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保險系公募:僅一年總規模提升近五成,達6000多億元

公募私募券商新聞

奔跑的保险系公募:仅一年总规模提升近五成,达6000多亿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年輕的保險系公募正在加速追趕銀行系和券商系公募。雖然目前市場僅有8家保險系公募,但這類處於起步階段的“新生兒”僅用一年時間,便將總規模提升了近五成,已然引起市場的關注和重視。

身為後起之秀,保險系公募接下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資管市場中,利用其獨特的“保險基因”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總規模突破6000億

大資管時代,擁有牌照的各路金融機構在公募產品佈局上尤為激烈。其中,保險系公募均由保險公司或其子公司控股或參股,依靠強大的客戶渠道、營銷能力和固定收益投資,在基金規模上成為其他公募的有力競爭對手。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8家保險系公募總規模高達6048.7億元,相比2017年末的4167.14億元增長45.15%,達到近幾年來最高增速。其中,平安基金和國壽安保基金規模最高,分別為2869.29億元和1565.12億元。

奔跑的保险系公募:仅一年总规模提升近五成,达6000多亿元

對此,國聯安基金相關人士認為,正是因為2018年的債券牛市,為保險系公募發揮甚至放大自身優勢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其規模顯著增長,貨基和債基的貢獻最大。

如果剔除貨基和短期理財產品,整體來看,除國壽安保基金倒退3名外,其餘保險系公募規模排名均在2018年底實現了提升。平安基金和中國人保資管規模進步神速,分別提升37名和35名,泰康資管提升19名,國聯安基金和華泰保興基金各提升8名,泓德基金和太平基金均提升7名。

從業績表現來看,大部分保險系公募在2018年抓住了債市持續走牛的行情,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在4%以上,達到了市場同類平均水平。

“在發展初期,保險系基金公司通常採用“貨幣+固收”為主、偏絕對收益的發展策略,在經營穩定後,逐步加大權益產品規模。”太平基金等保險系公募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而上述策略也比較符合“保險基因”的特點。

國聯安基金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也有部分公司憑藉核心人員或者母公司較強的權益投資能力,發展初期直接切入權益投資領域,打造公司品牌。

近6年進入黃金髮展期

馬克·吐溫曾說過:“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在我們背後。”

2011年,平安信託捷足先登成立平安基金(原平安大華基金),即便控股68.19%,但從其實際控制人來看,當然歸屬平安保險,這也是成立最早的保險系公募。

2017年8月2日,保監會批准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國聯安基金的申請。至此,國聯安基金成為國內第8家保險系公募。同時,天眼查數據顯示,國聯安基金二股東德國安聯集團屬於外資保險公司,國聯安基金也成為公募歷史上首家“雙保險系”基金公司。

自2013年2月18日證監會發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以來,險資便瞄準了公募這塊大“蛋糕”,並利用充足的保險資源優勢大展身手,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旗下公募規模便突破6000億元。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目前保險機構涉足公募基金的路徑主要有三條,分別是:新設基金公司,收購基金公司,事業部形式運營基金。

但一路飛速成長的保險系公募要想在與銀行系、券商系公募的較量中分得一杯羹,如何擺脫對固收類產品的依賴,制定較強的權益投資發展策略,或許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Wind數據顯示,2018年末,8家保險系公募股票型基金總規模剛剛超過100億元,混合型基金總規模為364.67億元。總體來看,保險系公募權益類資產規模佔比不足10%。

此外,保險系公募的發展也出現分化,最大基金公司與最小基金公司規模之間的差距高達近3000億元。同時,多家保險系公募也向記者反映:2018年公募產品發行特點總體為固收類穩步增長,但權益類產品業績與規模表現不太理想。

“儘管8家保險系公募規模尚不及銀行系基金龐大,但也有足夠底氣紮實開拓自己的發展路徑。保險系公募依靠固收業務站穩腳跟以後,有望在非固收類別和多產品線角度上謀求突破,逐步打開個人財富管理渠道。”國聯安基金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最佳搭檔:FOF和ETF

雖然權益類產品向來是銀行系和保險系公募的發展軟肋,但近兩年來,保險系公募似乎在創新業務上找到了突破口,例如,FOF(基金中基金)與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眾所周知,2018年是養老投資元年,而市場上已獲批的三批養老目標基金均採用FOF形式。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保險資金是FOF和MOM(精選多元管理人)理念的天生的實踐者。此外,2018年規模激增的ETF背後也有大量險資流入。

對於目前保險系公募的發展現狀,平安基金認為,大力佈局和發展ETF、FOF和MOM,以及ABS(資產證券化)和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等業務,才能力爭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

“未來,公司將繼續在債券基金領域加大布局,進一步細化產品線,覆蓋更豐富的產品類型和運作模式,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固定收益資產配置需求。同時,在權益領域圍繞實力突出的基金經理打造重點產品,還將繼續基於平安集團ETF戰略,進行ETF產品線的完善及特色產品的創新。”平安基金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去年養老FOF的發展,也給保險系公募指明瞭方向。”國聯安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國養老金投資的絕對主力,公募基金在養老第一、第二支柱的投資中成績斐然。保險系基金公司有望發揮母公司大類資產配置經驗和養老保險管理經驗,在公募FOF領域有所斬獲。保險系基金橫跨兩大資管行業,在養老金業務中有著更好的機會。

通過對標同業,太平基金認為,不同基金公司的發展路徑是不同的,大體可分為三種:一是個人驅動型,通過靈活的激勵機制聚集基金行業人才,實現其市場影響力的變現;二是特色主題型,靠股東實力或產品研發推出特色產品;三是依託股東優勢,在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固收方向迅速擴充規模,執行樸素但十分有效的產品策略。

迎來發展新機遇

未來,保險系公募或將在大資管變革中迎來發展機遇。在資管新規、銀行理財新規等政策推出之後,手握公募牌照的保險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傳統銀行系和券商系公募,還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資管等強硬對手。

一位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公募基金2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保險系公募發展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該人士認為,目前銀行銷售渠道主要對接了大量的中小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券商的銷售渠道佔比則是在不斷下降。而有著天然客戶群體優勢的保險渠道,對應著大額資金。

該人士還建議,保險系公募當前首要使命應做好“保險基因”繼承下來的原有業務,在風雲突變的資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再去考慮其他創新業務。

接下來,保險系公募能否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將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國聯安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保險系公募機構業務基礎較強,瞭解機構投資者的需求,而且保險資金投資理念穩健、風控嚴格。另外,大型保險公司一般都擁有較高的品牌識別度、客戶渠道和銷售能力,也為其開展公募業務帶來便利。

太平基金認為,如果保險系基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在未來大資管變革的兩三年內實現快速發展。一是發揮集團旗下有壽險、財產險、養老保險、再保險等保險主營機構的資源優勢;二是在境外投資、股權投資、養老金融等多個領域綜合金融業務協同優勢,更有效地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

國際金融報記者 夏悅超

奔跑的保险系公募:仅一年总规模提升近五成,达6000多亿元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奔跑的保险系公募:仅一年总规模提升近五成,达6000多亿元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