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推文四

文章閱讀時長約7分鐘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冬遊西藏,冬遊拉薩。

觀鳥,必然是冬遊西藏的一個大戲。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由於候鳥的習性問題,在時間上,“觀鳥”絕對是獨屬於“冬遊西藏”的標誌性觀賞項目。鳥兒們一般每年10月的樣子來到拉薩城郊甚至是城區中心過冬,時間一般會持續到來年的4月份

成百上千種珍稀鳥類翩然而至,正式拉開了冬遊西藏的序幕。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布達拉宮背後的宗角祿康公園(龍王潭)

一邊散步,一邊欣賞湖中嬉戲、覓食的水鳥,能讓人心情莫名舒暢。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以上照片拍攝於2018年12月22日下午,拉薩今年的第一場冬雪落下時

達孜區金色池塘與冬日的拉魯溼地

這兩處都是不錯的觀鳥點。冬日的拉魯溼地水草雖均已枯黃,有些蕭瑟,但像赤麻鴨、斑頭雁、棕頭鷗、戴勝、百靈、雲雀等候鳥的群聚,會完全拯救拉魯溼地冬日的蕭瑟意味。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金色池塘

但真正的觀鳥天堂還是:拉薩林周縣

林周縣地處拉薩市以北,是拉薩旅遊北環線重要節點之一。林周在藏語裡意為“天然形成的地方”,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地區以山地為主,冬季糧食潰乏,不適宜鳥兒越冬。南部地區屬澎波河流域,其大片的河濱溼地是西藏許多珍貴鳥類如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越冬的主要棲息地。廣大農田裡收穫後的殘秣,是鳥兒們越冬時的主要食物來源。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林周縣的最佳觀鳥點,坐落於縣城周邊寬闊谷地裡的林周強嘎鄉和林周卡孜鄉,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也是林芝黑頸鶴保護區的核心地帶。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於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保護區溼地面積14.312平方公里,黑頸鶴覓食地34.435平方公里,完全能夠滿足野生動物的棲息覓食需求。區內除黑頸鶴以外,還共存著斑頭雁、赤麻鴨、白唇鹿等野生動物。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攝影:潘華鵬

在林周,斑頭雁數量最多。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數量從寥寥幾百發展至上萬。斑頭雁性機警,極不易統計,因此其數量應該比統計的還要龐大。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本張攝影:潘華鵬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這隻大型水鳥是潘華鵬老師在林周拍攝到的,名為大麻鳽。拍到它,實屬幸運至極,因據國內的權威記載,西藏沒有這種鳥類的活動痕跡。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攝影:潘華鵬

此鳥繁殖於新疆天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與河北等省。越冬於長江中下游和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遷徙時經過長江中下游、山西、甘肅、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臺灣等省。

它大概就是來“冬遊西藏”的吧,林周總能給人驚喜。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如此多的候鳥,但冬季真正觀鳥大戲中的王者必然還是:

黑頸鶴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黑頸鶴,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物種,俗名藏鶴,也叫高原鶴,藏語名叫“仲衝”,西藏特產的大型珍稀水禽,是藏族傳說中格薩爾王的牧馬者。藏族人認為它是吉祥鳥,因此從不驅趕,和平共處。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生活在拉薩林周縣的村民早已習慣了這個場景:

當秋季穀物收割,河流逐漸結冰,天際開闊的時候,就會有一群群大鳥緩緩飛抵田埂或村裡的大壩邊上。三五成群優雅踱步,從容地梳理羽毛。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這種鶴被發現得晚,至1876年,俄國博物學家、探險家尼古拉•普爾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青海湖採到標本,它最為明顯的鑑別特徵是頸部三分之一的羽毛為黑色,這和世界上已經被發現的14種鶴類均不相同,於此,它從此有了“黑頸鶴”這個名字。

越冬的黑頸鶴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家庭為單位,常見的是兩隻成年鶴帶著一隻幼鶴,也有帶著兩隻幼鶴的,但較少見,但是,很幸運,前天我們“TIBET西藏旅遊”的外採正好在林周看到了這樣的“一家四口”。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和諧的一家四口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幼鶴

另一種是以亞成鶴(指幼鶴已經性成熟但還沒組成家庭的“單身漢”)為主,它們喜歡集群在一起覓食,少則五六隻,多則上百隻。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通常,黑頸鶴喜歡在早晨7點前後,陸續飛到沼澤地或向陽的山坡地覓食,有時也到收割後的農田中刨食遺留的洋芋、青稞、蕎麥、燕麥、蘿蔔以及草根等。通常是三五成群覓食,時而也會飛到牛群當中,與之和睦相處,並啄食食物。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Tips

1. 最佳觀鳥時間

林周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的上游,俗稱澎波,因其境內澎波河而得名。縣府所在地甘丹曲果鎮距拉薩市僅65公里,交通及其方便。儘管每年十月初就開始有候鳥飛來林周越冬,但真正觀鳥的最佳時節還是一二月份。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2. 怎樣與黑頸鶴高頻相遇?

黑頸鶴越冬時,一般夜間在河流、湖泊溼地附近鬆軟的水灘和稀疏避風的灌木叢間棲息,早上飛離棲息地到農田與沼澤地覓食,晚上7點返回棲息地。黑頸鶴主要在卡孜水庫和虎頭山水庫過夜,卡孜水庫是在2003年後才發現的夜棲地。每天傍晚七點鐘左右,成群結隊的水鳥向棲息地飛來,那是觀看與拍攝黑頸鶴最佳時期,也是光線最美的時候了。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3. 拍攝器材

長焦鏡頭是必不可少,高速快門才能抓到清晰的影像。當然,為了緩解疲勞,帶個三腳架也是可以的。畢竟想拍攝到野生鳥類的最佳狀態,是需要長時間等待的,切勿扔丟石子!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4. 拍攝鳥類,請自覺

觀鳥時一定保持一定距離,切忌往候鳥旁邊扔食物或者其它雜物;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它們;不要穿戴顏色鮮豔的衣服和帽子,如紅、黃、橙、粉等顏色,因大多數鳥類對鮮豔的顏色非常敏感。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版權歸拉薩市旅遊發展委員會&TIBET西藏旅遊所有

拉北環線|冬遊西藏,與鶴共舞,官方最佳觀鳥之旅來了!

本次特邀隨行攝影師:李 珩


拉北環線系列內容由

拉薩市旅遊發展委員會&TIBET西藏旅遊

聯合出品


文 字:李二九 何止

運 營:西小妹

執行主編:李二九

主 編:江睿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