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村居+網格警務+平安眾隊 龍港分局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成效顯

  走在龍港的大街小巷,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中,當地群眾的感受是熱鬧卻不失祥和,繁華卻不乏安寧。說起龍港各轄區社會治安,紛紛讚不絕口。

  高老伯是河底村村民,是地地道道的龍港本地人。他告訴筆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裡經濟發展很快,村民富裕了,治安秩序也變亂了,扒竊、搶奪等案件一度頻發。如今,河底高村連續三年未發生搶奪案件,街面扒竊警情降幅達到9成,他所住的小區更是“零發案”。

  跟隨高老伯走進龍城華府小區,訪客系統、視頻監控、人像抓拍、電子顯示屏等“智慧”元素隨處可見。在這裡當保安的老李十分感慨,“自從安裝了訪客系統,只要看監控屏幕就可以對小區進行巡邏,即方便,又省力……”據悉,“零發案”智慧小區在當地越建越多、越建越好,“零發案”村居建21個,“降發案”村居40個,廣大居民享受著“智慧警務”所帶來的福利。

  談到轄區治安的可喜變化,龍港分局負責人說,這歸功於在“楓橋經驗”引領下的“智慧村居+網格警務+平安眾隊”的治安管理新模式。

  在今年提升推廣“楓橋經驗”實踐中,當地公安借力勤務機制改革,探索創建“4+N”新型網格警務站。警務站負責人告訴筆者,新型網格警務站涵蓋視頻監控室、安防體驗室、糾紛調解室、值班坐班接待室,為村居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走進城北警務站視頻監控室,輔警小李正在開展視頻巡邏,他告訴筆者,現在警務站有25名輔警,每天輪流開展視頻巡邏,治安重要部位全在監控覆蓋範圍,有效地威懾違法犯罪。

  在當地沿江網格警務站,每週六上午都會迎來一批“特殊客人”,他們是轄區中小學校學生,在老師組織下到警務站體驗安防,零距離體驗智能安防器材。然後把看到的、聽到的安防知識描述給其它同學和家長,宣傳效果很好。

  “智慧村居”和“網格警務”高度融合還體現在出租房管理上。筆者瞭解到,在當地八九十年代磚木結構出租房佔很大比例,消防安全管理壓力很大。當地警方在加大整改同時,通過“智慧村居”和“網格警務”雙重推進,越來越多地融入“智慧”元素,智能煙感器廣泛應用,安置電動車充電樁4000餘個,為傳統管理加上一道智能“保險栓”,出租房火災警情下降幅度達到4成。

  當地“智慧村居”創建成效還離不開平安“眾隊”。據悉,當地各警務站共建有平安志願者巡邏隊、金牌調解團、義務救援隊、消防志願隊等197支1300餘人,打造社會治安共同體。王女士在當地開服裝店已經有15個年頭,她說,現在夜間下班都不要老公來接了,走在街上不時看到有穿藍色制服的公安巡邏,還有穿紅色馬甲的義務巡邏,心裡感到很踏實。

  “智慧村居+網格警務+平安眾隊”,當地警方社會治安管理新模式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普遍上升,正書寫著提升推廣“楓橋經驗”新篇章。(通訊員 薛建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