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問出處,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都是英雄

也許所有人心中都有對英雄的定義,或是影視劇中無所不能的主角或是生活中平凡但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人。今天我們能在如此平靜的環境中奔波忙碌,過著順心或者不太如意的生活,那都是先輩們拼命換來的。

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在近代經歷了太多的動盪和屈辱,尤其是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日寇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中華民族遭遇了滅亡的危機,沉睡千年的民族意識終於覺醒,無數的中國人民發出了怒喊,前赴後繼奔赴戰場,拯救危亡。

英雄莫問出處,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都是英雄

華靈廟抗日紀念館

在這場偉大的抗戰中,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獻出了生命,我們無法一一記住,或許是因為他們犧牲得太多、太快,或者是,還有就是來不及記下他們的功績。但他們的犧牲已經永遠的溶入中華民族的脊樑裡,使得中華民族最終站起來!

1938年3月15日第三十五軍第七十三師第四二二團奉令襲擊離石縣城,上等兵張耀忠擊斃多個敵人後,腿部也多次負傷。排長給他包好了傷口命令他到後方去,他說道:“抗日救國即使犧牲了也應該,如今我腿負傷,但還有胳膊可以投彈殺敵。”可惜他說完就暈倒了,送到後方,終因傷勢太重,失血過多,幾天後就犧牲了。

英雄莫問出處,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都是英雄

華靈廟之戰紀念畫冊

第三連少尉排長張才勇猛登城,手持輕機槍向敵猛烈掃射,激戰中胸部中彈,他依然強撐著指揮戰鬥,不肯下戰場。無奈傷勢太重,他用生命中的最後一絲力氣呼喊:“中華民族……”一句話尚未喊完,竟已犧牲!

張耀忠、張才兩位勇士或許沒有太多的文化沒能留下多麼慷慨激仰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非常耀眼的戰績,但他們用生命詮釋了抗戰軍人的使命——保家衛國。

英雄莫問出處,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都是英雄

到了危難之際,泱泱中華從不缺乏勇士,抗日戰場上處處湧現英豪!1943年6月8日,日軍在滑嶺廟(後為表彰勇士改為華靈廟)陣地集中炮火、兵力,企圖一舉拿下陣地阻斷我方糧道。連長彭永祥眼看陣地危急,組織三十勇士,每人身上捆了十顆手榴彈,勇當“活炸彈”衝入敵陣!

他們冒著敵人的密集火力,靈活躲閃騰挪,快速接近敵人,在前進中有六位勇士不幸倒在敵人機槍之下,重傷倒地,無法前進。其餘二十四伴勇士沒猶豫,快步衝入了敵陣中,白刃相接,與敵膠著一處。彭永祥連長一聲大喊:“活炸彈拉火!”勇士們一齊拉燃身上的手榴彈,轟然大響,震撼山谷,與敵同歸於盡!

英雄莫問出處,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都是英雄

此戰因為他們的英勇犧牲,最終勝利!為了紀念勇士們,第二戰區將滑嶺廟改為華靈廟,並立碑紀念,即“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碑上刻有:連長彭永祥,排長郭文光,李樹屏,士兵牛苗榮、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李發成、趙卯娃、胡孝成、梁德昌(梁得勝)、李貴生、吳慶周、周家寬、徐順得、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羅華州(羅華周)、周秀恆、張三娃、張鑑、陳元海、康三保。

二十四壯士用血肉之軀粉碎了日寇的進攻,他們之勇烈世間少有,可與狼牙山五壯士媲美。正是有這些勇士用生命澆鑄,中華民族的脊樑才越來越挺拔,越來越強!

人們不會忘記英雄,國家也不會忘記英雄,人們把他們事蹟編成節目表演宣傳,國家重修紀念碑,向世人講述他們的英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