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中的無位真人——橋流水不流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傅大士這首偈看來有些玄虛,叫人莫名其妙。“人從橋上過”這句話好懂,我們從橋上過去了。怎麼會“橋流水不流”呢?“空手”怎麼“把鋤頭”呢?“步行”又怎麼“騎水牛”呢?


肉身中的無位真人——橋流水不流


這是什麼道理?原來是說,我們的肉身軀殼是等於我們住的房子,而佛性才是住在裡面的真人。眾生迷於色相就錯認這個色身肉體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以致造業受報,生死不了。

這首偈就是提醒我們認識主人公,不要錯認假相。臨濟大師說:“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裡頭人。”就是說這個肉體自己不會動、不會講話,也不會聽話。我們能運動、工作、走路、講話、聽話……都是這個主人公的作用。


肉身中的無位真人——橋流水不流


這首偈就是頌這個主人公的。“空手把鋤頭”,我沒有拿東西啊,原來拿東西的那個手(即肉體),就等於你的鋤頭,是主人公在指使你運作。

“步行騎水牛”,你能夠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驅使肉體的妙用,就等於人騎在水牛上趕牛走路一樣。

“人從橋上過”,肉身就比作橋,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過住一段時期,就要走了,就圓寂了,等於在橋上走過去了。

所以,根據這個人生無常的道理,古人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是個旅館,暫時住一住就要走的。大家何必在這裡爭王稱霸,鬥爭不息,殺戮不休呢!?


肉身中的無位真人——橋流水不流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人從橋上過,我們這肉身殼子是不長久的,是變遷的。人由少而壯,由壯而老,這“橋”不就是在流轉嗎?在變化嗎?

“水不流”,水是代表我們的佛性,它是不流動的。它是亙古常存,不來不去,不動不搖的。

這個頌主人公的偈子好啊,就是要我們明心見性。但是,打開來見到本來,不過才到法身邊。如同回家只走到房子外邊,非但沒有入室,還未登堂,差得遠呢!要做功夫,時時不能懈怠啊!假如你們今天做做,明天停停,這怎麼行呢?


肉身中的無位真人——橋流水不流


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見本性。假如什麼時候都能坐見本性,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裡任妄念翻騰,裝模作樣為打坐。所以我們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時刻不能放鬆。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不是統稱某某菩薩,而是教我們做功夫,觀自在——時時觀照自己的本性,在本位上不要有走著。假如你上座也坐不安穩,下座後也不攝心觀照,任妄念遊走就是流浪!那就錯過一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