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魚雷困難嗎?為什麼?

鄧麗霞


兔哥回答。魚雷,是一種水中武器,從艦船,飛機,潛艇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水下潛艇。現代魚雷航程遠,速度快,威力大。魚雷自誕生,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性能不斷提高,種類也不斷被開發出來,到目前有了線導,聲自導,制導,複合制導,以及速度達200節以上的“超空泡魚雷”,和火箭助推魚雷。



魚雷根據口徑的大小,分為重型魚雷(口徑533~650毫米),輕型魚雷(口徑324毫米左右)。其中重型魚雷的研製難度最大。(一)魚雷雖然歷史悠久,但製造難道非常大。其難度甚至超過了製造核武器。

目前,全世界能造魚雷的國家大約只有十個左右。魚雷的製造難度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大很多,例如,我國從建國後就開始研製魚雷,搞了好多魚雷,但都不能用,據報道稱,研製的魚雷(沒入役的)就可以成立個魚雷博物館了,可見有多難。再如,很多國家能研製出核武器,但卻在魚雷研發上載了“跟頭”。

(二),魚雷的研製難度,難在哪裡?魚雷水中航行特徵決定了它的研製難度。1,魚雷的潛深,抗水壓外殼材料。
魚雷,特別是重型魚雷,要求潛深大,目前,潛艇的潛深最大通常能達到400~600米以上。魚雷的潛深要求要大於潛艇的潛深。而越深水的壓力就越大,水的密度是空氣的約700倍。這個不是一般材料就可以的,僅這一點就比造一艘潛艇都難。

2,潛航和機動性。魚雷是用來攻擊目標的,現代潛艇的速度越來越快,魚雷的速度只能比潛艇更快,否則追不上潛艇怎麼消滅它。另外,魚雷個體小,容易受海水湧浪的影響,偏離航線,要有自動修正能力。這也是一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造。


3,對魚雷本身的噪音要求高,不能有航行尾跡。魚雷通常靠螺旋槳,或噴水前進,航行中難免會出現航行尾跡,而且潛艇本身也是有動力的,出響聲更是在所難免。但就是要求不能有這些特徵。難不難。據說僅魚雷燃料用的造氧系統就和製造航天飛機同框,可見多難。

4,魚雷的制導,控制難度。魚雷在水中航行,我們知道電磁波無法穿透海水,在水中是不能傳播的,所以不能像在空氣中採用雷達,無線電控制導彈那樣的方式控制魚雷。這就給魚雷的自導,控制系統帶來了困難。


魚雷目前通常採用聲自導,也就是探測目標的聲吶信號,而現代潛艇想法設法降噪,這給魚雷的偵聽帶來了難度。線導,複合制導等等模式,對魚雷的聲吶技術要求都很高。

從以上簡單的幾點就看出魚雷的技術要求極高,而這幾點只是魚雷製造的一部分難度。這也說明了,你可以製造出核武器,未必能造好一顆魚雷。(個人觀點,歡迎指正,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一併謝過!)


兔哥42928


中國都能造的東西,能有多大困難?








兵器小百科


魚雷是目前唯一能夠在水下使用的武器,歷史看上不算短了,19世紀末詳出現了,到目前怎麼說,也是100年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到目前為止,能夠研發魚類的國家並不多,一共有十多個,如果扣除仿製,僅論能夠自主研發的國家,實際上也全球也不到10個,可其難度比製造導彈還要高一些。基本上,除中國外,都屬於祖傳的技術了。

魚雷技術的原理不是很難,關鍵在於如何製造,應該說,難題就是在製造技術上,而不是在設計上,魚雷屬於一種特殊的水中兵器,要求是相當複雜的,屬於多種技術的綜合體,一項差了都不少,許多要求都是相當苛刻,不是很簡單的解決設計就可以了,往往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所採用的許多工藝都屬於獨立或特殊的工藝,需要大量的工業技術積累,甚至以經驗豐富的技工,這個是許多國家無法具備的,魚雷還涉及到了許多特殊的東西,例如,實驗研發需要大型試驗場,也需要專門的實驗設備,比如:大型水池,這類東西是許多國家根本不可能具備的。對於魚雷技術來說,實際上就存在於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麥田軍事觀察


魚雷有潛艇困難嗎?當然沒有。


有人說研製高水平的魚雷困難,那都是廢話!研製機床困難嗎?研製高水平的機床呢?別說機床,就是大炮,高水平的也不是誰都能設計出來的。

用自己造不出高水平的魚雷來反證研製魚雷困難,實在是強詞奪理,通過否定特例、局部來否定全體、一般情況。沒有邏輯的胡扯。

更不能說造不出自己可以移動的地雷,就說研製地雷很困難,是高科技。


天明遙遙山海關


先進的大型魚雷只有幾個國家能造!我國的超空泡魚雷最先進!其次是俄羅斯和美國。


於永生8


很困難,只有幾個大國能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