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如果我們現在工作不順心了,那該怎麼辦呢?對於“不差錢”的一些人,這都不算事兒,直接遞交上辭職信,走人就行了。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放在古代,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朝中大臣想要辭官歸鄉,更是難上加難,在明朝的時候,就有這樣一位大臣,連續遞交了上百分辭呈,依然沒有的得到皇帝的准許,被逼無奈之下,居然把“皇帝”給“炒”了。

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出現了多位行為奇怪的皇帝和個性十足的大臣。可以說,明朝為中國歷史,貢獻了不少有趣的話題。其中萬曆年間的內閣大臣李延機,就是其中的一位。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李延機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好在聰穎好學。在萬曆十一年,考中了進士,官位最高時,做到了內閣大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務。在我國曆史上,李延機是少有的清官,秉公執法,廉潔勤儉。在《明史》中,就對他有這樣的記載:“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

他在職期間,曾主持過江南的科舉考試,在負責期間,沒有出現過任何徇私舞弊的情況,在南京任職時,取消了所有的苛捐雜稅,當地的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擔任內閣首輔以後,國庫年年豐盈,一些公共設施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繕。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如果這樣一位大臣,搭配上一個仁義、愛才之君,肯定能創造出一番盛世景象,可李延機卻生不逢時,遇上了明朝著名的“懶政”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歷史上頗具爭議的萬曆皇帝。

說到萬曆,熟悉明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的“懶”病是相當有名的,曾創造了連續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歷史記錄。張居正在世時,他還稍微好點,可張居正去世後,萬曆就更加為所欲為了。皇帝是休息過癮了,但這可苦了李延機這位清官。萬曆三十四年,李延機良好的品行和讓人稱讚的功績,贏得了萬曆的賞識,因此,李延機被提拔到內閣任職。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沒想到,本打算建功立業的李延年一到內閣就傻眼了。九部官員僅僅31人,比滿編時少了24人,這也意味著,大家都需要一個人,幹著兩個人活。要是碰上有野心、喜歡貪汙的官員,這當然沒問題,人少權利多,可以為所欲為,可李延機不是這種人,讓他拿著一個人的工資,幹著兩個人的活,他就算再有能力,這身體上也受不了啊。

要是僅僅是工作強度大也就算了,可李延機還要處處忍受著刁難與指責。當時,東林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他們一直推舉李三才、郭正域這二人當上內閣首輔,可李延機卻成為了他們的絆腳石。東林黨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天天給皇帝寫奏摺、潑口水,還無緣無故當著眾臣的面諷刺他。李廷機是個有骨氣的才子,臉皮也薄,捱了幾個月的罵後,就漸漸扛不住了。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被逼無奈之下,李延機打算了辭官歸鄉。可沒想到,辭職遞交給了皇帝,猶如石牛入海,再也聽不見消息了。李延機知道,萬曆皇帝比較懶,處理政事比較慢,索性,他就接連寫了好幾封,想著總有一封,皇帝會看見的。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辭職信是一封接著一封寫,皇帝卻始終沒有回話。不知不覺,李延機在五年期間,寫了上百分辭職信。

終於,在忍無可忍之下,李延機沒等到萬曆回信,就私自帶著家眷,離開了京城。在離職之前,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還把自己在京城的房子給賣了,全家住在破廟當中。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好在,在李延機離職後,萬曆皇帝並沒有追究其“抗旨不尊”的罪行,放任他不管了。

很多人都將李延機的辭職,歸咎於萬曆皇帝的“懶政”上面。這一點其實沒有充足的理由。從萬曆皇帝的棺槨和史書記載上來看,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腿疾”,至於說的“昏庸”,則更為牽強,別忘了,他可是創造出“萬曆中興”的人物,如果真是個昏庸的皇帝,怎麼會有能力創造出來盛世呢?

為了辭職,大臣賣了房子住破廟,交了上百份辭職,可皇帝還是不準

至於他拖著李延機,不讓他離職,恐怕還是因為東林黨的緣故,萬曆多半是想讓李延機來制衡東林黨。到達一種政治平衡。並且考慮到李延機為朝廷做的貢獻,對於他的“不辭而別”,萬曆也沒有去追究,在其死後,還為他贈了少保頭銜,諡“文節”。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