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介入“基因編輯嬰兒”?同晟資本2億領投操盤人旗下瀚海基因

昨日,一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道把“基因編輯嬰兒”推入了輿論漩渦。報道稱,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當日晚間,南方科技大學發佈聲明證實,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其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學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賀建奎除了是一名科學家,名下還擁有多家企業股權,旗下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

天眼查數據顯示,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並且是其中5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7家公司的總註冊資本為1.51億元。

這7家公司中,最早成立的瀚海基因是一家宣稱生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公司。網上顯示,該公司於2012年7月4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記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物技術開發與基因檢測技術開發、信息諮詢等。其熱度最高的新聞是去年7月31日由南方科技大學孔雀團隊“賀建奎教授團隊”研發的具有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宣告上市。該測序儀被稱為“目前全球準確率最高,且唯一用於臨床應用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亞洲第一,世界領先’。”

今年5月,瀚海基因宣佈完成2.18億元A輪融資,由同晟資本領投。

賀建奎名下的另一大主要產業為“因合系”公司,包括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合生物科技如東有限公司、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達到4074.08萬元,其中賀建奎認繳1010.11萬元,為第一大股東。該公司經營範圍依然圍繞基因產業展開,包括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生物技術開發與基因檢測技術開發,信息諮詢、生物技術研發及技術服務、技術轉讓及技術諮詢,實驗室儀器設備及化學試劑及產品的軟件研發等。就在一週前的11月20日,因合生物剛剛完成了5000萬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正威集團、乾江資本。

26日晚間,深圳衛計委在微信公眾號發佈落款為“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消息稱,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疑似參與項目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11月27日上午,深圳和美總經理程珍公開表示,醫院懷疑賀建奎基因編輯項目的相關報告作假,目前已向警方報案。儘管如此,在香港上市的和美醫療控股集團,股價仍遇到挫折。記者發現,

國內保險巨頭泰康保險是“和美醫療”的第二大股東。2016年11月16日,和美醫療發佈公告稱,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通過直接或間接收購CDH、Honeycare、Harmony Care及Mighty Sky所轉讓共計26.44%股份。此交易完成後,泰康成為和美醫療第二大股東。

人民日報評基因編輯:科技發展不能把倫理留在身後

對於科技上的創新,我們應該支持,畢竟這是人類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過,也正因為科技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讓它可能成為一把殺傷力巨大的“雙刃劍”。

所以,在面對科技的突破時,不能不保持足夠的敬畏。科學的意義,永遠在於展現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於為人所用,而非讓人類自毀長城。這不是反科學的態度,恰恰是科學的自愛。否則,打開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資料整理自:央視財經、人民日報、中國經營報和融中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