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政治到底要不要早點複習?理由竟然沒辦法反駁!

20考研:政治到底要不要早點複習?理由竟然沒辦法反駁!

準備2020考研的考生們已經開始準備自己的複習備考計劃了,政治是考研中的公共課,大部分考生都會與政治有很多接觸。建議大家還是儘早準備,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如下:

理由之一:《大綱》不值得等

有的同學認為,《考試大綱》會對考試內容進行調整;所以在《大綱》沒有公佈之前,政治沒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其實完整地看,每年《大綱》的變化,大體由“假變化”和“真變化”兩部分構成。

所謂“假變化”大體包括以下3種情形:1、章節的合併與拆解;2、考點位置在章節之間的移動;3、考點表述文字的改變。這類變化看似眼花繚亂,其實都是浮雲,對考試沒有實質上影響。因為考查的對象是考點的具體內容,而非這些考點所處的章節位置或叫什麼名稱。

所謂“真變化”,包括考點的刪除和考點的新增兩種情況。實際上,所刪除的考點,通常都是那些形同虛設的“殭屍考點”,本身就不重要、不會考。所以每年《大綱》真正值得關注的,就是新增考點。

回顧近5年來《大綱》的修訂情況可以發現:每年的所謂的“新增考點”,均在2—6個之間,其比重僅佔考綱全部知識點的1%甚至還不到。所以,為了等待1%而把99%棄之不顧,實屬不明智。正確的做法是,先解決99%;等大綱下來了,用兩個小時,補上那個1%。

理由之二:60分不夠

作為選拔淘汰型考試,每年報名參考的考生中,只有30%的同學有機會成為碩士研究生,而70%的同學註定被淘汰。而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字,近5年考研政治的平均分均在60分左右。由此可知,考研政治得60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個分數是幾乎是所有考生都能夠獲得的分數,肯定低於被錄取所需要的分數——這個分數由考生中最優秀的30%的得分決定。顯然,所報考的目標學校等級越高,則所需要分數也同向遞增。

考研政治如果想得到“無用”的60分,靠突擊也許就可以達到。但要考到70分甚至80分以上,馬上動手就是不二之選。

理由之三:考研政治不僅考記憶而且考能力

根據《考試大綱》的明文規定,考研政治的考查目標是兩個:知識記憶與知識運用。前者靠死記硬背就可以解決;後者則需要能力。記憶的事情,臨陣磨槍或有效果;但能力的提高,全賴長久的累積——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那種擔心政治早背會忘記的看法,從起點就是錯誤的。因為考研政治不光考背功,主要是考能力。

理由之四:預測題有些作用,但只靠預測題肯定考不上研究生

實際上能夠原題預測到的考題,只是那些記憶型題目;能力型的考題,不可能原題預測。在近年的考研試卷中,記憶型題目的分值通常不超過45分。

20考研:政治到底要不要早點複習?理由竟然沒辦法反駁!

政治科目如何備考?

一、熟悉課程體系

考研政治一共由五門課程構成。分別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與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建議廣大考研學子利用寒假的時間,熟悉每門課程主要講些什麼,構建知識框架體系。

二、把握難點與重點

考研的這五門課程中,馬原是相比之下比較難的一門課程,也是到後期使得很多學生頭疼的一門課程。而且馬原在政治中所佔分值比重較高,為24分,建議考研學子,可以利用寒假的時間,多多的複習馬原。

馬原分析題主要是在哲學部分中的辯證法和認識論部分。每年都會在這兩部分命制分析題。大家在複習馬原的時候這兩部分要認真的看以下幾個知識點。

辯證法部分:聯繫和發展的相關原理;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的辯證關係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分析法。

認識論部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認識過程的反覆性與無限性;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證關係;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

三、關注時政熱點

眾所周知,考研政治一般是以熱點來捕捉考點,建議考研學子在平時多多的關注時政新聞。重點關注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黨的歷次會議及會議的主要內容。這樣就可以為以後的時政複習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