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創意農業的4種創新模式◆◆

1思維創新

創意農業講究創意和創新,既要新奇也不能失去特色,這就要求在做創意農業思維方式要跟得上時代的變遷和善於捕捉熱點。在思維上的創新,我們可以從產品和種植這兩點來講。1)創意農業提高產品附加增值,在農產品上改變外觀和用途。2)種植花樣創新,利用大面積的稻田、小麥田等種植田進行大地彩繪也是創意農業常用的手法。

2模式創新創意農業

國內現有模式主要有農產品深度開發、資源明智利用、創意農園區、農業文化創造、農業空間拓展、農業節慶開發、都市農園、區域品牌組合等這八種模式。無論是哪種模式都經歷了大膽探索、創新的路程,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國外經典模式有法國模式、德國模式、荷蘭模式、日本模式、美國模式等,這些模式相對於中國現有的模式來講發展更成熟完善些,如借鑑相關的經驗,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對自身創意農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3功能創新創意農業

對於農業上功能的區分過於簡單、狹隘的看待農業功能定義很難將創意農業做出新意。因此我們需要對農業功能重新定義,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利用價值。除最基本的生產功能之外,還應認識到農業的觀賞旅遊價值。

比如在農場舉辦觀賞採摘和休閒體驗活動,一方面提高遊客的參與性,另一方面農產品的價值又得到提高。國內成都五朵金花之一的“江家菜地”就做了比較好的經營典範,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提升農業價值。

4農業環境實踐利用創意農業

利用創意農業生產而所特有的生態環境,不僅優化生態環境,更是在走與旅遊相結合的朝向,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結合轉型。

如上海推出“油菜花海”的系列項目,吸引大量遊客參觀,利用農業生產環境,又不影響正常的生長,增加主辦方的收益,一舉兩得。巧妙的利用環境和生態,製造出更多宣傳話題,這也是創意農業創新方式之一。

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生態農業5大創新模式◆◆

一、“虛擬工廠”模式

就是隻負責銷售、渠道、頻道建設,產品的生產給上游供應商。如此可以減輕公司壓力,專注營銷。

當然,“虛擬工廠”的關鍵是品質,一定要確保源頭品質。

二、“價值疊加”模式

就是產業加產業的形式。比如,你發展休閒農業,同時通過休閒農業運作和人流還能把生態農產品賣出去。

三、 “統購包銷”模式

與合作伙伴簽訂採購合同,公司負責銷售的模式。此模式可以保障農戶的利益,還可以實現供應鏈順暢。

四、“三產業聯動”模式

某公司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有機廢棄物,並將產出的微生物再生產品應用於清潔畜牧業及有機種植業,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關於產業模式,嘉博文將之概括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大產業聯動”。具體是指“以有機碳源循環為中心,通過城鄉碳源循環,讓城市的有機質和農村有機質循環利用起來;通過種養循環,讓碳源得到合理的使用;通過清潔養殖業、有機種植業、微生物轉化業三產業聯動發展,既徹底解決有機廢棄物處理的出路問題,又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多元化經營”模式

說白了就是多產業經營,比如:種子、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技術、休閒農業、電商等產業經營,從而實現利益倍增。

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大農業的5種創新模式◆◆

1循環農業模式

所謂循環農業,簡要說就是採用循環生產的方式。其基本特徵是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3R(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達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具體來說,即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最小化(適度使用對環境友好的“綠色”農用化學品,實現環境汙染最小化)、最優化(利用最新技術優化循環經濟,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延長產業鏈(通過要素耦合方式與相關產業形成延長產業鏈)。

2精品農業模式

所謂精品農業,是運用先進科技提升傳統農業,生產出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農產品,並通過產業化市場運作,獲得高效益。也就是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採取特定的栽植管理或飼養技術,生產出具有一定的名、特、優、新特色精美農、畜產品。其特點是產品質量高,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品牌商標、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強等優勢。

3設施農業模式

設施農業屬於高投入高產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環境安全型農業生產、無毒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

4旱作農業模式

所謂旱作農業是在指無灌溉條件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從事農業生產的一種雨養農業。

實踐證明,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發展旱作農業,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增產潛力很大。目前,旱作農業技術模式主要有水土保持工程,覆蓋技術(包括地膜覆蓋、生物覆蓋)、農耕栽培技術(選用抗旱品種、調整播期、種子處理、間混套種、旱地施肥、抗旱保墒、精細管理等)、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技術等。

5休閒農業模式

所謂休閒農業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閒農業產業,遊客不僅可以觀光、採果、體驗農作,瞭解農民生活,享受鄉間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遊樂。休閒農業的基本概念是利用農村的設備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村自然環境,農業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旅遊功能,提高旅遊品質,增加農民收入。

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互聯網+農業的6大創新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作為熱度飆升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借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瞭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目前互聯網+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絡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絡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髮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

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

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絡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

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臺,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

此外,藉助“郵掌櫃”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風靡農業圈的創新模式,每一個都值得借鑑!(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