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富人和窮人,難道差的真的只是錢?

相信,不少人在參加畢業後的同學聚會時都有這樣的體驗:曾經在同一個班級裡學習的同學,生活差距越來越大。那些曾經看起來資質平平的人,可能成了班裡最富有的人,而當時看起來前途無量的人,現在卻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明明起點都差不多的人,差距是怎樣拉大的呢?

要知道,財富是多個因素疊加的結果,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點運氣。但除了技術和運氣因素之外,那些從無到有創造和保持財富的人,其實還是有不少思維上的共通之處的。

這可能讓你聯想到了所謂的“富人思維”,那究竟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才稱得上富人思維呢?

在此之前,我想先給大家介紹另一個概念,叫作“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可以簡單定義為 “你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也就是說,你關注的事情往往最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當中。

比如此時此刻,是什麼吸引你點開這篇文章?這可能與你對理財或財富保持著持續關注有關。

如此說來,變得富有也是一樣,我們越積極地關注和追求財富,越能提高我們變得富有的概率。而所謂的富人思維,其實就是那些能提高我們與財富的親密度的思維方式。

那具體說來,如何培養自己的富人思維呢?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突破稀缺陷阱,成就富人思維的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上這樣的困境,當我們越缺錢時,就越容易在意錢本身而忽略了其他東西。比如,為了保住現在的工作,我們很可能放棄自己想嘗試的其他職業方向。

而同樣的道理,在《史記》裡也能找到。

春秋末期,有個名人叫范蠡,他的二兒子因在楚國殺人而被拘捕,眼看就要被砍頭。范蠡本想派小兒子去救人,但拗不過大兒子非要去,只能同意讓大兒子到楚國找一個叫莊生的人,並送給他千兩黃金。范蠡告訴大兒子莊生會把人救出來,但千萬不要過問其中的原委。

大兒子照辦,莊生於是進宮勸楚王大赦。當二弟眼看就要獲救時,大哥不平衡了。原來天下就要大赦,那莊生豈不是白賺了千兩黃金?於是把錢要了回來。莊生立刻進宮,讓楚王取消了大赦。最後,大哥只能帶著弟弟的屍首回家了。

范蠡很傷心,但他說其實自己早知道結果會這樣。

因為大兒子從小跟著他白手起家,非常愛惜錢財,必然會斤斤計較,反而壞了大事;而小兒子從小生活優渥,並不吝惜錢財,反而有可能把事情辦好。

聽完這個故事,不知各位作何感想?

在我看來,雖然范家的小兒子不見得一定是個厲害的商人,但在面對這件事的時候,他的做法可能會更接近“富人思維”——

那就是不把囤積金錢本身當作金錢的價值體現,而是以通過金錢獲取的好處來衡量它的價值。

這一點,其實是培養富人思維的核心,卻也是我們最難以跨越的一點。要知道,錢是一種資源而非目的,資源在流動和交換中為我們帶來的長期價值才是更重要的。

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把銀行賬戶上數字的多少當做人生目標,這種守財奴般的金錢觀不但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富有,反而會讓我們在盲目追求財富的路上,忘卻人生根本的意義。

所以,養成富人思維的第一步,請切記:跨越稀缺陷阱,把錢當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注重長期回報,別貪圖眼前利益

在不少富人的成功事例中,我們都會發現,他們在面對不同選擇時,更傾向做一些艱難的選擇,只要這些選擇能讓他們享受更長期的利益。

在投資領域中,巴菲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就是一個注重長期回報,併為自己收穫股神稱號的人。

但從天性來說,其實人類天生是不擅長選擇長期回報的。大腦很喜歡欺騙我們。當我們面對當下的好處時,大腦中更原始的獎勵反饋系統開始工作,會產生相應的激素讓我們感受到渴望。

但當我們想到未來可能獲取的一些好處時,大腦的反應則較為遲鈍,並不會讓我們太興奮。

正因如此,哪怕是聰明人,也會做出不少缺乏理性的選擇:明明嚷著要減肥,卻一次次選擇再吃一點;明明知道應該長期投資,卻總忍不住高買低賣;明明知道要堅持運動,卻以壞天氣為藉口在家休息……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眼前的好處和長期的回報之間,孰輕孰重。但為何只有少數人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做出理性的選擇呢?

其實,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就可以幫助我們在決策中更理性的選擇長遠回報。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練就富人思維兩步法

既然知道長期回報的重要性,那麼如何避免自己做出衝動選擇呢?這裡,我給介紹幾個簡單可操作的方法,只要你堅持運用到未來的決策當中,想必會收到一些效果。

第一步:面對誘惑,可以使用冷卻法或隔離法。

冷卻法:在做出任何決策或舉動前等待至少10分鐘。在這10分鐘內,認真思考你是否有更好的選擇、更長期的好處、等待是否更值得。

在雙十一期間,不少人都會因為誘人的折扣而加滿購物車。但是,在盲目剁手前,如果花十分鐘審視一下自己的購物車就不難發現,有許多東西你是因為低價而想買,並非真正的需要。

此時,不妨再想想自己的理財大計,可能就能幫助你完成一次不理性消費前的“斷舍離”哦~

隔離法:創造與誘惑的物理距離。比如遠離想吃的甜品、在學習工作時間斷網等。

運用到理財上,就可以是每月拿出收入的10%放進無法用於消費的賬戶裡做強制儲蓄,或者乾脆為自己簽訂一個基金定投,避免月光。這些都是有效將一部分錢隔離為存款的好方法。

第二步:面對選擇,使用未來法則。

學會了上述兩種方法,可以幫你避免做出衝動決定,而未來法則,可以幫助你時刻牢記和強化你的長期目標。

人之所以容易貪圖眼前利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長期回報對我們來說相對遙遠又抽象。

因此,想要時刻提醒自己關注長期目標的最佳方法,就是儘量運用想象力,具體化自己達成目標後的未來收益或獎勵。

不僅是物質上的變化,還有心理上的自由,必要的時候把這些未來收益記錄在筆記本上,以便時刻提醒自己長期的目標是什麼。相信,你在面對選擇時,將更加理性。

所謂富人思維,如果概括起來,應該是一種不給自己設限,充分利用包括錢在內的所有資源努力達成目標,而不侷限於自己現在的處境和條件的思維方式。

以上的一些觀點和技巧,是幫助我們掌握富人思維,邁出財務自由之路的第一步。好在,我們並不需要先變成富人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完全可以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去掌握。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富人都一定具備富人思維,窮人也未必沒有富人思維。

我們身邊時常可以看到窮人變富、富人變窮的案例,其實就是這些富人思維在慢慢發生作用。

所以,想要學會好好賺錢,我們需要從轉變思維入手。

記住:盲目地追求財富很可能會本末倒置。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你的財富自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