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頭條視頻音樂欄目裡會有一些老歌呢?

歌曲是時代的產物。每一首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每一首歌曲受眾群體也有差異。為什麼有人會喜歡老歌?主要是:

一、聽歌曲能讓人“聽歌生情”。

徐良一曲《血染的風采》讓人想起,在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徐良,他所在的班全體戰士壯烈犧牲,他孤軍作戰,出生入死的場景;

為什麼頭條視頻音樂欄目裡會有一些老歌呢?

張也一曲《春天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所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成果;鐵源作曲的《十五的月亮》,是人想起在老山前線,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戰士堅守貓兒洞的情景......

為什麼頭條視頻音樂欄目裡會有一些老歌呢?

二、聽歌曲能讓人回憶往事

老齡化在我國與日俱增,上了年紀的老人最喜歡聽原來的老歌,喜歡回憶他們所經歷的歲月,覺得老歌聽起來特別有韻味,聽著老歌回憶起所經歷過的情景,自然的想象出歌手在當時發生著怎樣的故事,聯想到當時是怎麼生活的,有什麼樣的歡喜和悲傷等等。

三、經典老歌無限的生命力

王洛賓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1994年,王洛賓憑藉該曲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創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傳至今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為什麼頭條視頻音樂欄目裡會有一些老歌呢?

施光南作曲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被無數人翻唱,被編成各種樂器獨奏曲進行演奏......

倒不是說今天沒有好歌曲,也不敢對現在的歌曲品頭論足,因為每一首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的辛勤勞動,我們不理解,不能隨意說它不好。時代造就歌曲,造就作曲家、演唱家。同時一代一代人都存在代溝,老年人欣賞不了年輕人的歌曲,如同年輕人不願意聽老歌一樣。

您喜歡聽老歌嗎?說說您的看法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