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入役的F-125型護衛艦武器配備怎麼樣?

胖子249345168


德國,是許多人心目中武器設計能力強大、戰鬥力兇猛的國家。
但德國最新型、最昂貴的F-125護衛艦,卻是一個“小清新”、“白左”思想作祟下打造出來的怪物。它因為追求所謂的“人道主義”用途,武器配備太弱,居然幾乎沒有多大的作戰能力!

這就是F-125護衛艦,這一德國曆史上最昂貴的戰艦,為什麼會戰鬥力很差呢?
完成F-124護衛艦後,德國海軍緊接著便以這一設計為基礎,開發新一代F-125護衛艦。最初對於F-125的造艦構想,欲規劃成一種擁有諸多嶄新技術特徵的艦艇系列,範圍涵蓋排水量6千噸的區域防空艦艇。但因計劃過於前瞻遠大,對中短期的需求反而不切實際,F-125在2000年初期轉型為較務實的方案,主要將發展成一種對地投送武器,支援登陸作戰的通用護衛艦,以取代現役8艘不萊梅級護衛艦,首批預計在2012~2013年成軍。
但沒想到這一構想,最後居然在“小清新”、“白左”思想作祟之下,不斷的“跑歪”。

在發展對地投送武器、支援登陸的設計規劃階段,F-125構想中的武裝一反過去通用驅逐艦較強調反潛能力的配置,首重陸攻能力,其對地武器包括一門陸攻艦炮,以及一座衍生自M-270 MLRS多管火箭系統的12聯裝GMLRS制導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反艦武裝為8枚美製魚叉反艦導彈。防空自衛則仰賴兩具21聯裝MK-49拉姆近距防空導彈。
這時,F-125方案已經沒有了區域防空能力,這在高強度戰鬥中將非常危險,但好歹還有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
沒想到,F-125由於冷戰後德國預算緊縮,其建造計劃存在更大的變數,連設計都變成了相當純粹的“人道主義”艦艇。
當時,德國許多政要認為冷戰後德軍無需面對激烈的高強度海戰,F-125不需要太高級,反而是許多人道主義任務需要它進行改進設計。結果,俄羅斯與北約的關係惡化,令選擇了嚴重削弱F-125戰鬥力的方案的德國海軍叫苦不已。

最終的F-125方案,只留下了極為有限的普通艦炮,以及魚叉反艦導彈和拉姆近距防空導彈,幾乎沒有真實的防空能力。對地專用火箭炮乾脆也取消了。這一最終方案,突出了可以攜帶較多的救援巡邏小型船隻,安排較多人員的居住空間、物資存放空間,以適應人道主義任務用途。
於是,F-125造艦計劃是由德國護衛艦聯盟成立專案辦公室負責整個計劃的管理,開始製造這種只能做一些“人道主義”救援、救災等任務的戰艦。
首批4艘F-125遠遠超過了預定的耗資22億歐元的計劃,不過由於預算緊縮,德國政府可能會取消第二批4艘的採購,使該艦的建造計劃總金額降低。
未來F-125將對捍衛德國領海有何作用,暫且不論,但德國運用模塊化概念,從F-123布蘭登堡級迅速接替老一代艦艇,再到F-124的改進精進,並發展到F-125,在材料工業、船體技術等強項上依然非常出色。
但遺憾的是,F-125在耗費巨資後,幾乎無法完成高強度作戰任務,這讓德國戰艦發展出現了一個真空時段。

加特林


F-125的武器配置,可以用“奇葩”二字來形容,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看其尺寸大小,根據相關設計,F-125型護衛艦長145.6米、寬18.4米,吃水五米,滿載排水量7200噸(也有說法稱6800噸),在護衛艦中,這個體量絕對算得上“大哥大”,F-125也因其較大的排水量被一些媒體稱為“護衛艦之王”。這麼大的“塊頭”,在武器配置上卻非常吝嗇,該型護衛艦雖然安裝有TRS-4D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卻沒有配備像樣的防空導彈,只有前後兩套“拉姆”末端防空導彈。其主炮為一門64倍口徑的127毫米奧托•梅來拉艦炮,另有兩座“毛瑟”27毫米遙控武器站,五座12.7毫米機槍武器站,兩挺12.7毫米人操機槍。反艦武器倒比較正常,裝備有八枚AGM-84E“魚叉”反艦導彈(後期可能更換為RBS-15MK4反艦導彈)。此外,該型護衛艦還搭載有兩架NH-90直升機。上述這些便是F-125的全部裝備,粗略的看起來雖然沒什麼不正常的,但要同其他護衛艦一比,可就比出了特點,就拿F-125之前建造的F-124型護衛艦來說,該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只有五千多噸,但卻配備有一門76毫米主炮、兩套“拉姆”末端防空導彈、32單元MK41垂髮系統(共裝填有24枚“標準”-2遠程防空導彈,32枚“改進型海麻雀”中程防空導彈)、八枚“魚叉”反艦導彈、兩座“毛瑟”27毫米遙控武器站、兩座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器、兩架NH-90直升機,除艦炮口徑略小外,全面超越噸位更大的F-125型。事實上,因武器配置孱弱,F-125甚至被一些軍事愛好者謔稱為“大型巡邏艦”。


兵器


總共那麼點我給你的護家武器,你瞎顯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