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

“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這是參政黨應有的擔當。參政黨一個重要職責是讓執政黨聽到各方面聲音,特別是批評的意見。同志們要敢於講真話、建諍言,客觀反映情況。

——2017年1月22日,習近平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座談會上強調

【出處】

出自《明史·駱問禮傳》。

原文:自今,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

【釋義】

從現在開始,凡是商議國事,只根據言論的正確與否來決定,而不是根據個人的喜惡來決定。

【啟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幷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是親歷者、實踐者和推動者,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參政黨,在國家面前,民族面前,無論是哪個黨都必須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共同為中國夢努力奮鬥。“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黨外人士而言,要敢於講真話,敢於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多黨合作更好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舞臺,我們要用好政黨協商這個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