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樓 譜新篇 美好光景在眼前——尋山街道盧家、嘉魚汪村搬遷側記

2018年冬天,對於尋山街道盧家與嘉魚汪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因為從今年冬天開始,他們告別了燒暖炕、生火爐取暖的日子,住上了乾淨又溫暖的樓房,開啟了生活的新篇章。

下午四點,在雙泊小區90號樓,盧家村村民孫淑靜正在忙著煮晚飯,液化氣灶上煮著粥,咕嚕咕嚕地冒著香氣。她的丈夫盧書寧在哈理工榮成學院上班,兩口子住著113平的樓房,寬敞又明亮。

“他以前都是騎摩托車上下班,冬天很冷,遇到雪天路滑也很危險。現在方便多了,門口就有公交車,直接通到哈理工門口,上下班可方便了。”孫淑靜說道。

交通出行方便了,工作機會也多了。據孫淑靜介紹,之前她在村裡靠打零工補貼家用,夾海帶苗、系海帶扣、夾龍鬚菜……海邊的活又髒又累,干時間長了身體吃不消。如今搬到了市裡,工作機會也跟著多了起來,對於50歲出頭的她來說,找一份相對輕快些、又能補貼家用的工作容易多了。

在孫淑靜家裡,所有的開關上都套著圖案可愛的開關套。“這都是閨女買的,閨女在深圳上班,回來看到新樓房可高興了,還說今年終於可以體驗一把在樓上過年是什麼感覺了。”提起閨女,孫淑靜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

在孫淑靜家的陽臺上,整齊地掛著一排醃蘿蔔。下面擺著瓶瓶罐罐,裡面是她種的蔥苗、蒜苗,翠綠可人,如同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般,蓬勃向上。

在三環西區46號樓,戶主於福永正在和同村的兩個老夥計喝茶聊天。談起如今生活的變化,於福永深有感觸——“最初我們到這個地方來,心裡是不樂意的,守著海邊住習慣了,不願挪地兒。但是來住了幾天之後,發現這裡真的太好了,清清亮亮,視野開闊得很,現在想想,當初那一把柴、一把草、一堆石頭的小破屋,怎麼就給我這麼好的樓房呢?都沒想得到。”

簡單樸實的言語中,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與滿足感。對於於福永來說,小土屋換來的不僅僅是樓房,更是新生活的開端,如今,回想起在村裡的生活,於福永感慨萬千——

“咱在老家,哪兒有現在這麼高的溫度,在家只能生個爐子,暖暖炕,真是除了炕頭熱,哪兒都不熱。這還不要緊,每次往爐子裡填煤的時候,煤灰‘騰’一下揚起,滿屋子都是,一個冬天下來,屋裡的煤灰有好幾公分厚,而且生爐子也不安全,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那麼多。住樓房哪有那麼多心事,乾淨又安全,在家赤著腳溜達都沒事兒。”

於福永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平房生活的種種不便,感慨著如今生活的巨大變化,平實質樸的話語向我們呈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生活對比畫面。

從低矮的平房到高大的樓房,從冰冷的三間平房到溫暖的三居室,從落滿煤灰、沾滿泥土的水泥地到纖塵不染的地板,從佈滿鍋灰的灶臺到如今乾淨整潔的燃氣灶……強烈的對比如畫卷般鋪展在我們眼前。

室外寒風凜冽,室內溫暖如春,閒來無事邀三兩好友喝茶聊天,平淡幸福的生活如臘梅般,在這寒冬開得肆意。

目前,尋山街道盧家、嘉魚汪兩村共252戶群眾簽訂了搬遷協議,並將陸續搬上樓房。在熙攘喧鬧的時光裡,普通老百姓的平凡小日子如流水般緩緩流淌著,演奏著生活那最歡樂祥和樂章。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時代要有新氣象,以提升群眾幸福感及滿意度為目標,不斷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是我們今後不斷奮鬥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