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總刷朋友圈的同事,工資是我的5倍”,為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小A,昨天他和我說了件令他悲憤異常的事。

小A有個同事,小B,小B是他們公司裡的明星員工,績效月月蟬聯冠軍。前幾天小A偶然知道,小B的月薪整整是他的5倍!雖然羨慕嫉妒,不過看著他難以企及的業績,小A也只能拿著自己的工資單暗暗哭泣。

但最拉人仇恨的是,小A告訴我,這麼一個理應忙得昏天暗地的業務骨幹,竟然總在工作間隙刷手機,不是在看朋友圈就是在發朋友圈。而且他在他們共同好友發的動態下總能看到小B的點贊和評論,還都是最快最早的那一個。就像小時候有的學習特別好的孩子,上課也沒少說話一樣。不開心,很不開心!

有一次小A實在忍不住,抓著他問:“為什麼你總是刷手機在玩,業績還能這麼好?

他笑著說:“因為我刷手機從來都不只是在玩啊。”

“那個總刷朋友圈的同事,工資是我的5倍”,為什麼?


01

打造軟實力,經營職場人脈

硬實力決定你是不是能夠入行,軟實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硬實力是你解決問題的專業技能,軟實力是你動用資源和影響他人的能力。光有硬實力,沒有軟實力的職場人很難獲得成功,就像戴爾·卡耐基說的那樣,“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

刷朋友圈、刷抖音、“吃雞”……所有的一切的確都在搶佔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但同時,它們也提供給我們多樣的社交話題與互動方式。就像我們如今常聽到的一個詞:“社交貨幣”。每個人在朋友圈裡發的文字、圖片、小視頻都是社交貨幣形成的重要來源。通過朋友圈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像是人們用貨幣能買到商品一樣,社交貨幣能讓每個人獲得更多來自好友的好評和積極的印象。積累更多的社交貨幣,進行更多的社交互動,已經成為了如今實現人脈培養的重要方式。

02

工作專注化,休閒碎片化

喬布斯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常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來。”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工作與休閒的時間。

姚明在NBA叱吒風雲時,遊戲《魔獸世界》正風靡全世界。姚明在接受採訪時曾多次提到自己很喜歡玩《魔獸世界》,在遊戲中的職業有法師、獵人等,操作和裝備都很不錯。但是,姚明雖愛打遊戲,卻沒有因為遊戲耽誤過一場訓練。劃分出明確的工作時間與休閒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休閒娛樂,反向迫使自己在工作的單位時間裡創造更高的價值。

03

學習,無處不在

學習,不是隻有“頭懸梁錐刺股”式的伏案學習,還有問題辯論、群內交流、睡前覆盤、線上微課等多種形式。能讓你和別人拉開差距的,不是顏值和出身。而是別人因為一點小事在迷茫難過猶豫哭泣時,你在心無旁騖地進行工作,利用碎片化時間掌握職場進階技能。

你僅僅看到同事在刷手機,卻不知道同事手機裡80%的APP是學習軟件。對於他們來說,碎片化的時間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時間的利用效率裡,同樣存在一個“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效率最高的“黃金時間”,20%時間投入就能產生80%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時間投入只能產生20%回報。主動學習,專注於每一分每一秒的進步,日積月累,一年以後,你會發現差距就此拉開。

04

崗位不同,價值有所不同

薪酬理論認為,不同崗位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是有差異的。崗位的工作任務、繁簡難易程度、責任大小、所需資格條件等方面都有不同,一個能帶領團隊開拓新市場帶來千萬級的銷售額的員工和一個負責檔案管理的職能部門員工,這兩人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必定是不同的,兩人的工資也必定不相同,而這正是公司內部公平性的保障。

另一方面,不是職能性工作不重要,而是開拓市場的崗位價值更容易量化,且他們的KPI比較單一且事務性工作較少,社交既是他們工作所需也是他們的休閒所需。

“那個總刷朋友圈的同事,工資是我的5倍”,為什麼?


我們很難做到像小B那樣的高度自律,專注工作,學習碎片化,不沉迷於休閒遊戲。所以小編並不鼓勵大家多刷朋友圈,因為這對於一刷刷半天,每天刷無數次的我們來說只會導致低效工作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