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中國畫的“意象之美”源自傳統的道家哲學,經宋明理學和禪宗思想的先後殖入,則不斷的豐富了它的內涵。“意象之美”在宋元之後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文人畫的核心理論。非有過人之見識、深厚之學養、高超之才華者很難踐行出其中的奧理。縱觀趙規劃先生的繪畫脈絡,由具象轉入意象,其間窮盡了50年的探索時間。和大多數學院派一樣,早期他受到了比較規範的造型訓練,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素描、油畫、版畫、水墨畫作品,整體風格尚偏於寫實。他大約在不惑之年,開始潛心於傳統的山水畫創作,在歷經多種形式的嘗試後,又對黃賓虹這座畫學寶庫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一邊對黃賓虹美學理念做了高度的提煉,以書法入畫法,一邊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繪畫觀念和東方意象主義做了一些折中處理。如此,既傳承了黃賓虹所構造的畫學體系,又超越了黃氏規範,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語言疆域。在他的近作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豐厚的文化氣氛,具有思想上的哲學性,藝術上的文學性、筆墨上的書法性,精神上革命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文人畫所倡導的“意象之美”在他的畫中得以淋漓綻放,同時又拓展了傳統文人畫的外延,使其從偏於具象端的意象走向抽象端的意象。

趙先生的繪畫個人面貌非常明顯,他打破了前人的圖式,延續了前輩們的精神,以傳統筆墨展現時代審美,其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我們初讀趙先生的畫時,卻是苦澀的,不似當下某些譁眾取寵的藝術,甜膩過後味同嚼蠟。趙先生的畫,細品之下,似有苦盡甘來,雨過天晴之感;當你深入其境,則流連忘返,若見朝暉暮靄,春煦秋陽,心止禪水,忘機凡塵…….

老子所謂“大象無形”,因其景象宏大而汗漫無際;莊子謂“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是以“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趙先生的藝術不以心為形役,縱橫於無相之境,不宥於中西門戶之見,堅守著筆墨的底線,使傳統哲思下“意象之美”在他的筆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楊二郎 2018年12月18日改寫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不以心為形役”——趙規劃山水畫近作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