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10月9日晚間,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迎來最後一場競演。本期有兩大看點值得注意。第一看點是,開心麻花的麻花雙驕組合的作品竟然遭遇差評。第二看點,是姜昆老先生寄語全部參賽演員,雖然還沒有給大家頒獎,但你們每個人都已經有了一塊金牌,那金牌在觀眾心中。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我們先來看開心麻花在大賽中被差評。賈金金為首的一批開心麻花的青年演員,帶了一個名為《大角色小演員》的作品,諷刺的是演員耍大牌的問題,劇情有多次反轉,十分精彩。而這個劇情反轉次數,甚至於在三次以上,角色身份調轉迅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而最終落腳在小演員的不容易上。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這個作品,在以往的衛視喜劇綜藝節目的舞臺上表演過,當時賈金金為首的麻花雙驕參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舞臺效果。可是,在首屆大賽的舞臺上,點評專家方芳老師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這個《大角色小演員》最後的反轉,劇情交代的不夠清楚,容易讓觀眾混亂。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而另一位點評導演則認為,小品應該建立在一個小字上,不用那麼複雜。開心麻花的這個《大角色小演員》反轉次數過多了,並不好。雖然方芳等點評專家在對48組選手的點評中,我大多是認可的,而且認為方芳老師有頗高的藝術修為,但是,在對麻花雙驕這個作品的點評上,我不同意方芳老師和另外一位導演專家的看法。

可能從戲劇創作的角度上講,我們這些青年編劇和青年舞臺演員們,更喜歡通過劇情的多次反轉來實現對創作技巧的昇華。我們這批青年戲劇人,更重視通過較為高明地技巧來實現對主題的有技術含量的表達,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主旋律植入。幾位專家點評的可能讓觀眾看不懂等等問題,我作為觀眾來講,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我看得懂。這是不是年齡差的問題造成的呢?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第二個看點方面,則是姜昆老先生寄語參賽的青年演員們。我在前幾日的文章中寫到,馮鞏老先生在節目中為姜昆正名,說他在79年的時候便表演了頗具諷刺力度的相聲《如此照相》。那篇文章被很多媒體轉載,更是有不少主流紙媒進行轉載報道,接近全部的語句都是我文章的,卻沒有署名,典型的盜版,讓人詫異。

在最後一場的比賽中,姜昆老先生終於作為大軸登場發言。姜昆沒有說自己的過往,只是寄語青年群體,看到青年演員的成長,自己是非常開心的。同時,姜昆指出,雖然還沒有給獲獎的演員頒獎,但是,節目播出之後,演員們其實已經拿到屬於自己的金牌了。而這個金牌,就是在觀眾心中。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對於青年演員來講,姜昆認為,大家要努力打造在觀眾心中的金牌,因為只有這個才是含金量最高的。顯然,姜昆老先生對觀眾報以最大的認可,演員尤其是喜劇演員,首先是為觀眾服務的,如果觀眾都不看了,那喜劇演員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同時,姜昆指出,相聲演員要多創作自己之外的群眾生活。

值得注意的,也算是最後一場競賽的第三看點出現的,則是鞏漢林評委的發言。鞏漢林認為,喜劇演員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為了包袱而包袱,不能只剩下樂了,要有喜劇演員的尊嚴,不能重新被觀眾所不尊重。鞏漢林方面顯然是對三俗作品進行發言的。喜劇作品當然要抵制三俗,可是,什麼是三俗呢?目前確實沒有十分明確的界定。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開心麻花遭差評,姜昆寄語金牌在觀眾心中

最後一場競賽登臺的幾組作品,驚喜不多。開心麻花的《大角色小演員》、李丁董建春的《初學相聲的日子》,都在其它舞臺上表演過。深圳方面選送的小品《年會》倒是十分有趣。這個作品諷刺的是有錢老闆對京韻大鼓藝人的藐視。而在點評環節,董卿再次顯示了自己頗高的覺悟與見地。

董卿表示,深圳方面選送這樣一個作品,真的很有價值。82年深圳開始進入改開時代,我們當時都是效率金錢當先,可時至今日,我們是否應該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不是也可以讓藝術的腳步追趕一下了呢。本屆大賽,董卿在後邊幾場中作為點評嘉賓出現,確實總能發出醍醐灌頂的言論來。看來,這位央視的主持人,不愧是主持了多年春晚的老司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