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省份GDP廣東奪魁,京東國際供應鏈大力佈局世界第四大灣區

近日,全國已有28個省份陸續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GDP成績單。其中,廣東省的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居全國第一。而珠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9.41億元,同比增長8.7%,GDP增速再次位居全省首位。

在國家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世界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廣東和香港、澳門地區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作為跨境貿易的重要基地,京東國際供應鏈佈局倉儲及國際鏈路互聯互通,為大灣區、廣東全省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即將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也將為大灣區經濟提供新的動能。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市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作為一個擁有8500萬人口,經濟總量卻佔全國1/8的區域,目前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沃爾瑪屈臣氏等大牌經香港入內陸

憑藉沿海發展優勢,珠三角港口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港口群之一。而珠三角地區能夠站在改革開放潮頭,並創造經濟增長的奇蹟,港澳因素功不可沒。以京東物流香港倉為例,沃爾瑪、莎莎、屈臣氏等品牌先後入駐,各大品牌通過京東物流香港倉進行統一存儲、調撥、分揀。對於各大品牌來說,將香港倉作為主要集散地,不僅可以將商品送往內地,還可使歐美來的商品通過香港倉轉運發送至東南亞等地,形成國際供應鏈網絡。數據顯示,以京東物流大灣區保稅倉為例,從全國來看,2015~2017年大灣區跨境進口商品佔到全國40%以上,跨境商品金額也佔到全國40%以上。

28省份GDP廣東奪魁,京東國際供應鏈大力佈局世界第四大灣區

全國最大!南沙保稅倉樹全國標杆

大灣區在線跨境商品爆發的背後,離不開廣州南沙自貿區掛牌3年來的建設,以及跨境物流的快速發展。作為京東目前最大的自營保稅倉,京東南沙保稅倉成立於2015年10月,位於廣州南沙區龍穴島保稅港區內。

報告顯示,保稅模式下,京東跨境90%海外商品可在72小時內送達。不斷提速下,保稅備貨模式進口商品從客戶支付至訂單完成時效從2016年的3.3天,提升到2.0天;直郵模式進口商品平均時效從2016年的5.6天,提升到3.9天。

28省份GDP廣東奪魁,京東國際供應鏈大力佈局世界第四大灣區

跨境物流作為各平臺海淘業務的重要環節,京東物流已經搭建並開放了境內外的全鏈路解決方案,即:從供應商到消費者。包含十餘個跨境口岸、110多個海外倉,近1000條全球運輸鏈路以及中國全境的配送網絡。保稅清關時效已縮短至分鐘級,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智慧物流“新樣本”東莞啟動

隨著“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大灣區發展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性,物流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在經歷著快速的變革和創新。京東集團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在大灣區的建設中,尤其是智慧物流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28省份GDP廣東奪魁,京東國際供應鏈大力佈局世界第四大灣區

早在2014年6月,京東物流就在東莞市麻涌鎮螺村東環路易商物流園內,啟動了京東自建的麻涌分揀中心,它是京東亞洲範圍內建築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智能物流項目之一。主要承接3C、小家電訂單生產,直髮廣州、東莞、河源三大城市,超過200多個站點,是華南第一個矩陣分揀中心,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全自動機器人設備的分揀中心。

京東物流經歷十餘年的積累,目前已經實現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客服全供應鏈環節的無人化,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政策推動上走在了全國乃至全球前列。隨著大灣區的國際化發展,以京東物流為代表的科技物流企業,運用科技的創新對供應鏈降本增效,助力灣區產業升級的同時,向世界展示在智慧物流的探索和應用,打造中國乃至全球智慧物流的“新樣本”。

未來,隨著香港開通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跨境基建,通過完善的交通基建設施的對接聯通以及物流基礎設施的搭建,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互和流動,增加人、貨的通關便利,未來將打造“環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