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的“五會”家長!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網上有一句流行語,形象地反映了親子交流的樣子——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鬥智鬥勇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家常便飯。老師們經常聽到家長一臉無奈地說:“我已經和他說過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哎,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家長們苦惱,其實孩子也苦惱。日前,杭州九蓮小學校長蔣曉通過調研發現,家長自認為苦口婆心的話,孩子未必真的聽懂了,“和孩子說話≠會說孩子的話”。她告訴記者,有五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如果自己是其中一類家長,得改一改,真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學會說孩子的話”。


孩子最討厭的“五會”家長!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只會催


“快點起床!”“快點吃早飯!”“快點做作業!”“快點看書!”……似乎“快點”就是爸媽的口頭禪。

結果:越催孩子越煩,越煩就越不高興做。

只會擦

“爸媽坐我旁邊看我寫作業,沒寫幾個字,他(她)就直接拿著橡皮過來擦,就知道擦、擦、擦!我已經很努力在寫了,你能不擦嗎?”

結果:越擦越不高興寫作業,嚴重的就開始逃避作業

只會煩


“爸媽是唐僧,我犯錯了,他講了,我知道了,可他們還是不停地講呀講呀。聽到後來,我都不知道他們講了什麼!”

結果:一個唾沫橫飛,一個雲裡霧裡,反反覆覆這幾句話,孩子都能背出來了。以後再犯,家長還沒說,孩子就能背出來。

只會吼


媽媽是隻河東獅,一看到我犯錯誤,就要吼我,樣子真難看。”

結果:孩子被吼愣了或者吼哭了,至於吼了什麼,一概屏蔽了。

只會打


“我犯錯了,爸爸不好好和我說,就知道打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結果:時間一長,孩子對爸媽的脾氣一清二楚,犯錯了,頂多也就挨幾下打,還能把他怎麼著。

三招,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蔣曉說,和孩子交流是有技巧的,敲門其實很簡單,掌握三點就可以了。


孩子最討厭的“五會”家長!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心裡想法


如果孩子犯錯,先別急著火上來,你先要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做。把了解到的情況和他說一遍,說不定有出入呢?然後問一下他當時怎麼想的?通過溝通,瞭解事情的原委。記住:請你一定要理性分析。即使孩子吃了虧,也能變成你教育的契機,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你要引導孩子往正面的方向思考。

第二:學會換位思考


在說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說出去的話孩子會怎麼想?能不能打動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話能打動孩子再和他交流,不打無準備之仗。有的話,連你自己都不能接受,孩子怎麼可能接受呢?能說到孩子的心坎裡去,那是最有效的,這在心理學中叫作“共情”。

孩子有他自己的語言體系,感性、充滿幻想、喜歡動手實踐……比較喜歡的方式是講故事、比一比、做一做等方式,家長們可以多用用。

第三:學會說“我們”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 一個人最基礎的需要是安全感,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靠山,和孩子說話時,請說“我們”。

當孩子成功的時候,請你說:“我們的××竟然把××事情完成了,爸爸媽媽真開心!”表揚的時候請一定要說具體的事,不能籠統地說“好、棒”。

當孩子畏懼困難的時候,請你說:“沒關係,我們一起再試試。”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請你說:“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解決完了之後,問一下他的感受,強化一下他的記憶,以至於下次不犯錯或者一點一點改正壞習慣。

學會和孩子交流,改變你的說話真的很重要。“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請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說話,不做孩子們眼中的‘五會’父母!”

優勝教育衡陽校區正在籌備中,敬請期待!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華新開發區祝融路26號中房華新苑2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