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我真的老了麼

我二十四歲結婚,第二年做了父親,那是我最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歲數,二十五歲。從那年以後,我對歲數這個東西無意識的去忽略了,再也不去管自己到底多大啦。以後每當遇到不太熟識的人問起我的歲數,我不能脫口而出,總是要想一下,然後說出大約的歲數。這是真的,我真說不出自己準確的歲數,當然我也不會去細細的查一下自己到底到了那兩個數字,我對歲數不在意了,任由它們自己去變化了。

直到有一天,跟一個兒時的夥伴吃飯。席間夥伴說,咱都三十了呀。我忽然頭腦一熱,說,咱三十了嗎?夥伴說,也就是你總是能忘掉歲數。不知道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我說,我裝個褲襠。我是真不知道怎麼回事,會忽略自己的歲數。那年我知道了自己到三十歲了,但也只是知道,並沒有別的感觸,唯一的感覺是自己告別二了。

說話到了今年。今年老大住校去讀六年級,住校意味著孩子該學著自立了。我覺得孩子還小,住校未免早了點,因為我讀六年級的時候還不用去住校的。六年級,我想起我六年級的時候早就能騎自行車了,能跟同學週末去鎮上洗澡而不用跟父親一起去;開始學抽菸,開始覺得女生並不是很討厭,開始聽流行的歌曲,跟父母吵著想要個錄音機等等的了。六年級,似乎到了真正長大的時候了。

而我忽然感覺到老是跟孩子第一次住校回家後的一次閒聊。

那天孩子在看電視,還一個勁兒的笑。我瞟了一眼電視,也不知道有什麼好笑的,就問孩子有什麼好笑的?孩子接著說了一大堆的人名,還說他們都很帥。而這些人名,孩子眼中的明星,我是一個都不知道。那一刻,我知道我不再年少了。但我不甘心落伍,就也說了許多我知道的明星,但孩子也是一個都不知道。代溝,從知道的明星開始了;老,從我不知道孩子眼裡的明星開始了。我知道孩子以後還會知道更多的明星,而我知道的也就頭腦裡的那些了,不會再多。

我又看了看電視,可那些孩子眼裡的帥明星我是幾點兒都看不出帥來,就跟孩子說,這些人很帥嗎?還不如我帥。孩子笑了,轉頭跟老二說,你說是爹帥,還是電視裡的人帥?老二說,電視裡的人帥。比爹瘦,比爹白,比爹能上電視。我說,但沒我帥。倆孩子異口同聲的說,騙人!而我笑了。

玩笑過後我想:之前我光知道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而中間的我,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不覺得自己也在變老或長老,也沒有想到過上有老下有小這句話,但這一刻這些想法都來了。我問自己,我今年三十幾了?三十六還是三十七,還是三十五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了我快四十歲了。

一想到快要四十了,首先我想到自己這個叫不惑居士的網名。這個網名是我二十幾歲起的,那時我知道人到了不惑之年就算老了,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所以起了這個網名。現在真要當不惑居士了,不管是年輕時的認為,還是現在的以為,我歲數上要到了。

雖然在身體上,我還沒得過病,也沒有不舒服,早起也還有晨勃,但心態上,心理上,我開始正視老了。 我會不再只是為了梳頭而照鏡子,不去吃的那麼飽,想到戒菸,會無意間打開些養生的文章,去年火的枸杞現在也紅到了我的粥裡;花錢不再隨便,錢太不值錢了,又沒有多少,危機感比日本電影更能打擾我了。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個老的感覺來的太突然,我自己沒有一點的防備,還沒有準備好去迎接自己的老。

其實這不過是因為自己到了現在還沒有足夠的錢來應對老而已。父母確實老了,孩子確實需要花更多的錢了,還會一直的更多。我是不可能當個富二代了,不出意外,我的孩子也不會是富二代,我好像除了儘可能多掙點錢沒有別的選擇。

於是我跟孩子說,你要好好的讀書,爭取讓你的孩子當個富二代吧。孩子一臉納悶的問我,我是富二代嗎?我說,很明顯你不是。孩子說,你都不能讓我當個富二代,憑什麼你覺得我能讓我的孩子當個富二代?我說,這幾點都不好笑。所以我才要你好好讀書呀。孩子接著問我,你小時候怎麼不好好的讀書?我說,你看看我。要是你想長大了像我這樣,你現在就不用讀書了。孩子說,其實你比電視上的明星帥。要不是孩子在一個勁兒的笑著,我真想給他個降龍十八掌。

拿這樣的玩笑結尾,我也是在告訴自己:老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一樣,願不願意我都要接受。與其悲天憫自己,不如隨老而安,自老其樂。80後的我老了,不再能成為一個話題了,因為90後,00後佔據了新聞的頭條,也只有年輕才能是頭條。

80後的我真的老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