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相信大家都知道游擊隊之歌,裡面有一句"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說明了當時游擊隊的武器來源。也說明抗戰有多艱苦。即使是八路軍,他們的武器來源也非常的少,但不是說就沒有自己造的武器。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八路軍在膠東的兵工廠

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不僅在戰鬥中創下一個個奇蹟,他們還充分利用手中極少的資源,自己修復、製造武器。條件到底有多差呢?缺少鋼材、技術、機械設備、甚至是技術人員。但是他們樂觀積極,儘量想辦法,今天咱就說說八路軍都造了哪些武器。

手槍:獨角龍也叫獨撅子,這種武器看上去極簡單,甚至醜陋,是一種只能單發的武器。大多數時後是由游擊隊使用,由此可見當時的抗戰條件是有多艱苦,是多麼不容易。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無名式步槍,這款槍是由八路軍著名的造槍人才劉貴福設計的,第一把步槍。不過也有人說有一種叫55式的步槍比無名式出現得還早,55式得名據說是當時朱德老總剛好55歲,這槍是打算送給他做生日禮物的,原本還打算叫朱德式,後來左權又覺得過於直白,才取名55式。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據說這就是無名步槍

(這個起名的說法在央視新聞頻道,有一期節目上講到)按說咱們朱老總55歲時是1941年,而無名式步槍在1939年,延安五一國際勞動節"陝甘寧邊區工業展展覽會"上已經展示了,因此還是無名式早一些。

1940年劉貴福應上級要求改進無名式,再次縮短槍身,該槍的特點是採用新式刺刀。三稜形的刺刀便於穿刺,有利於回抽。可調式準星,被彭德懷贊為天下第一準星,當時正值八一,因而此槍被命名八一式馬步槍。更為神奇的是槍刺可收回貼於槍管下方,使用時按下按鈕,甩動可自動固定。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八一式馬步槍

抗戰以來,八路軍吃夠了日軍擲彈筒的苦,彭德懷要求八路軍也要擲彈筒,其實這也是八路軍戰鬥部隊的心聲。因為這種方便攜帶,操作簡單的武器,有極為可觀的殺傷力。

1941年八路軍正式製造出自己的擲彈筒——50小炮,由於沒有設備做膛線,只能採用滑膛,為了增加射擊精度,筒身長度增加到400毫米(日製長度只有280毫米),筒壁也增加了厚度,50小炮射程達到驚人的500米!遠遠超過了日製擲彈筒的150米。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50小炮

國軍的軍工企業仿製的民國二十七年式擲彈筒射程才250米,相比之下他們在資源、設備各方面都比八路軍要好太多,但在造擲彈筒方面竟不如八路軍,實在令人吹噓。好在在其他武器製造方面沒有全面被八路軍比下去,不然真的是太對不起相對好很多的資源了。

當年八路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製造的武器有些竟比鬼子造的厲害

八路軍用鐵軌制造的迫擊炮

八路軍制造的武器裡還有各種地雷、邊區造手榴彈、迫擊炮,其中還有一種用榆木包裹鐵質炮膛的榆要大炮。1940八路軍主要以製造50擲彈筒為主,41年開始仿製法國布朗德迫擊炮及美製M2 60毫米迫擊炮,1943年成功試製82毫米迫擊炮。

八路軍的抗戰就是在如此艱苦卓的環境下進行的,或許光憑文字甚至影像人們也無法真正體會到。如果沒有樂觀而堅定的精神,沒有勇於犧牲的精神,是無法戰勝強大而殘忍的入侵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