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科技的可持續發展是指能夠為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產與生活需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的科技發展模式,它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協調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為最高準則,不斷解決人類發展與自然界之間的各種矛盾,即科學技術發展既不能帶來新的生態環境破壞,又要為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關係排憂解難;二是建立自身有效的科技進步機制,包括科技投入機制、科技創新機制、科技宏觀管理機制,以及科技內部合理結構確定等方面,其目的是實現科學技術自身的健康發展;三是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要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銜接,實現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科技進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同時經濟發展又是科技進步的強大後盾,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科學技術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不僅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它既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財富,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要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現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不僅為“器”,還為“理”;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人類社會,而且應該用於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負效應”可能來自於科學技術本身,但更主要是來自於對功利有著貪慾的人。因此,科學技術負面效應問題是一個由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構成的複雜系統問題,其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科學技術負面效應問題的一個本質方面。人與自然界作為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兩個要素,處於對立的統一之中。

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力圖運用科技的力量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而自然界又以報復的形式否定人類的努力,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界不僅對立,而且互為存在前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離開自然界便無法生存,而自然界,特別是經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界也同樣離不開人類的作用。人與自然界的和諧便體現在它們之間的這種辯證的對立與統一之中,這種統一的實現大多依賴於科學技術的作用,譬如利用基因技術可以生產生物製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索取,導致了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許多物種的生存環境變得十分惡劣,物種的多樣性正受到威脅。而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可以使我們人類在獲得更好發展所需資源的同時又能達到保護物種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