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模式到底是“救世主”還是代表厄運的“災星”?

新零售模式到底是“救世主”還是代表厄運的“災星”?

8月3日,回顧15年前,電子商務開始從中國誕生並逐漸走出襁褓,但傳統零售行業完全輕視這個弱不禁風的競爭對手。畢竟當時中國的網絡普及率還不到5%,電子商務根本是一個未知的概念。

然而,正如龜兔賽跑,被傳統零售行業嚴重低估的電子商務進入了野蠻生長的高速階段。2012年,是電商進擊的元年,這時候傳統零售開始感到了威脅,但卻為時已晚。對於它來說,電商是造反有力,但對於後者來說,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

面對電子商務的崛起,傳統零售行業開始掀起了倒閉熱潮,就連沃爾瑪也未能倖免,在2012年關閉5家中國區的門店,此後兩年內又關掉了31家。

另外,人人樂也於2012年、2014年分別關閉了8家、18家門店。聯華超市2015年淨關408家門店,2016年淨關店265家,2017年淨關店197家。達芙妮在2015到2017年將近兩年的時間裡,淨關店1562家。百麗集團曾在2016年兩個月內關閉了276家國內的門店,而這個節奏至今仍在繼續。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人數從2.42億人增長至4.67億人,增長將近一倍。電子商務交易額從8.1萬億元增長至26.1萬億元,年均增長34%。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從1.31萬億元增長至5.16萬億元,年均增長40%。

歸根到底,傳統零售的零落蕭條與固步自封、不站在變革風口進行自我轉型脫不開關係。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傳統零售冥思苦想制定制約電子商務的策略,仍不能避免遭受互聯網歷史洪流的衝擊。

隨著科技的一日千里,電商發展還迎來了多元化銷售平臺的局面,例如智能手機線上商城的誕生、移動支付的快捷更讓電商如虎添翼。反觀傳統零售業,其無法迎合消費者新的消費觀念和喜好,業態、渠道的陳舊依然揮之不去,最終導致了它在電商面前完全喪失了競爭力。

然而,隨著傳統零售業每況日下,在迫受反控實體的壓力下才試圖開通線上渠道,卻已經落後淘寶、京東一大步。但正在萬馬齊喑的敗局中,新零售為傳統零售業的漫漫長夜迎來了一道希望的曙光。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新零售的概念居然是電商巨頭髮起的,其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解決線下管理落後、物流缺失,線上流量有限、體驗差等一系列的電商痛點。而對於傳統零售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支救命的稻草。

而新零售模式的誕生,再度成為促進線下市場交易的催化劑。據悉,今年一季度,中國消費市場呈現穩步加快增長態勢,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繼續增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可以看到,線下消費也呈現持續回暖態勢。今年一季度重點監測零售企業百貨店、超市、購物中心、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4.4%、6.3%和7.2%,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8、0.6、0.5和0.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新零售的返璞歸真,貼合了消費升級的社會現狀,併為傳統零售業帶來轉型升級、調整商品結構和業態結構的發展契機,而有所創新的,則是供應鏈、渠道和服務方式等因素,新零售儼然成為救世主,拯救傳統零售脫離了水深火熱的困境。

然而,新零售的負面實質和影響也逐漸浮出水面,外界質疑這越炒越火的模式遲早會迎來幻滅。這是因為新零售一度出現了浮誇風,新零售並沒有媒體宣傳那麼神奇,大部分傳統零售業依然面臨虧損和倒閉。但在新零售的包裝下,向社會展現著華麗的泡沫,最具說服力的例子,要數無人超市和無人貨架了。

從表面上看,無人超市主要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但實際上,這僅僅省去了收銀員和服務員的用人成本,其餘工作還需要人力資源,例如補貨、整理貨架、清潔等。除此之外,無人超市還得配備技術人員,否則將導致商品維護不善、盜竊等一系列弊端,在技術欠缺、模式不成熟的實情下,新零售在標榜上做過多的渲染依然無法改變無人超市的痛點。

另外,在“無人貨架背後切入的是一億多白領8小時的吃喝市場。倘若布點達到10000個,那日流水很快可以達到50萬,且30%以上的毛利率也可以讓其在三四個月迅速回本”等類似的邏輯驅動下,無人貨架又成了傳統零售業的追逐對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有超過50家創業公司進行試水,甚至某些巨頭的融資總額就已經超過30億元人民幣,表象的虛火十分旺盛。

然而,無人貨架依然無法掩飾慘淡的實質,頻頻傳出裁員、倒閉等不利消息,例如今年年初,僅運營了4個月的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停止運營。升得越高跌得越慘,無人貨架的火爆鏡像又回覆了萬籟俱寂,不少人開始質疑新零售是否是一場騙局?

歸根到底,新零售還是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值,但被投機者和炒作者進行扭曲性的誇大後,傳統零售業的投資者因功利心態而導致頭腦發熱,最終遭遇了滑鐵盧。投機者和炒作者假借共享經濟的外衣,抱著撈一把就走的態度,在大肆宣揚新零售如何靠譜。而隨著市場和時間的驗證,新零售的慘敗,無情地揭露了投機者和炒作者的糖衣謊言。

從新零售的本質上看,如果說電商的革命是為消費者提供儘可能多的商品,那麼新零售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其想要的服務,所以洞察力和決策力才是無人超市和無人貨架高效運作的關鍵所在。只有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按需匹配,推顧客之所想,售顧客之所愛,傳統零售才能藉助新零售走出淡局,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只是對新零售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所以說,新零售依然無法離開人力資源,正如馬雲所說,無人超市的誕生並不會讓傳統零售業的員工丟了飯碗。畢竟新零售下的人、貨、場地應是全渠道的融合、智能系統只是為其“裝修”,通過數字化,新零售致力擬補傳統零售以上存在的缺陷,最終加速其優化進度。而過高鼓吹新零售的投機者和炒作者完全背離了以人為本的科技初衷,如同偽科學一樣誇大其詞,其製作的泡沫無疑被殘酷的現實狠狠地迎頭痛擊。

所以說,傳統零售業必須對新零售保持一種客觀和理性的態度,畢竟未來無論是線上線下的商城,都將以服務轉型為核心,只有真正做到認識和了解新零售的真正含義,並站在實際出發點去結合這個模式,傳統零售業的形象才能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萬古長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