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

讀書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需要綜合運用分析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諸多思維方式,沒有良好的知識積累、沒有一種“韋編三絕”的精神,就很難準確把握住文章的觀點、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總之,讀書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既要讀得巧,又要讀得實。

——摘自習近平著作《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一書


【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原文: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釋義】

“韋編三絕”是孔子勤讀《易》書的一則典故。孔子晚年開始讀《周易》,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把串連竹簡的熟牛皮帶子都磨斷了很多次。

【啟悟】

讀書學習關乎思想、覺悟、知識、修養,可以使人得到智慧啟發,把握人生道理,錘鍊道德操守,滋養浩然之氣,增強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知識文化的飛速更新,讀書學習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需要。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讀有所得,就需要克服浮躁之氣,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入腦入心,不能囫圇吞棗,要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的精神,消化、深究、讀實,直至融會貫通。讀書重在“博”,更貴在“實”,黨員幹部要切實按照總書記所要求的,將讀書作為增強本領、勝任繁重任務的重要途徑。通過讀書,不斷優化自已的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使一切有益的知識和文化入腦入心,沉澱在血液裡,融匯在工作中,通過讀書,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實現自我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