依靠強大的搜索能力,在幾十公里遠的地方就可以提前發現潛艇,並在遙遠的距離上對潛艇進行空中打擊。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使用的武器包括巡航導彈和魚雷)

潛艇的優勢在於無聲無息的接近對手,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目前潛艇的主要追求的性能是隱身性,不要在消滅敵人前被發現。從世界上裝備艦載航空導彈潛艇的數量來講,這一想法還不是主流,或者說是這與潛艇本身的設計理念存在根本上的衝突。

潛艇利用在水下的深度來隱藏自己,安上彈道導彈後卻要浮出水面暴露自己,以降低自己的生存能力來彌補戰鬥力,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理念在現代的戰爭中並不提倡。


利刃軍事


主要原因在於潛艇不像水面艦艇那樣容易發現空中目標。潛艇是在水下活動的,利用海水隱蔽自己。可是海水對短波無線電有很強的屏蔽作用,潛艇在水下只能通過聲吶探測水下和水面目標,對空中目標無能為力。



潛艇上雖然也裝有雷達,但裝在圍殼裡,潛航時要收起來,因此雷達天線尺寸很小,再加上圍殼高度也無法和水面艦艇相比,所以即使潛艇以潛望鏡深度航行或者浮出水面,探測距離也是很近的。

然而,潛艇的對手反潛機由於飛得高,裝備的搜索雷達能在數十公里外抓住潛艇的潛望鏡,在上百公里抓住外露的潛艇,因此反潛機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先敵發起攻擊。

潛艇一旦暴露,要想擺脫攻擊非常困難,因為其速度根本無法和反潛機相比,特別是緊急下潛後加大速度逃逸產生的噪聲也容易被反潛機的聲吶系統發現。如果潛艇低速航行或者坐底,那麼反潛機會用反潛武器逐步縮小攻擊範圍,或者召喚水面艦艇協同攻擊。



而現代威力最大的防空導彈是雷達制導型,需要搜索雷達、跟蹤雷達、指揮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對於斤斤計較空間的潛艇來說就裝不了,即便硬塞進去,潛艇自身外露高度有限,探測和跟蹤能力也遠無法與水面艦艇相比,防空效能是很差的。

如果不裝雷達制導型防空導彈,就只有紅外製導型防空導彈,這類導彈射程和射高都太小,對反潛機能構成的威脅只能用聊勝於無來形容。

光纖制導型防空導彈雖然射程遠,也不需要跟蹤雷達,但對搜索雷達還是需要的,潛艇如果不能遠距離發現目標,光纖制導導彈射程再遠也沒有意義。況且拖著一根導線使得潛艇無法實施有效機動,基本就是在近水面或水面的浮靶,是非常危險的。



潛艇防空,人們一直在想,但現實情況是效能很差,始終沒有實質性技術突破。(S)


聯合防務


我們都知道,潛艇作為深海中最恐怖的一個獵手,它神出鬼沒的出沒在各個海域,是很多軍艦的致命的天敵。而反潛艇最好的裝備就是反潛機,當潛艇遇到反潛機的時候,往往都是落荒而逃。那麼為什麼不去把它打下來?科學家想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想了很多方法,但是潛艇想直接應對空中的威脅,理論上只能浮出或接近水面再說。這樣一來恐怕不等對飛機發動攻擊,自己也暴露了。更何況反潛機還是專門打潛艇的,這無異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潛艇是靠聲納系統在海底發現敵人並實施打擊的。在海里並不用雷達,這是因為雷達主要靠電磁波發現目標,而電磁波在水中基本上是無法傳播的,所以只能靠聲納系統。但是聲納系統只能在水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搜索不到空中的目標。所以潛艇只有在靠近水面浮出水面以後才有可能會發現並鎖定空中的目標。但是這樣一來潛艇就拋棄了它最大的優勢,極易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給敵人。所以面對空中目標時,潛艇一般都是打一打直升機等速度慢、火力小的目標,面對反潛機這種天生剋星,只能跑路或者潛到更深的地方一動不動。

其實早前也有人嘗試在潛艇上妝高射炮和導彈彈對付空中的敵人,然在強大海空力量的壓迫下,這些潛艇並未取得理想中的戰果,僅僅擊落了少量的飛機。究其原因還是面對盟軍的各型反潛飛機時,單靠這些加裝的小口徑防空炮依舊不夠,不等對飛機發動攻擊,潛艇也暴露在對方的火力範圍內。飛機相對浮在海面上的潛艇,視野、速度、火力等佔優勢,最後的結果還是潛艇被迫下潛,所以就算髮現了反潛機也只能當個“睜眼瞎”。


水鏡曉先生


反潛機飛行速度快、搜索範圍廣、打擊迅速,在反潛作戰中確實有著先天優勢。世界上大部分潛艇都沒有裝備防空導彈,但是也有潛艇裝備了艇載防空導彈,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兩款:俄羅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和德國212型常規潛艇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潛艇(將來短期內也很難有潛艇會超過),最大水下排水量超46000噸,龐大的身軀除了能攜帶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6具533mm魚雷發射管以外,還配備了8具“針”式艇載防空導彈,使得“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能夠在潛望鏡深度發射防空導彈反擊反潛機。俄羅斯之前出口伊朗的“基洛級”常規潛艇也裝備了此款潛射防空導彈

蘇聯時期“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群(這一壯觀景象一去不復返了)

俄羅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大家知道其搭載的潛射防空導彈在哪裡嗎?

德國212級常規潛艇是德國海軍目前的水下主力,得益於德國潛艇設計方面的高超水平,在1800餘噸的體型上安裝了6具533mm的重型魚雷發射管,同時還裝備了由德國和挪威聯合研發的IDAS潛射防空導彈。IDAS潛空導彈彈重只有60公斤,但卻有15公里的射程

IDAS潛射防空導彈發射管狀態的IDAS防空導彈

212級常規潛艇攻擊空中、海上目標示意圖

潛艇雖然可以裝備潛射防空導彈,但是由於水下無法對空中目標進行有效的搜索,一般情況下必須上浮至潛望鏡深度才可以搜索和發射,而此時是潛艇最危險的時刻,反潛機在數十公里外就可以發現潛望鏡深度的潛艇、並在潛空導彈射程外發射反潛導彈進行攻擊!個人認為,潛艇最大的威脅是其隱蔽性,裝備潛射防空導彈的實際作用並不大

潛艇就應該去發揮潛艇該有的作用,防空就交給水面“衛隊”吧!^_^


威吶解析


潛艇與反潛機,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矛與盾的關係,如果加上航空母艦,這三者的關係倒是有點像:“小偷”<>“銀行”<>“安保”的關係。(至於潛艇、航母、反潛機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看這篇文章的都是情商智商一流的人,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小偷”時刻惦記著“銀行”,“銀行”呢為了安全起見,僱傭了“安保”,來防止小偷對銀行的破壞。小偷雖然偷不了銀行,可是“大盜”破壞“安保”,偷盜“銀行”的事情,大家肯定在電影裡經常看到。

那麼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小偷”與“安保”之間的較量。

一、潛艇的主要目標是攻擊艦船。


“小偷”的目標是偷“銀行”,所以他的主要手段應該用在攻擊“銀行”上

潛艇是航母的殺手鐧,這地球人都知道,再加上潛艇本來深潛海底,艦上空間有限,如果不發揮自己“暗箭傷人”的特長,把主責主業用在對付航母上,那就是典型的敗家。有潛艇在,便可以極大的壓縮航母的“風騷走位”,懾打併舉,潛艇對艦船的封鎖,無疑是航母不敢逾越的雷池。

二、潛艇攻擊反潛機必定會暴露自己。


潛艇攻擊反潛機無異於“兔子蹬鷹”,是一步險招。

1.潛艇與基地的通信只能依賴於長波通信,深潛海底,獲取信息只能依賴於基地,但只要通信,被定會被反潛機盯上。

2.潛艇攻擊目標必定會上浮至水面位置,有的甚至到潛望口的位置,這樣呢,反潛機一定會告訴航母,潛艇就會成為艦載機和驅逐艦的大餐。

3.反潛機本身具有MAD(磁異探測)系統。只要潛艇運動,能精確定位潛艇的位置,如果潛艇處於待機狀態,就會投放聲吶探測器,妥妥的把你定在海中。去年,俄羅斯基洛級潛艇不就被韓國反潛機啪啪打臉了嗎?


三、潛艇攻擊反潛機“鞭長莫及”。

要想打反潛機最好是藉助其他的力量,比如空軍、海軍防空艦艇等潛艇以外的力量。如果非要用潛艇,那麼至少解決下面三個問題。

1.通信保密,與基地交互信息不被發現

2.為潛艇加裝對空引導雷達,能指引地對空導彈命中反潛機。

3.解決潛艇上浮不被發現的問題。

我想這三個問題就目前的實力恐怕任何國家都難以解決吧,所以還是洗洗睡吧。

且慢,潛艇就真不能攻擊反潛機嗎?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啊。“小偷”偷不了“銀行”,我們有“大盜”啊,“大盜”敲掉“安保”,分分鐘啦。

下面有請“大盜”裝備量子技術上場。量子技術對我們潛艇來說可是如虎添翼啊。如果藉助量子技術,我覺得潛艇打反潛機將不是問題。

一、量子通信技術,保證潛艇信息獲取,且無法破譯。

看過《蟻人2》的小夥伴都知道,量子密碼和量子糾纏,我們充分利用這兩種技術,攻克量子通信技術,就能

完美的解決潛艇與基地的信息交互,使反潛機無法偵獲潛艇的位置,同事我們還可以獲取反潛機的態勢信息,為解決反潛機提供了第一步:情報

二、量子導航技術。

現在潛艇所用的導航設備都是慣性導航設備,如果在海底航行個一天半天的,不上浮借助北斗、GPS等衛星定位系統,那就極有可能偏離個10公里

啥的,那還打個屁仗啊。自己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座標系,怎麼去解算反潛機的相對位置啊?所以量子導航技術可以將這個誤差控制在一米以內,這就為打下反潛機提供了彈道解算技術支撐。第二步:定位

三、誘餌式浮艙發射平臺。

我潛艇要上浮才能發射地對空導彈啊,我就不,在獲取了絕對可靠的情報後,解決了定位難題,通過

發射誘餌式浮艙發射平臺,讓浮艙浮出海面,同時通過解算,提供精確的座標,地空導彈從浮艙中騰空發射。反潛機,拜拜啦,大功告成。第三步:擊殺

通過以上三步,完美解決潛艇攻擊反潛機的難題,但前提是“大盜”必須要有量子技術啊,所以各位聰明的讀者們,“大盜”能不能擊殺“安保”,偷盜“銀行”要看你們的了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有趣,請不要吝嗇你的小手點個贊哦。大家的評論我都會一一回復。崤山小虎在此謝謝大家的點贊和評論。


哨兵小虎


在很早以前有幾個國家嘗試過,英國的奧白龍級實驗性安裝過吹管防空導彈,可在水下或水上發射。 後來前蘇聯的基洛級潛艇也有類似設計,還有德國在80年代開始研究光纖,直到百眼巨人,可水下發射。 但是這種東西根本沒人用。 潛艇在水下很難探測到反潛機,而且發射後根本起不到作用。


改希望


實際上有這種武器,美國的“獨眼巨人”系統,採用光纖制導,技術上可以,但是有很多關鍵問題不好解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發現飛機,總不能潛艇一直在水面浮著吧,而且潛艇由於結構的問題,露出水面的部分不能太高,即使雷達裝在最上方也會由於地球曲率的問題探測距離不會太遠,而且在戰場上露出水面的潛艇就是個靶子,所以只能等待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了。


北風之神Seven


忍者不會批重甲帶盾牌。重騎兵也不會帶竹槍。步兵不可能帶馬刀。問這問題就好比問,川菜為啥就不能不放辣椒花椒啊?或者說魚香肉絲裡為啥不放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