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請患病率百萬分之三的骨肉瘤離孩子遠些

首季於2016年播出,豆瓣評分9.6,聚焦醫患關係以及雙方面對珍貴而脆弱的生命時那種艱難抉擇,冷靜而直觀的把一個真實的世態人間展現出來,發人深思。萬眾矚目的第二季2019年迴歸,元旦播出的第一集「煙花」,主角是幾個同骨肉瘤奮鬥的患兒和他們的家庭。沒有什麼比重病的孩子更讓人心碎和絕望,能明顯感受到這一集不同於第一季“上帝視角”般的客觀記錄,不能剋制的融入了主創人員的感情,效果就是一顆威力巨大的催淚彈,並因此迅速上了微博熱搜。

《人間世》請患病率百萬分之三的骨肉瘤離孩子遠些

添翼的醫學術語課裡骨肉瘤是osteosarcoma,對它的定義就是一句話:malignant tumor of the bone---發生於骨頭上的惡性腫瘤。這種腫瘤常見於長骨幹骺端,大多發生於股骨。早期常被誤診為生長痛和單純性骨折。治療方法為保肢切除 (滅活)腫瘤手術和截肢術,可於術前術後化療。專業課裡也僅用了268個單詞介紹了這個疾病,第一段話就是讓人難過的The peak age of incidence is between 10 and 25 years---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不過,其中針對此病的主要護理措施那些冰冷的文字,通過紀錄片中患兒及他們的家庭的真實需要而變的那麼的鮮活和有意義,如家長及患兒需要心理支持,要及時評估患兒對自己形象改變的反應。

思蓉媽媽一直把孩子的病歸結為自己外出打工,懊悔自責;熱愛運動的安仔截肢之後變的不再喜歡外出,即使出門也要把空蕩蕩的袖管藏在媽媽身後。他的媽媽也曾提到他截肢後經歷著很可怕的幻肢痛——感到截除的肢體依然存在並且痠麻、癢和劇痛。而義肢的安裝在安仔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給了他極大的安慰。這些都應該由護士來宣教和給予幫助,可惜並沒有在片中看到,希望僅僅是拍攝角度問題而沒有表現出來吧。

《人間世》請患病率百萬分之三的骨肉瘤離孩子遠些

骨肉瘤發病率極低,“相當於你連續拋22次硬幣,都是正面。”新藥研發投入很少,近三十年來患者生存率無明顯提高。讓公眾瞭解骨肉瘤這個疾病,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應該就是《煙花》導演謝抒豪的心願,而我們作為醫務人員面對的往往是已經重病致殘、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孩子及家屬,面對這樣殘酷的疾病和遠遠不完美的醫療,不由得又想起了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人間世》請患病率百萬分之三的骨肉瘤離孩子遠些

於護士來說:願我們能力所及之處,做的更好。不必太動情 因為天天見,但是一定要給患者提供最專業的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