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曰方「第三屆王麥林科學文藝創作獎」獲獎感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因為特殊原因,我無法出席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的頒獎盛典,深感遺憾並表示歉意。

在這莊嚴而光榮的時刻,我內心充滿了感謝和感動。首先我要感謝科普作家同仁的鼓勵,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感謝各位評審專家的厚愛,感謝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各位領導的信任,感謝王麥林同志對科學文藝創作的獎掖。

王麥林科學文藝創作獎設立以來,我是第三個獲獎的科普作家。金濤、葉永烈先生是我的兄長,望其項背,自嘆弗如。與今天榮獲科普圖書創作獎的各位同行相比,我同樣感到受之有愧。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科普作家獲此殊榮。

在這裡,我不免想起37年前那個寒冷的冬天。1981年1月15日,我因患低分化胃腺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手術。在化療期間,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獨自想著自己的心事,突然看到窗外的枯樹枝上搖曳著一片樹葉,在寒風中顫抖著、旋轉著,任憑狂風呼嘯,百般摧殘,卻頑強而執著地依附著樹枝,傲視蒼天,以優美的舞姿和竊竊私語面對兇殘,似乎在期盼著春天的來臨。

我想,它一定是在痴戀著那哺育它成長的大樹,和眼前這明媚的天空。它一定是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和聞到了花草的芳香,所以,才這樣堅強而勇敢地面對冰天雪地,無所畏懼地矚望著明天。頓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許,正是這種詩意的啟示,給了我與疾病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我的心胸豁然開朗起來,進入了“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還想起,1977年春天,方毅副總理曾經邀請曹禺、徐遲、李準、秦牧、黃宗英等十幾位著名作家在友誼賓館開會,希望他們寫寫科學,寫寫科學家。我和青年作家周明是會議的具體組織者。此後,以徐遲創作的《哥德巴赫猜想》、黃宗英創作的《小木屋》為代表的一批報告文學作品,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引導很多青年走上科學道路,如今,他們都已成為國家的棟樑。

我還想起身殘志堅的鋼鐵巨人、著名科學家高士其坐在手推車上,用咿咿呀呀難懂的啞語,熱情鼓勵我進行科學詩的創作。詠讀他的作品,我再次被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再次點燃起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是的,我不能這樣倒下,我才39歲,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用我喜愛的詩歌,去充實我的精神家園,像科學家那樣直麵人生。

詩歌,能夠淨化心靈,詩歌,可以陶冶性情。生活是這樣美好,這樣值得珍惜,這樣叫人依戀。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多做一些事情,也就等於延長了生命。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在以後生命的每一段時光裡,努力去編織我對幸福的追求。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我得到黨組織和科學家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同時,也經歷了一段劇烈的思想鬥爭。我最終下定決心,要以樂觀主義的態度同不期而至的厄運進行抗爭。於是,在化療期間我便重新拿起筆來,開始了艱苦的文學創作。

寫什麼,為誰而寫,怎樣寫,是我面臨的問題。經過認真思考,我選擇了科學,選擇了科學家,選擇了詩歌。在我看來,科學是支撐國家強盛的根基。科學家是國家與民族的脊樑。在這個偉大的群體中湧現了許許多多時代的楷模和民族英雄。我這一生,與科學同行,結識了很多科學大師。這些科學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矢志不移,報效祖國,獻身科學,功績卓著,他們的品格、人格和精神,已經成為我克服困難,去爭取勝利的人生座標。

一想到這些科學家生動感人的事蹟,使命和責任就使我百感交集、寢食難安。弘揚科學精神的強烈慾望,時時撞擊著我的心靈,巨大的思想驅動力使我拿起筆來,用詩歌形式開始撰寫科學的頌歌。詩歌是我喜愛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最能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樣式。

37年來,我堅持不懈地投入科學詩歌的創作,為科學代言,為科學家立傳,這已經成為我文學創作的奮鬥目標。穿越歲月風雨,我終於迎來燦爛的霞光,品嚐到豐收的喜悅。

榮譽和成績已經成為過去。走下領獎臺,一切還要從零開始。在我看來,科學家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我只是波瀾壯闊的科普創作大河裡的一朵奔騰的浪花,只是高山下在風中歌唱的一棵小草,伴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聲,為實現科學家忠貞報國的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生命不息,歌唱不止。我會永遠歌唱下去!

謝謝大家!

2018年12月23日

獲獎者:郭曰方


著名詩人郭曰方簡介:

郭曰方,1941年5月生,河南省原陽縣人。中國科學院文聯主席。曾任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隨員,外經部辦公廳、國家科委辦公廳、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中國科學報社總編輯、中科院京區黨委副書記、中科院院機關黨委書記、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兼科學文藝委員會主任。全國科技報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書畫院藝術委員、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中科院美術家協會、中科院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高級編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郭曰方「第三屆王麥林科學文藝創作獎」獲獎感言


1981年1月胃癌手術後,以頑強的毅力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詩集、散文集、紀實文學、科普、書畫等各類著作90餘部;主編、編審各類著作250餘部;策劃編審電視文獻片40餘集。三次主持策劃、撰稿中央電視臺科技教育界春節晚會節目。

榮獲全球華語“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影響力詩人”稱號;榮獲“北京市科學傳播人終身成就獎提名獎”“紅色詩歌終身成就獎”“優秀科普作家”“傑出詩人”“新中國成立40年來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稱號;著作多次榮獲全國和省部級圖書獎;多次榮獲“王羲之·顧愷之書畫大師獎”。曾分別榮獲國家科委、中科院、北京市授予的模範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抗癌明星、金輝老人稱號。

應聘擔任科技部、中國科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協、廣州市科協、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科普出版社等數十家單位的特約顧問和專家。

幾十年來,堅持以詩為科學代言,為科學家立傳,受到廣泛關注。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曾組織我國50餘位著名藝術家在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全國40餘所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舉辦郭曰方作品《科學與祖國》詩歌朗誦演唱會40餘場。中科院《科學大院》《新疆科普》《中國科學報》《新國風詩刊》、搜狐網、央視網、光明網等網絡媒體陸續推出郭曰方創作的共和國科學家頌專欄、視頻、音頻專題節目,引起強烈反響。郭曰方的詩歌作品通過視頻、音頻、互聯網及數百家報刊在全國各地流傳,並被翻譯成英語、俄語、日語等在100多個國家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