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

公元1276年,建康與鎮江相繼淪陷後,元兵三路大軍會師於臨安城下,向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發起了最後總攻,二月城破。一路馳騁而來,破宋三十七府、七百餘縣的正是忽必烈心腹大將伯顏與張弘範。1279年,繼續在張弘範的強勢擊潰下,陸秀夫攜幼帝跳崖壯烈殉國,南宋滅亡。後世之人評價這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伯顏是送葬人,張弘範為填土者。

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

在許多人看來,蒙元大將身屬遊牧民族,如山野村夫,襲一身蠻力,只張工射大雕。然而元世祖忽必烈卻是位頗愛漢文化的蒙古族人,大王尚且如此,眾將豈有不學之道理。也正是因為伯顏與張弘範的滿腹才華,才促使他們在宋元之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

公元1279年,忽必烈統一南宋後,辦慶功宴犒賞全軍。何曾想,元軍的慶功宴比宋代文人的詞宴還要雅緻,他們哼起了小曲。榮獲赫赫戰功的伯顏和張弘範,酒意最濃,詩性大發,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兩首小曲聽得皇帝可是不亦樂乎。這也是元散曲初成模式,一般分成上下闋,句句對仗,亦如現今的歌詞,副歌部分要重複一遍,而元曲則是以對仗的句式重複一遍。

喜春來

[元] 伯顏

金魚玉帶羅襴扣,皂蓋朱幡列五侯,

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

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喜春來

【元】張弘範

金裝寶劍藏龍口,玉帶紅絨掛虎頭,

綠楊影裡驟驊騮。

得意秋,名滿鳳凰樓。

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

伯顏的《喜春來》大意是如今的伯顏今非昔比,穿羅袍,系玉帶,配金魚符,出行掛紅旗,有黑色車蓋,位列五候(公侯伯子男),整個江山都掌管在我的筆尖下。在這個大勝的秋季,雖然滿心得意,但不能忘形,要時時刻刻分減帝王的憂慮,盡好左丞相的責任。

張弘範的《喜春來》大意是看如今的我佩戴黃金做的利劍,系玉帶,戴紅絨,掛虎頭腰牌。過去的歲月裡,騎著駿馬馳騁沙場。如今大獲全勝,在這個得意的秋季,還希望再建一番豐功偉業,名留青史。

兩位南宋王朝摧毀者,各作一首《喜春來》,成為千古對唱

這兩首快意的小令,無不散發出詩人的豪放與酣暢。要是放在南宋的官場,瞧你這般得意,許安你一個功高蓋主的罪名。這也從另一面看出,元代統治者之間的自信以及對於功臣的自豪感,他們比起眾多文人騷客,胸襟都要勝過數倍。許是得意過頭了吧,張弘範來年就病逝了;而伯顏也在隨後的對外遠征戰爭中,連敗三次。詩人得意過後,再不見得意秋,而這兩首《喜春來》,卻被後人得意時,翻唱了七百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