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1月6日在以色列稱,從敘利亞撤軍沒有時間表?

齊林居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將引發中東新一輪激烈博弈


訓練中的駐敘利亞美軍

在特朗普總統高調宣稱打敗了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並宣佈撤走美國軍隊兩個多星期後,中東地區相關各方卻非常驚訝的發現,目前華盛頓仍沒有如何把這些美軍撤回國的路線圖。2018年12月19日,特朗普在他個人推特賬戶上發出的視頻中說:“我們的小夥子們、我們年輕的男女軍人們,他們都要回來了。他們正在歸來。”1月1日,蓬佩奧和內塔尼亞胡在巴西里約會談。

美國國務院:還沒有從敘利亞撤軍的時間表 2019年1月4日,美國國務院一位高官在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將於本月8日出訪中東之前對記者們吹風,“我們沒有我軍撤出敘利亞的時間表。”他還說:“我們目前正在制定撤軍計劃。我們將和盟國與合作伙伴進行審慎和深入的協調。”

據悉,蓬佩奧的中東之行會試圖努力讓因對華府撤軍而忐忑不安的地區盟國放心。1月8日-15日,這位美國國務卿將“閃電”式訪問約旦、埃及、巴林、阿聯酋、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曼和科威特等8國。

而在4日,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敘利亞事務特別代表詹姆斯.傑弗裡大使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瑟夫.鄧福德上將領銜的高級代表團,已啟程前往土耳其和以色列進行會談。

博爾頓發推文稱,此行目的是“我們將與我們的盟友討論在美軍撤出敘利亞的問題上進行合作的方式,以防止「伊斯蘭國」捲土重來,並保護那些與我們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盟友,以及打擊伊朗在本地區的惡意活動。”

但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研究事務主任戴維.阿德斯尼克對此評論道:“他們現在出訪與合作伙伴進行討論時,要讓對方相信他們說的話代表美國政策,這會有難度。”

1月2日,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講話。

就在1月2日,特朗普總統本人也否認了五角大樓正在制定計劃準備把所有兩千名美國官兵在四個月內從敘利亞撤回國的報道。這些駐敘國美軍的使命是為了打擊ISIS分子和防範伊朗。

在上週三於白宮舉行的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用他慣有的自大語氣告訴在場的記者團:“我們將非常強悍地離開。我從來也沒有說快撤或慢撤。”但他也補充說了一句話:“我不想在敘利亞永遠呆下去。那裡有沙漠和死亡。”

美國媒體認為,華府高官最新的這些評論與總統上個月宣佈從敘利亞撤軍時的語調已有很大變化。當時,特朗普總統的撤軍決定出乎白宮國家安全團隊、美國盟國及合作伙伴的意料,並最終導致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憤而辭職。

雖然白宮最初的宣佈引起世界譁然,但五天後,一名美國國防部官員證實,撤軍程序已正式開始。那名軍方要員說:“有關敘利亞的行政令已經簽署。”但是他以作戰行動的安全性為理由,拒絕披露更多細節。有中東媒體稱,“美國軍隊拒絕宣佈美國從敘利亞北部撤軍的具體時間表,這是為了不讓「美國的敵人」掌握美國撤軍的具體時間。”

而且從那以後,西方的中東問題專家們在經過仔細觀察後還得出一個結論,“並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減少了對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武裝人員的支持。” 這裡所說的武裝人員,既包括由美國的西方盟國及中東盟友組成的國際聯軍,更有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敘利亞民主軍”(SDF)。埃爾多安總統

12月14日,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曾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熱線聯繫。根據事後特朗普所發佈的推文內容,雙方在通話中一致同意,華盛頓從敘利亞撤軍的行動應該在高度協調的情況下展開。

另一方面,1月3日,蓬佩奧向美國的NewsMax新聞網表示,“重要的是保證庫爾德人不會被土耳其人所殺害,還有保護敘利亞的宗教少數派。這些事情仍然是美國的部分使命所在。”敘利亞政府軍士兵

2018年12月19日即白宮決定撤軍當天,埃爾多安便迫不及待的在伊斯坦布爾宣稱,土軍準備於近日向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的敘國庫爾德族武裝SDF旗下的“人民保護部隊”(YPG)陣地發動軍事打擊。

之後,土國不斷向靠近敘北的邊境省份大舉增兵。土耳其最新一輪軍事增援已於1月3日抵達該國南部地區,並部署在土敘邊境沿線,這部分部隊隸屬赫利利亞地區的第20裝甲旅。

土方持續集結兵力,意在與敘國親安卡拉的武裝派別—“敘利亞自由軍”(FSA)合作,以便在敘利亞北部擇機發起進攻。

華盛頓已經與安卡拉已開始會談,討論美軍如何以及何時離開敘利亞。而隨著博爾頓率領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有關討論預計將會加緊推進。

此前特朗普關於保護敘國庫爾德人的聲明,或意味著他將允許庫族武裝保留美軍為他們提供的武器。敘利亞代爾祖爾省

美軍撤離敘利亞的後果

1月4日,華盛頓領導的國際聯軍發佈消息稱,他們從12月16日到12月29日針對“伊斯蘭國”目標實施了469次空襲,打擊了數以百計的ISIS作戰單位、火力點、補給線和儲藏設施;而在特朗普宣佈撤軍之前的兩個星期的時段裡,聯軍對ISIS目標發起了459次空襲,多數目標都在敘利亞境內。

一家中東媒體援引來自敘國東部的消息說,過去一週最嚴重空襲發生在靠近伊拉克邊境幼發拉底河上的敘國村莊Al Kashmah。

據報道,ISIS組織的不少戰鬥人員聚集在幼發拉底河沿岸從伊國邊境到敘國代爾祖爾省哈金鎮及其附近村莊以南。這一帶已於去年12月中旬落入庫爾德人武裝SDF手中。國際聯軍轟炸代省村莊

俄羅斯媒體則稱,國際聯軍以支持SDF和打擊ISIS為藉口,定期空襲代爾祖爾省哈金鎮及周邊村落。1月4日的空襲,導致一名俄籍婦女和一名俄籍兒童喪生,她們借住在代省沙阿法村一個庫爾德人家庭。

莫斯科還指出,“敘利亞共有約2000名美國軍人,他們與「敘利亞民主軍」一起控制了富有自然資源的東部和東北部領土。美軍在敘的行動未經敘政府許可。”

有觀點說,華盛頓在敘利亞的戰爭已結束,這場戰爭主要是在空中打的。但尚不清楚,一旦美軍撤離,美國的空襲是否會繼續。五角大樓發言人在回應對敘國境內空襲問題時稱,國際聯盟將“仔細對ISIS目標進行甄別,並仔細考慮其對平民的影響。”1月4日,伊拉克總統訪問安卡拉。

對美軍撤出敘利亞的後果,各方看法並不一致。1月5日,《洛杉磯時報》發表一篇分析文章稱,“敘利亞境內存在多股相互爭鬥的勢力,正等待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宣佈的這一行動的執行。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將成為一項非常微妙而具體的任務。”

其間,最激烈的爭奪體現在敘國東北部地區。“土耳其正在部署坦克。敘利亞政府也在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下作好了充分的準備,以收復對該地區的控制權。”敘利亞伊德利卜

1月5日,俄媒《Safavudnaya Prasa》發佈的一份報告稱,“普京總統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未能就敘利亞的事態發展達成協議,敘利亞當下的局勢無異於宣佈伊德利卜戰爭的開始。”

伊德利卜位於敘利亞西北邊境,緊挨土耳其,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它成為反抗大馬士革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伊斯蘭各路叛軍之大本營,並且是當前由最大一支叛軍武裝“沙姆解放組織”佔領的最後省份。安卡拉則控制著敘國的西北部地區。

同時,一個巨大的危險顯而易見,ISIS雖然遭到重創,但仍未被完全消滅,其武裝分子將利用敘利亞與伊拉克邊境地區作為安全的避風港。“如果美國任意地從敘利亞撤軍,必將導致當地陷入混亂,ISIS下屬的武裝組織將獲得重返敘利亞戰場所需要的地盤、人力資源及必要設備。”

僅庫爾德人就監禁了3200餘名ISIS成員,其中還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外國武裝人員。而“庫爾德人可能無法再監禁這些人員,特別是當他們受到來自土耳其方面的襲擊時。”土耳其向敘北增兵

美軍撤離敘利亞後的中東博弈

據總部設在倫敦的英國媒體“中東眼”稱,中東地區的國際關係已經超越了單邊關係或雙邊關係的層面,並開始以實用主義為特點,而在這種背景之下,根本沒有贏家。“在相關背景下,實用主義意味著這些國家會在特定的問題上進行結盟,而又在另外一些問題上發生衝突。”

在中東地區,英國、法國及歐盟這些傳統的主導國家與組織已經明顯失去了原有的權勢,且其重要性還在進一步降低。“它們與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工作議程上的主要問題。”

同樣,“歐洲國家對海灣國家的經濟合約的依賴或聯繫,也阻礙著它們干預海灣地區的事務。”而歐洲國家出手干預敘利亞衝突,本質上是出於華盛頓的命令。

伴隨著歐洲老牌大國在中東力量的相對衰弱,這又為當地各方在地區事務上發揮主要作用鋪平了道路。“特別是土耳其,在敘利亞衝突中抓住了機會以增強其地區影響力,從而與沙特展開了直接競爭。” 駐敘利亞俄羅斯軍警

雖然安卡拉和利雅得仍無法利用敘利亞衝突為自己爭取相應戰略利益,但是時下聚集在沙特身上的國際壓力,無疑為土耳其打開了新的機會之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2018年10月2日沙特記者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遇害一案所予以的關注,顯示出了土耳其瓦解沙特在遜尼派世界中主導地位的野心。”

有西方中東事務專家稱,“從土耳其的決定可以看出,土耳其希望將中東地區變成一個由伊朗主導什葉派力量、土耳其主導遜尼派力量的地區。”

但是,華盛頓對德黑蘭的強硬立場,將註定使安卡拉在這方面的任務變得極為困難。“美國力爭對伊朗施以充分的財政壓力,以迫使伊朗在中東地區作出政治、軍事上的讓步。甚至會讓伊朗成為其盟國(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經濟負擔。”

從西方觀點來看,“俄羅斯與伊朗在敘利亞的結盟是實施實用主義的一個具體步驟。目前,這種措施有助於兩國獲取利益,但是從長期來看,弊大於利。” 駐敘利亞北部的美軍

1月4日,美國陸軍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在接受福克斯新聞臺採訪時稱,特朗普政府從敘利亞撤軍是一個“妙招”,因為此後俄國將會同盟國發生爭執,白宮的決定將迫使莫斯科在這些花了很長時間建立起關係的國家之間做出選擇。

他說:“俄羅斯必須做出選擇。如果俄羅斯讓土耳其進入敘利亞境內,就會失去對敘利亞人和伊朗人的影響力。俄羅斯人、土耳其人和伊朗人理論上沒理由團結在一起,這就很好。”俄軍駐敘利亞赫邁米姆空軍基地

另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真實狀況,並不像克里姆林宮所說的那樣輕鬆。“俄羅斯不希望對伊朗施加經濟壓力,因為這在最後將給俄羅斯造成負面影響。俄羅斯也不希望其軍隊無限期地保留在敘利亞的領土上。”

美國卻有機會利用俄國現在的這種不放鬆狀態,可能達成敘利亞危機的和平解決方案並啟動雙邊會談。這“能夠促使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作出讓步,以換取美國對其全球地位的默許。”

但是,美國也需要在敘利亞問題上作出部分讓步。以“使土耳其感到滿意,並保障美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有關土耳其擔憂庫爾德勢力在敘利亞崛起的問題。”庫爾德武裝控制的城鎮

正是由於中東周邊存在太多“互相爭鬥的勢力”,這必然會令地區未來局勢更加不確定。“如果美國對俄羅斯與土耳其採取了類似的大膽舉措,並加強其對伊朗的敵意,這並不意味著必定會有一個國家成為中東地區或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

而這些錯綜複雜的地區博弈,也是白宮在過去幾個星期裡發出前後不一、方向混亂的訊息,有時甚至跟華盛頓高層國防和安全官員的說法互相矛盾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盟友還是對手,現在都更有可能推遲做出決策或達成協議,等到美軍按照特朗普公開宣佈他希望的那樣全部撤走再說。”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學者阿德斯尼克說:“你基本上可以等下去。現在各方都在等。他們知道這個遊戲。”但當下,華盛頓高官們則在盡力讓地區相關方相信情況不是這樣的。敘利亞城鎮中的平民

1月4日,那位聲稱“沒有撤軍時間表”的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仍然強調,“我們在敘利亞的軍事態勢也許在變化,但我們在敘利亞的總體目標沒有變。”他說:“我們不打算在敘利亞無限期駐軍。我們將以這樣的方式離開,那就是,我們不會留出讓恐怖分子得以利用的真空,不容許「伊斯蘭國」在任何地方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還有白宮國安團隊要員放話給德黑蘭,“盟國還應當知道華盛頓不會放鬆對伊朗的壓力,會用其它手段來確保所有伊朗指揮的武裝離開敘利亞。”另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乾脆說:“有關美國放棄該地區的報道是錯誤的說法。美國沒有離開中東。”駐敘利亞南部的美軍

5日,美國NBC電視臺根據華府高層信源報道稱,“儘管白宮宣佈從敘利亞撤軍,但是美軍一些部隊還可能會留在敘利亞南部。” 而特朗普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停留特拉維夫期間與以色列當局討論了保留美軍坦夫(At Tanf)軍事基地的問題。

坦夫地處敘利亞南部與約旦邊界不遠處,它是美軍在中東的一個重要軍事前哨。這個四周佈滿岩石和塵土的“基地坐落在一條從德黑蘭一直通到黎巴嫩南部和以色列家門口的重要道路上,這條道路將伊朗支持的武裝力量聯繫在了一起。”美軍與盟友在坦夫基地駐有200至300人,負責日常巡邏、訓練和裝備打擊ISIS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還為分佈在敘國拉卡省、哈塞克省及代爾祖爾省的庫爾德族“敘利亞民主軍”提供保護。

華盛頓打算同特拉維夫和安曼商討該基地的重要性,以及基地是否應留在同一個地方。而“保留坦夫基地將表明華盛頓繼續努力減少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博爾頓在特拉維夫發表講話

1月6日,博爾頓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會晤時稱,從敘利亞撤出兩千美軍之舉不會突兀行事,也要以土耳其保證不打擊庫爾德武裝為條件。 他說:“撤軍沒有時間表,但美國在敘利亞的存在也不是無限制的。特朗普要摧毀「伊斯蘭國」。美國希望在撤軍前,土耳其能保證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戰士的安全。”

西方媒體稱,博爾頓的這番言論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最高階官員第一次對外公開確認撤軍程序已經放緩,而不像最初的表象所顯示的將在30天內執行。

同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重申:“我們將撤走軍隊。但我從來沒有說過,這將是很快的事情。”


齊林居


美國去年12月中旬出人意料的公佈撤軍計劃,但撤軍時間卻一拖再拖,從最開始的60到100天,改為120天。俄羅斯媒體文章曾嘲諷稱這不會是最後的時間,因為真正的問題是美國到底想不想從敘利亞撤軍,而不是著急考慮美國什麼時間撤軍的問題。而現在看來,俄羅斯方面的說法還真靠譜。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再次拒絕透露從撤軍的期限,他表示,並未承諾儘快撤軍。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說:“我們將撤走軍隊。但我從來沒有說過,這將是很快的事情。”


而與特朗普新說法相對應的是,他的隊友和軍方強硬派似乎對美軍繼續留在敘利亞的問題更感興趣。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當天提出美國從敘利亞撤軍的條件。有評論稱,這是美國首次明確表示,要延緩從敘撤軍。博爾頓在訪問以色列時表示,當美國打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的殘餘勢力,同時土耳其保證會維護美國盟友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安全後才會撤軍。“美國沒有撤軍時間表,我們想達成一些目標,達成後就能撤軍”。

這次應該是土耳其被美國盟友算計的最狠的一次了。從去年12月下旬至今,土耳其軍隊一直都在忙著向土敘邊境地區和曼比季方向增兵。安卡拉和華盛頓最高層之間的一次電話連線,就把美土關係重新加熱到沸騰。在安卡拉看來,美國盟友已經把曼比季和哈塞克省北部邊境,甚至是整個幼發拉底河東部地區都拱手送給自己了。所以無論是曼比季、拉卡還是哈塞克北部的庫爾德武裝都是首要打擊目標,而且這些及軍事行動因為美國的妥協變得毫無顧忌了。

現在,土耳其應該慢慢品出點兒滋味了。還沒等土耳其軍隊和僕從軍到達曼比季,曼比季的庫爾德武裝就提前與敘利亞政府軍達成協議。把曼比季東、西、南部郊區和農村的控制權全都交給了敘利亞政府軍。如果土耳其執意要向曼比季和拉卡進攻的話,首先要消滅擋住去路的兩個敘利亞陸軍主力師。還要問問俄羅斯答不答應。實際上,當前的態勢顯示,曼比季已經不在敘利亞政府軍與庫爾德人、土耳其人的談判範圍。俄羅斯已經表態支持庫爾德控制區迴歸政府機構管理模式。

據《中東報》報道,敘利亞人民保護部隊(YPG)指揮官西潘.赫姆將軍6日向俄羅斯和敘利亞提出“關於敘利亞政府在該組織佔領地區擴大影響力的計劃”,前提是承認當地自~治。赫姆宣稱,庫爾德YPG民兵組織準備將位於敘利亞-土耳其邊界的佔領區控制權移交給敘利亞政府軍,條件是俄羅斯作為擔保人。這連同YPG在曼比季的撤離計劃一樣,都被看做是庫爾德武裝甚至是美國人的妥協。然而無論是土耳其還是敘利亞政府軍這次都被美國給算計了。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YPG)在曼比季和哈塞克省北部土敘邊境地帶的有條件撤退,只是演的很逼真的一場戲。戰略思維上是以退為進。一旦敘利亞政府軍全面接管曼比季和哈薩克省北部邊境地區,那麼就等於在土耳其軍隊和幼發拉底河東部的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之間構築了一道防火牆(像三明治一樣)。屆時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將會獲得真正的安全空間,並會繼續得到駐敘美軍的保護。而土耳其所有計劃都要落空了。


高峰軍事觀察


博爾頓與內塔尼亞胡會談的核心內容用兩句話就可以概括,博爾頓說總統請我向總理先生轉達: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沒有時間表”,含義就是請放心,必須在伊朗人撤出敘利亞之後美軍才能撤。內塔尼亞胡心裡終於一塊石頭落了地,感動的要哭,心裡說,沒了伊朗人的威脅以色列終於安全了。於是對博爾頓愉快的說:“以色列不會撤離戈蘭高地”了。


去年12月19日特朗普推特宣佈美軍將撤出敘利亞,讓美國政壇地震;讓世界輿論炸廟;嚇的以色列心涼半截!但出於對特朗普放崇敬,不好直接表達不滿,只能說對老鬼的決定“理解並且支持”,但卻在6天后用對大革士革附近的伊朗短程導彈倉庫等軍事目標發動的空襲,向川普不打招乎的突然行動表達怨氣,這讓老鬼晃然大悟,MD,破爛事太多,竟了這個被北極按住了腦袋的狼崽兒,還有海灣那些土財主,但又不可能直接向它道賺,便重新對外宣佈,撤軍沒有時間表。


伊朗人應巴沙爾政府請求於三年前進入敘利亞援助敘軍反恐,但從前年下半年進入圍剿lS階段開始,就被美聯軍以敘政府軍“化武襲擊”為藉口,頻繁對其進行空襲,既保護了lS,也表明了驅逐伊朗人的態度。現在美國戰略調整,要在中東進行兵力收縮集中針對伊朗,在敘利亞撤軍,老鬼一拍腦門子就發推宣佈了這個糊裡八塗的撤軍計劃,結果嚇得中東這幫猢猻狼崽兒們心驚肉跳。

眾所周知以色列與伊朗的死仇關係,自伊朗人進入敘利亞就經常被以空軍越境空襲,在去年德拉戰役中伊朗部隊就協同敘軍攻佔了以色列佔據的戈蘭高地敘方一側,已經嚇得以色列幾度與伊朗部隊激烈交火。而美國撤軍後,敘伊聯軍極可能在伊朗短程導彈支援下全部奪取戈蘭高地,這對以色列是致命的打擊。戈蘭高地乃中東水塔,是以色列水源命脈,原為敘利亞領土,於1973年齋月戰爭中被以色列奪取佔據至今。



今天的敘軍雖仍不是以軍對手,但經過長達近八年殘酷戰爭的精煉,戰力遠超當年,又有近十萬伊朗精銳的加強,還有大量導彈火力支援,加上俄羅斯對以空軍的壓制,單憑以軍自己,別說守住戈蘭高地,連其佔據巴勒斯坦的大量土地帶其自己國土都難保了,所以以色列是美國在敘利亞撤軍的最大苦B!


特朗普前幾天改口稱暫緩從敘利亞撤軍,接下來再加上個沒有時間表,擺明了是在等待敘戰事結束,以伊朗撤軍為條件,美軍才能撤出,從而保證以色列的安全,所以內塔尼亞胡可以安心地睡覺了。


鐵嶺鋒



特朗葡總統表明要從敘利亞撤軍以後,在美國政府內引發了激烈的衝突,國防部長馬蒂斯已經辭職,當時反對撤軍的還有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以及國務卿彭佩奧等人,但總統態度堅決,所以後面兩位就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夠修正總統的這個決定,增加撤軍條件,這也是博爾頓以色列之行的主要目的。


在博爾頓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談中,提到了撤軍條件,就是要保護曾經與美軍一起作戰的庫爾德人武裝。暗示如果庫爾德人武裝沒有獲得切實的保護,美軍將不會撤軍。也就是美國需要與土耳其進行協調,取得保證以後,美軍才能撤退。


目前美軍在敘利亞駐軍2000人,目的是消滅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支援庫爾德人。但是土耳其把庫爾德人看成恐怖分子,土耳其總統埃爾德安歡迎美國的撤軍計劃,這樣沒有了美國支持的庫爾德人武裝將有滅頂之災。因此,庫爾德人武裝現在積極與敘利亞政府軍達成默契,這就使當地的敵我區分更加複雜。筆者曾經在特朗普總統宣佈撤軍時提到南越問題,這也是美國在與越南北方達成協議後,拋棄了南越,美國的政策使得美國盟國對美國充滿不信任感。所以,特朗普總統宣佈撤軍以後,在內外壓下,已經改變了原來快速撤出的計劃,而是要安排庫爾德人的前途,這就是博爾頓訪問中東的目的。


目前筆者大膽預測,在中東各方的妥協,以及俄羅斯與美國的默契下,庫爾德人很有可能讓出東北部與土耳其接壤的地區(產油地區)更換到與以色列接壤的西部地區,這樣在敘利亞政府軍與以色列之間形成緩衝地帶。而敘利亞政府重新獲得油田,進行戰後的重建。或許這個計劃是除了土耳其以外,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計劃。


橋本看日本


再說博爾頓本身就是持有冷戰思維,活脫脫一個保守主義者的鷹派人物。他一定會堅持全球戰略和全球打擊理念,將孤注一擲頑固不化死尅到底的。即便特朗普真想從敘利亞撤軍,他篤定會力薦採取拖延戰術,將會藉口推諉穿鑿附會,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雜糅一起,從而找到有利於自己的藉口,即便刻畫無鹽美醜不分,只要達到目的就不擇手段淋漓盡致盡情揮灑自如。

其實對美國來說,想解決中東問題應該問題不大,可以遊刃有餘發蒙振落。特別是敘利亞局勢更是揮灑自如,猶如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一樣簡單,然而就是想不想解決的問題。實話來說,橫亙於中東特別是敘利亞之間的就是美國因素,如果沒有他的存在和瞎攪和、和稀泥,就不存在敘利亞戰局的矛盾,更甚至也不存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膠著狀態。所以說,只要美國撤出中東或者支持敘利亞政府打擊一切反動勢力和恐怖組織,從而敘利亞戰局就迎刃而解了。

在中東美國不但不維護和平而且反其道而行之。就如庫族武裝為了保存勢利不惜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從而造成敘利亞內亂更加紛紜複雜。同時也給庫族武裝帶來麻煩,猶如飲鴆止渴害了自己。

對和平來說實屬艱難,歷盡艱辛滄桑,敘利亞戰局終於有一線曙光。其實,敘利亞只要各方勢利著眼大局,心無旁騖心地坦蕩,離和平之光就一定會越來越近的。








三木先生942


博爾頓也只是特朗普的傳話筒,而此次連續訪問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除了宣揚美軍撤離沒有“時間表”,更是在安撫盟友:你們放心,我們可以撤軍,但沒有時間限制,而且你們接下來的各種行動,我們美國一定會支持的,放心!

1.仔細看了博爾頓與內塔尼亞胡的會晤,博爾頓忙著說:我們撤離有條件——一是消滅ISIS,二是保護庫爾德人不受攻擊,尤其是土耳其不能攻擊。當然,埃爾多安在第一時間已經“否決”了。而內塔尼亞胡也說了“我們是不會撤離戈蘭高地”的!

2.從馬蒂斯遞交辭職信後特朗普剛開始還贊成“2月份退休”到後來發佈推特說:1月1日就離開!可見,在撤軍上面,馬蒂斯從12月14日一直鬥爭到19日,都沒有讓特朗普回心轉意。而在12月26日,特朗普在伊拉克視察美軍就說了:現在是應該站在我的角度上,用腦袋思考撤軍問題了,因為我們已經打敗了極端組織。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我們不做虧本買賣,所以我們需要撤離。

結果,12月31日有報道說:特朗普說撤離時間從原來的30天延長到120天。接著,在2019年1月2日,特朗普直接闢謠:有人說四個月內,我可從來沒說過。

緊接著就是1月6日,博爾頓到訪以色列明確了撤軍的條件:

徹底擊敗ISIS;土耳其不打庫爾德盟友!

就是說:搞了半個多月的美國撤軍,又回到了原點:撤軍?笑話,你們要保證我的盟友不受到攻擊!

3.特朗普就是特朗普,從一開始英武就說: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就決定了,美軍要想完全撤軍,不可能。



只是,此次美國搞的撤軍,卻讓很多勢力聚集曼比季,直接將敘利亞局勢中的各方從桌子下面跳上了桌面,雖然對於美軍沒有太多影響,但實事求是講:也讓大家看到了敘利亞局勢的複雜性。

庫爾德人+庫區油田+曼比季+伊德利卜,這就是當前敘利亞局勢中的熱點問題:庫爾德人如果被美國拋棄了,必然會尋找下一個大腿——俄羅斯;土耳其在美軍撤離後,必然會搶佔因此出現的敘利亞北部的權利真空,尤其是搶佔曼比季;俄羅斯帶著敘利亞政府軍,一開始不會直接保護庫爾德人,畢竟讓土耳其打痛了,自然會投誠;法國、德國還想參與敘利亞戰後重建,如果美國撤離,必然會跟主導者俄羅斯進行利益交割!

只是:特朗普想戰略收縮,但更多的美國政客認為這樣做對於美國的傷害太大,尤其是在中東的影響力是致命的!因此,特朗普的撤軍是一場自己想幹、阻力太大,不得不低頭的一種做法——這個世界,讀懂特朗普的人太少啊,估計特朗普又要琢磨與普京會面了!畢竟,論謀略實在是需要拜普京大師啊!


英武


四點原因。。

第一點,其實ISIS就是以色列支持的,在戰爭時期以色列還在戈蘭高地為這幫恐怖分子提供醫療,如果真像ISIS宣稱的那樣,他們要建立大伊斯蘭國。那第一個目標應該是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還在以色列控制中呢,或者打那個曾經搗毀了先知穆罕默德陵墓的沙特,而是直接攻擊了以色列最為忌憚的什葉派的一隻,敘利亞,所以以色列不願意放棄ISIS已經打下來的土地。

第二點,美以的目的就是讓中東混亂不堪,不會出現一個穆斯林文明的統一大國來對抗以色列或者美國,所以以色列不會退出戰鬥的,而且已經從幕後走了出來,擼起袖子自己上了,無非就是想要當這混亂的局面更為混亂。

第三點,以色列這個“國家”,有點意思,以前靠著代差製造了空戰記錄,之後就一直把自己擺在了中東霸主的地位上下不來了,即便是被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打的哭爹喊孃的,就是不承認自己敗了。現在也這個德性,在敘利亞問題上,歐美都有點力不從心了,而以色列直接跳了出來,也不知道它怎麼想的。

第四點,不甘心,猶太人在美國的庇護下變得有點歇斯底里了。在美國猶太人基本上掌握了美國的一切,在中東,猶太人又是自認為無敵的,他就想抓住這次機會一定要吞了敘利亞這個伊朗的屏障,以色列和美國最終的目的還是消滅伊朗。

而作為以色列的傀儡,美國也會繼續完成這些事情的。


生逝如花雪


這是特朗普隨處便溺,再由博爾頓隨時擦拭和清理的結果。

去年12月19日,特朗普信誓旦旦下令從敘利亞撤軍,氣的國防部長馬蒂斯憤而辭職。與此同時,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以色列等國紛紛行動起來,針對美軍撤出後留下的真空尋求對策。就連庫爾德武裝都惶惶不可終日,私下與敘利亞及俄羅斯媾和,藉此躲過土耳其的揚言打擊。

但新年一過,特朗普的口風便急轉直下。首先矢口否認四個月內撤出全部駐軍的說法,並非常明確地講,沒有制定具體的撤軍時間表;其次又強調保護庫爾德武裝,不允許土耳其派兵屠殺敘境內的庫爾德人;如今再派博爾頓和蓬佩奧前後腳來到中東國家說明特朗普的中心思想——美軍撤出的前提條件,就是全心全意保護庫爾德武裝的同時,徹底消滅極端分子後的某一天。

唉!也許特朗普真的患有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症了,否則不會如此的一日三變和顛三倒四的。

自從特朗普揚言撤軍後,內塔尼亞胡最為生氣了。這麼大的事兒,特朗普竟然屁都不放一個就把話捅出去了,眼裡還有以色列這個“哥們兒”嗎?於是,內塔尼亞胡幾乎天天派飛機襲擊敘境內的軍事目標,就是想把事兒給弄大大的,專門做給特朗普看。

現在,特朗普雖然嘴上不認錯,但心裡已經後悔了。只是不靠譜的特朗普,還有什麼資格當美國的家。看吧,彈劾的大門正在徐徐打開,而白宮的大門亦將在他的身後關上,卻沒有人跟他說再見!


怡人之人148633009


一、挽救混亂局面。自去年底特朗普突然宣佈從敘利亞撤軍,並且時間從30天到後來的4個月,再到現在"沒有時間表",足以證明特朗普"自說自話"帶來的後果及混亂。自撤軍消息公佈後,他面臨的政治和與論壓力與日俱增,盟友反目、防長辭職都讓他始料未及。在中東土耳其、敘政府、俄羅斯、伊朗都在為撤軍後的權力真空各做準備。面對內外壓力,特朗普提出"沒有時間表"或許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二、安撫地區盟友。無論是博爾頓還是蓬佩奧,這次出訪的目的之一就是穩定人心。現在特朗普定調撤軍的三個前提:一是繼續打擊極端組織防止死灰復燃;二是確保庫爾德武裝的安全;三是防止伊朗在中東地區坐大。雖然特朗普撤軍本意是在敘利亞投入那麼多資源,最後什麼都沒得到,反而在政治、軍事、外交上失分,很不值得,但面對目前現狀也只能無奈採取緩兵之計。

三、組建中東"北約"。這次國務卿和安全顧問相繼出訪,還有一個使命就是組建由沙特牽頭的中東版"北約"。中東地區一直都是美國的戰略重點,更不希望在此失去美國的影響力,只是當下國力不支被迫收縮,所以希望讓盟友去當"炮灰",一月底沙特等8國還將赴美專程商討此事。如果達成協議,那麼"八國聯軍"可取代美國的地位,填補美國撤軍後留下的權力真空,這對特朗普而言實在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灩瀾一叟


博爾頓在以色列做這樣的聲明,是為了安撫以色列的不安情緒。

以色列軍隊


許多人認為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太過於唐突。但是從敘利亞撤軍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做出的承諾。當選總統已經兩年了,在特朗普自己看來兌現這個承諾的時間已經是很遲了。

是否撤軍在美國權力機關內部顯然也進行了充分探討。甚至成為了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憤然辭職的導火索。即使這樣特朗普還是宣佈了撤軍,說明這件事已經是鐵板釘釘。

敘利亞政府軍


儘管如此,特朗普仍然要面對國內建制派、猶太人集團的反對聲浪。美國在敘駐軍對於其他外國勢力而言具有嚇阻作用,包括以色列的死敵伊朗。美軍撤軍可能給伊朗一個信號,更進一步在敘利亞投入資源也無妨,直到在敘利亞徹底站穩腳跟。而這是以色列絕不願意看到的。

博爾頓聲明撤軍沒有時間表,其含義就是:美國在做出穩當的安排,保證反對以色列的勢力不大舉進入敘利亞之前,不會貿然撤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忠實而強大的盟友,猶太人集團在美國政經界分量極重,白宮當然不能無視他們的聲音。

博爾頓


至於怎樣安排才能讓伊朗不在敘利亞大展拳腳?筆者認為美國很可能在其他領域搞事,以便讓伊朗自顧不暇。具體怎麼搞就繼續觀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