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別了,朋友。我不會說再見,我已經和你說過再見了。那時候再見還有意義。那時候的再見悲傷、孤獨而決絕。 ——雷蒙德•錢德勒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人生中第一次讀一本書是因為被它的推廣吸引到,多個名人的推薦,不斷的再版,不斷的斷貨,《漫長的告別》就是這樣一部神奇的著作。

拿到這本書也是一番波折,期待已久的新書到手時,看到這本書的包裝,濃濃的復古風,國外偵探的神秘感讓我對這本書滿懷期待。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若說我在這本書裡想找到我藏在心裡的疑惑。

我一直以為作為偵探類小說,懸疑和推理是一本書必備的敘事結構,情節的顛覆,內容的疑竇重重才能讓讀者收穫,進而覺得這是一本精彩的書。但是《漫長的告別》這本書從名字的抒情到內容的平淡,註定了這本書的基調。

人的一生總會有無數次的告別,告別朋友。告別那些擦肩而過的人,告別我們的親人。有些人可能就是一次的擦肩而過,只需要一個擁抱,相逢有緣,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再不相見。

可有些人,我們並不想就此告別,想擁有的更久一點,陪伴的更多一點,愛的更深一點,這樣才能進行無可避免的告別,而這一次的告別也許就是漫長的告別,因為誰也不想放手。

《漫長的告別》這本書得作者雷蒙德•錢德勒寫這本書時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生活的不如意,妻子的重病,再加上事業毫無起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沒有比這更讓人覺得生無可戀的了。

錢德勒在其妻子死後一度的抑鬱自殺,但都沒有死成,在無望而孤獨的日子裡,這個男人把自己活成了硬漢,生生得面對著這世間的殘忍和告別。他不想說告別,對於那個陪伴他三十多年的妻子,那個曾在他生命裡給他溫暖,為他洗衣做飯,與他同甘共苦的妻子,他最終在病床上與她告別了,這次的告別就是一輩子,一輩子有多久,那也許是漫長的。

錢德勒的深情讓我不經想死了中國民國時代的著名作家張愛玲,他們有個共性就是為愛而痛苦,同樣是作家,至少錢德勒擁有了三十年,可是張愛玲的一生卻告別了很多次,最終自己也是芳華早逝。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他們的至情至性讓我想起了張愛玲寫過的一篇關於告別的文章,在張愛玲《一別,一輩子》這篇文章裡,她寫道,“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

有些事一別竟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

有些話埋藏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

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

有些人是有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藉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有些事是有很多機會去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機會了。

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機會,卻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視的時候已經沒機會愛了。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不知道為何談起對摯愛的傷悲,我總能想起張愛玲的一生。張愛玲的書裡,充滿了孤獨和悲哀,每一本書裡都有她的影子,每一個塑造的人物都是她的過去和守望。錢德勒也是,如果《漫長的告別》寫的是硬漢馬洛的人生,那麼不若說,馬洛就是錢德勒的影子。

這本書寫於錢德勒妻子病重期間,在休息時,錢德勒趴在病床邊寫下了這本書。雖然書裡並沒有他的妻子,但是他把自己塑造成了孤家寡人。一個硬漢,只有友情沒有愛情的偵探,這本書註定是孤獨的,這就如村上春樹所言,人生就是一個把玩孤獨,把玩無奈的過程。

在村上春樹的文章裡,他把孤獨和如何把玩孤獨做成了人生的信條,因此當他看到錢德勒寫的這本《漫長的告別》這本書時,才會大加讚賞,且親自翻譯。因為他們都是同頻嗯人,同樣的孤獨,同樣的有原則。

錢德勒是孤獨的,他的一生並不順利,無好友也沒有能夠幫助他的人,唯一的妻子也與他就此告別,人生活到了他這個份上,除了告別似乎這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在《漫長的告別》這本書裡,錢德勒塑造的硬漢馬洛讓人眼前一亮,這本書真心是一本適合男人必看的小說。沒有愛情的兩個男人,互相取暖,一次短暫的相見,沒想到卻是剪不斷的因果循環。

作為一個私家偵探,馬洛無意中認識了酒鬼特里·萊諾克斯。這個酒鬼高貴而神秘,當時特里和她妻子西爾維婭已離婚。

西爾維婭是億萬富翁的女兒,私生活極不檢點。不久後,特里和他的妻子又復婚了。有一天,特里手裡拿著一把槍來求馬洛送他到一個機場逃跑。馬洛因此被警方懷疑包庇罪犯,被關進拘留所。

因為馬洛的好心和對朋友的認可,馬洛沒想到自己無意間的一次相識竟然讓他捲入了這場官司。即便如此,馬洛也從不低頭,他相信,特里是好人,絕對不會殘害生命。所以他從不多言,期冀出獄後查出真相。

之後,特里在外地一個賓館自殺,並承認罪行。特里的死和他留下的認罪書讓馬洛由此被釋放。

回家後,他收到了特里的一封信和一張五千元的大鈔。信裡特里說他沒有殺害妻子,但是為了別人的榮譽和他現在的處境,他自殺是最好的結局。

馬洛為了朋友和藏在內心的疑惑,他不顧各方的阻撓展開調查。這條路註定是充滿了艱難,且充滿了陰謀,但馬洛這個人物他的原則就是絕對不會輕易妥協,尤其是這個案件死去得是他認可的朋友。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在調查中,真相最終浮出水面,原來西爾維亞正是被艾琳所殺。原因是西爾維婭不僅奪走了艾琳的舊愛特里,還和艾玲現在的丈夫羅傑通姦。

當特里知道這些真相時,他選擇了保護艾琳選擇用自殺的幌子來讓艾琳逃過罪責。但特里沒想到的是,他無意間交的朋友馬洛會查出一切,並指證愛琳。

故事到這裡已經真相大白,但到了最後,讓人意外的是這對曾經的朋友再次見面竟然見面不相識。做過整容手術的萊諾克斯來到馬洛面前,跟他坦白一切。兩個朋友就此別過。

看完整本書,可以說這部小說真的在情節上是不夠吸引人的,但這個馬洛的人物確實是全書最出彩的地方。執著和堅持的原則讓馬洛這個硬漢形象深入人心。這也難怪,後來的很多小說都借鑑了錢德勒筆下的馬洛形象,因為他足夠經典。

這本書與其說是披著偵探小說的外衣,不若說這是一個硬漢的成長史,只是命運賦予這個人一些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為此不顧一切,堅持原則的去做這一切。

如果想看偵探小說,這本書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情節的拖沓,以及冗長的敘述,讓這本書讀來讓人枯燥,甚至搞不清說了什麼,到最後除了告別,已經沒有想法知道結果是什麼?但這本書成功的地方也值得期待,錢德勒的寫作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在文中他的很多人物對話都是幽默風趣,甚至文藝感十足。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這本書並不是傳統的偵探小說,文學價值更濃。文中許多的詞彙和句段需要仔細揣摩,加入了一些深度的內涵和思考,讓這本書讀來讓人感悟良多。

“我抓住銅戒指不放手,詫異地發現那不是黃金。我這種人一輩子會有一個光輝的時刻,鞦韆架上完美的一蕩。然後餘生就全花在儘量不從人行道進臭水溝上了。”

這段話讀來讓人深思,我在想錢德勒寫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我無從得知。這本書裡馬洛的執著和孤獨讓人為他可惜,也也覺得人生如果有這樣的朋友該是值得珍惜的。

每個人都要與生命中遇到的人揮手告別,但願那時的我們不是馬洛也不是錢德勒,而是那個堅強的自己。不畏風雨,不懼將來。再多的痛苦和遺憾,在那些漫長的告別裡,都要學會承受。在一次次的生離死別裡,讓自己的靈魂和身體都能夠看透這世間的分分合合。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永生不死的友誼。真的再見也許就是再也不見,不若把那些美好留在過去,向前看,也許更精彩的就在明天。


真的再見,就是再也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