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主要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經新疆走河西走廊進入內地的。在漢傳佛教的發展歷史上,很多人都會知道前往天竺取經的唐代高僧玄奘,卻少有人知西域高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的龜茲國,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庫車地區,如今在庫車的克孜爾千佛洞景區門口依舊立有鳩摩羅什的銅製雕像。鳩摩羅什的父親是天竺的貴族,父輩因避難逃至新疆。他從小學習小乘佛教,後來又學習了大乘佛法,他曾遍訪天竺各地,在佛法上有很高的造詣。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在甘肅武威的涼州市區內,有一座鳩摩羅什寺,這裡便是存放鳩摩羅什舍利的地方,這座有著1600多年的佛教古寺,和鳩摩羅什的一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天竺學佛歸來後的鳩摩羅什一直留在龜茲宣揚佛法,前秦大將呂光在征討龜茲國時奉命要將鳩摩羅什帶往長安宣揚佛法,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他被呂光囚禁在涼州十年之久。在這十年間,鳩摩羅什一直在寺廟內講經說法、翻譯佛經,造福一方百姓。一直到後秦時期,鳩摩羅什才被以國師之禮迎接去長安,此後鳩摩羅什一直在長安地區從事佛學活動。後來,鳩摩羅什病逝在長安城,據說死後舌根不爛,他的舍利後來也被送回到位於涼州的鳩摩羅什,如今舍利還依舊保存在寺廟之中。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如今的鳩摩羅什寺是1934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說起這種有著1600多年的古寺,可能是一篇文章沒有辦法講述清楚的。這座最早建於東晉時期的寺廟一直是涼州地區最主要的寺廟之一,在唐代坐落在絲路要道上的鳩摩羅什對中西方文化、宗教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宋元時期,處在少數民族控制下的涼州遭受到不少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入侵,寺廟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明清期間,鳩摩羅什寺也是極度毀建,在民國期間寺廟最終毀於武威地區一場里氏7.7級的地震。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新修後的鳩摩羅什寺位於涼州區北大街的大什字北側,寺廟是在原址按原規模建造的。寺院內的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華嚴三聖殿、拜殿與兩廊,除此之外,還有觀音殿、羅漢堂和藏經閣等建築。如今,鳩摩羅什的舍利依舊還存放在鳩摩羅什寺之中。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武威1600多年的古寺,承載了佛學漢化的記憶

鳩摩羅什,一位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佛學大師,他對漢傳佛學的發展是不可磨滅的。

【旅遊提示】鳩摩羅什寺是免費向大眾開放的,寺廟就在武威市區,在市區內可搭乘公交在“北關什字”站下車,而後步行200米前往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