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短槍隊隊長,行動後必留署名“一枝梅”的字條,威震敵膽

1943年4月20日,夜幕漸漸降臨,街上行人非常稀少,這也許是天生港還置於日軍統治下的原因。與街上冷清相比,天生港旅館倒是一派熱鬧景象,裡面正在唱堂會,好不逍遙。

一個富商模樣的胖子頂著個西瓜般的大光頭,此刻正坐在靠窗的位置,從外面看碩大的腦袋閃閃發光。對面的沙發還半躺著一個軍人打扮的人。此二人微眯著眼睛,似乎非常享受此刻的歌舞昇平。

旅館後院有四條黑影迅捷地接近,直達充當院牆的竹籬邊,左右觀望了一陣,其中兩個黑影輕輕扒開了一個洞口,裡面的熱鬧掩蓋了他們輕微的動靜。然後四個黑影,兩個留在原地,另兩個迅速進入旅館。

新四軍短槍隊隊長,行動後必留署名“一枝梅”的字條,威震敵膽

原新四軍南通短槍隊隊長楊勇偉

只見那進去的兩個黑影身手敏捷,神不知鬼不覺地穿過兩道門,正好看到那顆露在窗外的大光頭。兩人對視一眼,相互點點頭,其中一人悄悄的走了出去。一人掏出駁殼槍輕輕擱在窗臺上,槍口穩穩地對準了顆光頭。驀然“啪”地一聲響,光頭猛地向前耷拉,前額像是在回應唱戲唱得精彩似的來了個滿堂彩。

突如其來的槍聲嚇呆裡面一眾人等,又聞一聲暴喝“不許動”,眾人尋聲望去,卻見一半空中一黑點由遠及近,迅速飛來,火光一閃,轟然炸響。原本就亮堂的廳裡更亮了,旋即又漆黑一片,槍響後短暫安靜,瞬時又熱鬧了起來。不過這回不再有餘音繞樑,只剩下鬼哭狼嚎。

黑影迅即原路撤出,臨走時撒下一疊紙張,紛紛揚揚。兩人與門外放哨者匯合一處,藉著夜色的掩護消失得無影無蹤。

聞聲而來的日本警備隊,只見到一地狼藉之外,還收穫了滿地紙張,上書“飛簷走壁,來無蹤,去無影”,署名“一枝梅”。

新四軍短槍隊隊長,行動後必留署名“一枝梅”的字條,威震敵膽

原短槍隊隊員陳敏

以上並非無中生有,此乃新四軍蘇中四分區南通縣短槍隊隊長——楊勇偉,首次執行鋤奸任務,擊斃漢奸凌月東的行動。

當然這裡沒有寫到他是如何化裝偵察,只是寫了最後的一部分。從此“一枝梅”出了大名,成了敵偽的心頭大患,因為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短槍隊四處出擊鋤奸,無次完成任務後都會留下那張署名“一枝梅”的字條。在敵偽軍的中心地區,搞得敵人驚恐萬狀,許多偽保、鄉長都不敢再投靠日本人。

解放初楊勇偉任華東軍區總醫院院長,他喜愛收集郵票,不過他時常用自己收集的郵品為各地的集郵活動、公益事業等慷慨解囊,並多次向受災地區捐款。

新四軍短槍隊隊長,行動後必留署名“一枝梅”的字條,威震敵膽

楊老英雄手跡

93年楊勇偉為修復高郵盂城驛奔走呼籲,又出力又捐郵品數千元。98年的特大洪災長江流域暴發特大洪災,他又聯絡江蘇省老幹部郵協共同舉辦郵品賑災拍賣會,自費印製了拍品目錄,並義捐郵品近萬元。

楊老始終就像當年抗日時俠客一樣行動作風,不但“武功”出色,還古道熱腸。老人家於2012年3月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2015年11月11日楊老的兒子楊曉偉,來到高郵烈士陵園,將父親的骨灰撒在了新四軍英雄群雕與新四軍無名烈士墓之間,完成楊老作為一名抗戰老兵的遺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