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聯為何出兵東北?

秉燭讀春秋


二戰後期蘇聯出兵我國東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提前結束了戰爭,對我國抗戰勝利具有一定的意義。事實上自諾門坎戰役之後,蘇聯和日本就簽訂了一個《蘇日中立條約》,那麼為何後期還要出兵我國東北呢?

第一,迫於美英等國要求

二戰後期,德意都相繼戰敗。而在中國戰場上,日本關東軍70萬的軍事力量仍然不能小覷,要在短期內戰勝日本,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還困有一定難度。外援如果單純指望美國政府,那麼美國必須要為此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但如果採取蘇聯在美軍對日本登陸作戰之前,率先在中國的滿洲地區對日宣戰的作戰策略,美國政府將可以避免很大損失。”同時美國也擔心,在打敗日本、結束二戰,實現自己的世界霸主目標的過程中,蘇聯會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英國同樣如此,丘吉爾也希望蘇聯能及早出兵儘快結束戰爭,得到它作為戰勝國該有的利益。

第二,同樣蘇聯擔心美國獨享打敗日本的功勞。德意的投降宣告歐洲戰場結束了,與此同時,同盟國開始把戰爭的中心轉移到中國。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蘇聯擔心美國獨享打敗日本的功勞,這也成為蘇聯對日本宣戰,出兵我東北原因之一。

第二,出兵我國東北條件相當豐富。在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就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開出的條件如下:

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早在《蘇日中立條約》中,蘇聯就提到蒙古獨立問題,但當時只有幾個法西斯國家承認,現轉為正式條件;

2、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3、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

4、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繫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5、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當時蘇聯拿下關東軍之後,還將中國東北發展勢頭正好的軍工廠洗劫一空,蘇軍拆運東北工業設備價值達8.58億美元,工廠、礦山設備被拆卸了,運走。

不僅如此還將日本關東軍近60萬的戰俘運回,參加蘇聯境內的強制性勞動,挑選身體健壯者到西伯利亞勞動,達到戰後重建和開發遠東的目的。

由此可見,蘇聯出兵的真正目的是打著同盟國的幌子來維護、實現其國家利益!


戰鷹99986


最後時刻出兵瓜分戰爭紅利啊!其實這不是蘇聯的毛病,全世界都有這個毛病,特別是逗比意大利,二戰美英聯軍來了,意大利的炮口馬上就轉變了,像德國宣戰,當然沒有出兵,如果出兵了就更逗了,二戰的拉美國家不都是在最後時候先後向日本宣戰。不要笑話別人,其實我們也搞過,比如一戰在最後時候向德國宣戰,我們也是一戰戰勝國啊!

蘇聯是在什麼情況下出兵東北的,8月6日美國投下了2顆原子彈,眼看日本士氣不行了,要投降了,再不出兵日本不能瓜分戰爭紅利了。於是在8月8日向日本領事館提交了宣戰書,提交過後給日本大使館短了通信,日本消息傳不回去。到了8月9號蘇聯3個集團軍分3路進攻東北,打了6天日本投降了,然後蘇聯將整個東北的日軍給繳械了,還把俘虜拉回去給他做勞工。

在日本投降後蘇日戰爭可沒有結束,蘇聯大軍佔領了庫頁島日方佔領的部分後,一路南下一直佔領到北方四島,還準備佔領北海道,美國國會都同意他佔領北海道了,結果麥克阿瑟組織了蘇聯,否則今天日本就不是討論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了,而是討論北海道的歸屬問題了。

而蘇日戰爭雖然後面沒打仗了,但是官方一直沒有宣佈戰爭的停止,一直到一直到1956年10.19日雙方簽訂《蘇日共同宣言》,才正式結束了戰爭狀態,但是又對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含糊其辭,才有了今天兩國領土爭議。

日本其實是有機會收回這4個島的,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人內部不穩,那時候管不了這麼多,如果日本出兵就很有可能收回了,但是存在一些風險啊。不過這4個島俄羅斯來說太重要,守著自己出入太平洋的出海口,遏制日美向北發展等等,所以日本想要回真的很難!


狼煙火燎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美國的號召下,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依據條約規定,蘇聯有協同盟國對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法西斯國家作戰的義務。

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在蘇聯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首腦會議。會議決定:“三國分區佔領戰敗後的德國;二戰結束後,成立聯合國;歐洲戰事結束三個月內,蘇聯對日作戰。”依據會議共識,蘇聯要在德國戰敗後三月內對日本作戰。

1945年4月5日,蘇聯政府宣佈《蘇日中立條約》到期後不再延長。德國於1945年5月8日戰敗投降,斯大林選擇了雅爾塔會議規定三個月最後一天,對日作戰。

1945年8月8日晚, 蘇聯根據雅爾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佈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1945年8月9日,百萬蘇聯紅軍兵分四路進入中國,對佔領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線攻擊,僅僅一週時間,之前囂張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就宣告戰敗投降,大多數人成了俘虜。在中國東北許多的城市都建有“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等相關紀念建築。


林城布衣10001


蘇聯在結束對德戰爭二、三個月後對日本宣戰是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的承諾。為了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及時解決戰後的一系列問題,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於一九四五年四月二日至十一日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第二次會晤。雅爾塔會議討論了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並簽署了一項秘密協定,即《三大國關於遠東問題的協定》,協定規定,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二、三個月後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一),維護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現狀;(二)、恢復一九〇四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利,即:甲、將庫頁島南部及其全部毗連島嶼歸還蘇聯;乙、大連商港國際化,並保證蘇聯在這個港口的優惠權益,恢復租借旅順港為蘇聯海軍基地;丙、設立中蘇合營公司,對通往大連的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進行共管,並保證蘇聯的優惠權益,而中國保持在滿州的全部主權。(三)、千島群島交給蘇聯。雅爾塔會議達成了一些當時與會國都能接受的協議,到了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八月九號,蘇聯軍隊分三路向中國東北迅速挺進,蘇聯太平洋艦隊也投入戰鬥。八月六號和九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九月二日日本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SirJanzen


處於現實利益考慮<1>因為出兵東北能維護蘇聯在遠東的利益,美國為了結束對日戰爭,不願意看到戰爭造成大量美國士兵傷亡,希望蘇聯能幫助消滅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對國民政府施壓,允許外蒙古獨立和恢復蘇聯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力。<2>掠奪東北的工業資產,所有工廠的機器設備。




THINK012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擂!此外還可以搶東西搶地盤



迪特比斯巴達克威爾遜


根據同盟國條約,在歐戰結束後,蘇聯有義務投入東亞的戰爭,協助打敗日本。

為此,受到催促的蘇聯開頭還在討價還價,對渴望其儘早履行義務的美國有所矜持。

甚至羅斯福還曾經拿話激斯大林,也就是稍微透露原子彈的信息。

出兵東北緩解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蘇聯希望能夠在美國的戰後劃分世界有所讓步,所以在歐洲結束後,雖然陳兵東北邊境卻遲遲不動手。

幾乎在日本挨受原子彈同時,蘇聯立即出兵,不為別的,為的是趕緊搶佔戰後利益。

非常遺憾,除了北方四島,蘇聯止步於日本的北海道之外,無法如同攻佔柏林那樣瓜分佔領日本。

唉,看歷史為古人遺憾,若是當初蘇聯早些出兵佔了日本,至少得半壁江山,不知道世界發展會如何?

如果參考德國被佔領保護的情況,應該蠻不錯的結果。

可惜。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鴻哥iouyh福小鋪


遠東地區蘇聯一直都有駐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幾個月履行對日作戰的盟軍義務。從這裡來看關於這個“義務”有許多不能明說的歷史。不過從反法西斯的角度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德國投降在1945年五月,歐洲戰場結束。但是亞洲戰場日本卻還在負隅頑抗,特別在中國境內還保有大量軍隊,其中有稱為關東軍有70萬的數量盤踞在中國東北。中國東北緊靠蘇聯。其從沙俄時期就一直和日本爭奪東北的各項權益,包括1904日俄戰爭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牽制了蘇聯大部軍隊和資源。

關東軍戰敗油畫


而且蘇聯遠東軍隊也不能在戰爭初期冒進東北,都希望穩住其中一方,避免兩線作戰。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基本穩住了日本。但是西線德軍突然進攻蘇聯,並奪得很大一部分領土,由此蘇聯重心完全轉移到西線。

到1945年五月德國投降,盟軍又開始針對加速結束戰爭進行商措。蘇聯出兵是美國等盟國主張的,當時國內並不希望蘇聯附加條件出兵。但是美軍在太平洋的傷亡壓力相對較大,必須要有蘇聯夾擊日本。

同時戰爭期間蘇聯靠租借法案得到了不少英美物資援助,出兵是遲早的事,不過蘇聯考慮的可能不止幫助這麼簡單。蒙古獨立,和租借旅順港等無不令國民政府反對,但是以中國當時的實力全面向日軍進攻可能也不能在極短的時間有效果。美軍可等不了。國民政府也只能被迫同意。

雖說關東軍擁有號稱70萬大軍,但是強壯的士兵早已被抽調到各個戰場作戰,反而把新增入伍的編入關東軍,因此戰鬥力不是很強。為了避免日軍在戰後以此為談判條件,因此打掉這批有生力量很有必要。畢竟蘇聯此前遭到了日軍百般侵略,留此後患實在難以說服蘇聯民眾。

條件談了好幾個月,最終蘇聯出兵在不到一個月殲滅了八萬多日軍,俘虜超過五十萬。此舉把日軍在中國東北的日軍全部控制,東北基本解放。八月中旬,就在蘇聯出兵僅有半月日本天皇發佈投降詔書。此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準備登陸日本,和投擲了原子彈,但是考慮到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因此都是呼籲日本投降。蘇聯向東北出兵就好像最後一擊那般。

可以這麼認為沒有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戰爭應當還要延遲很久,即便不在中國境內。

(這篇問答涉及敏感問題,請理性評論)


客觀評論的愛國者7


蘇聯出兵東北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掠奪,搶奪當地的財物和工廠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蘇聯在東北搶走的物資總計21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數千億,結果導致這一亞洲最發達的工業基地成為一片廢墟,我們是損失慘重。

蘇聯出兵東北可並不是無償的,蘇聯提出的條件就是讓外蒙古保持獨立,並且蘇聯海軍需要旅順港作為海軍基地,而且還要恢復蘇聯在東北的部分權利。

所以說,蘇聯出兵東北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可以說蘇軍在東北的殘暴程度磕不比日軍低多少,不過從客觀上面來看,蘇聯擊敗了關東軍,也進一步促使了日軍的投降,加速了二戰結束的進程。


憶江朝南


當時美國為了早日結束對日戰爭,,同時不願意看到陸戰造成大量美國士兵傷亡,希望蘇聯能幫助消滅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對國民政府施壓,允許外蒙古獨立和恢復蘇聯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力。蘇聯通過鐵路將西線的大約一百五十餘萬兵力運到東線東北戰場,殲滅了日本關東軍。蘇軍撤離時,大肆掠奪東北的工業資產,所有工廠的機器設備,工程技術人員,甚至幾十萬的日本戰俘都被帶到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