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錦城綠道清波環繞,錦江綠道綠林傍行,田園綠道花叢掩映,社區綠道創意多彩……成都這一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天府綠道,三級綠道體系加快串聯成網,已建成2607公里。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建成2607公里天府綠道

如今的成都,遊客將綠道視為城市新名片,市民將綠道視為休憩新方式,企業將綠道作為應用新場景,學者將綠道作為研究新案例。

2019年,市委市政府開年首件事:以一場綠道大“拉練”,為2018年天府綠道建設做現場評估;以一場工作推進會,開啟新年天府綠道建設高位推進新徵程。這既是對綠道建設工作和階段性成果進行科學的評估,也是為新的一年在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作出科學部署。

回望過去,才能更好前行。

2018年天府綠道建設碩果累累。當2607公里的數字落在成都平原的大地上,綠意流淌便是市民可進入、可參與的山水田園。這一年,熊貓綠道全環102公里綠道分段向市民開放,形成19個主要景觀節點;錦城綠道建成180公里,新建提升生態景觀29平方公里,建成文化設施21處,完成22公里繞城公路沿線景觀提升工程。元旦剛剛開放的錦城綠道江灘公園,甫一露面,就成為市民遊客打卡的潛在“網紅”,初步顯現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錦江綠道江灘公園

短短一年有餘,天府綠道體系在22個區(市)縣如火如荼建設,呈現出加快成型、連點成串的態勢。

“快”是對上一年建設成績的最好總結。但速度不等同於功能質效,站在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綠道體系的時間軸上看,這一兩年是打基礎、探索模式的奠基之年。

對於2019年如何建設天府綠道,重要的不僅僅是加快建設、擴大增量,更要去思考如何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提高綠道質量,為城市賦能。

思考的第一步,是重返天府綠道的建設意義,這是初心,亦是核心。天府綠道不是簡單地大規模基礎建設,也不是純粹地封山育林,它是借生態修復和場景營造,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打通成都多年來工業邏輯發展下的“梗阻”,以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個全球最長的綠道系統正深刻地影響著成都的現在和未來,塑造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賦能骨架。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錦城綠道桂溪生態公園天府綠道

思考的第二步,是追問兩個問題:如何賦予天府綠道生命力?即解決總體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何讓天府綠道激活城市發展的動能?即解決激發城市消費新形態與鄉村振興生態修復結合的問題。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崇州市道明鎮林盤聚落

從已開放和正在建設的示範段可以看出,天府綠道有了不少亮眼的點位,單拎出來也是具有相當實用價值和藝術水準的城市空間。但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天府綠道因其1.69萬公里的“長度”而更見其系統性,因此,天府綠道體系建設需要秉承差異化、總體化原則。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溫江區北林綠道

差異化,即以需求為導向,對街道、社區、農村郊野系統、慢行系統深化認識。比如郊野綠道主要滿足生態共享原則;鄉村振興中的綠道主要是將人居環境改造和鄉村環境改善相結合;社區綠道則主要植入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文化體育功能。總體化,即堅持以最小的投入實現城市價值最大化的戰略考量,項目的包裝、策劃、創意設計不能停留在空間打造和功能構建上,而是要與生活場景、消費場景、生態場景營造銜接。如此,在差異化和總體化原則下建設的天府綠道體系,才不是冰冷的修公園,才“活”了起來。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郫都區空中綠道

同時,天府綠道的生命力需要永續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內生動力。投資力度大、建設週期長、維護成本高,如果僅僅依靠財政資金輸血而不自身具備造血功能,將難以為續。天府綠道自建設起就提出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走一條綠道建設不一樣的路子。

一年後來看,還需要進一步激發活力,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撬動市場運作的動力,建立社會共建共享機制。

從天府綠道與城市發展的關係來看,天府綠道作為賦能骨架,需要與城市發展相結合,解決城市和鄉村發展轉型中的“痛點”,引領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和生態修復的事業中,它是一塊“壓艙石”,堅守生態價值的紅線,通過保護生態本底,培育生態廊道,推進水、土修復,連通河湖網,形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佈局,充分展示成都山的秀美、水的靈動。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武侯區水岸綠道

在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事業中,它是一臺“引擎機”,通過綠道建設把生活性服務業和創意經濟疊加在綠道上,形成一種新的消費場景。在天然的新經濟應用場景裡,植入文創、體育、休閒、旅遊等各種元素,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在傳統消費勢弱、新興消費引領不足的現有態勢下,天府綠道的建設將為成都捍衛消費中心地位提供戰略轉機。

思考第三步,是以新目標、新標準、新要求指導下一步的天府綠道建設實踐。新一年,要如何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天府新區智谷綠道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在綠道工作推進會上一語中的——重點要在提質上下功夫,針對當前存在的策劃設計創意創造不夠、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度不高、功能複合疊加成勢不夠以及綜合效益統籌兼顧性不夠等問題,從創意設計、功能複合、形態呈現和價值實現四個維度加快破題。

突破過於狹窄的創新視野,要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尋找切口。在空間上,結網成鏈是綠道體系的特色所在,也是價值基礎。從點狀到片狀的飛躍,應當是新一年裡綠道建設的重點。目前城市嵌入式的小遊園、小公園可以與街道、廣場、濱水等界面融合,打通綠道建設的毛細血管,讓綠意流動起來。

重構公園與城市的交界面。城景共融時,怡人的公共空間就不再是“生活在別處”的他者,而是生活本身。這種充滿人性關懷的城市界面,使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也讓城市和市民交互的空間得以擴展。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錦城綠道江家藝苑

跳出天府綠道的體系之外,空間上的拓展在於充分借鑑國內外城市的成功案例。“取法”新加坡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閒娛樂和交往空間;“取法”法國盧瓦爾綠道,保留農業大地景觀化;“取法”波士頓綠色翡翠項鍊,以綠道串聯若干大小公園,讓市民騎行深入其中,可親可近可賞可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天府綠道的規劃設計,可謂集當下世界級綠道之大成。這種可貴的“拿來主義”,並非一味地“拿來”,而是緊緊圍繞一個“法”字,使天府綠道遠遠超出了綠道的概念,成為城市功能、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年的建設中,在空間設計、商業運營、場景營造上向先進經驗“取法”,吸取世界上最潮的體育消費和文化消費模式,仍然是國際化、世界級綠道的建設要求。

在時間上,天府綠道需要與過去互動。成都有2300年建城史,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天府文化,這是成都建設天府綠道不可或缺的獨特資源優勢。如果創意設計、交互體驗做得生動新穎,天府綠道完全可以成為對天府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表達,成為城市超時空的情感紐帶和可參與的文化根脈。例如著眼城市形象氣質的塑造,將沿線廣場、公園綠地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節點,引入一批體現城市文化與價值的公共藝術作品,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內涵的同時,努力將固化的藝術表達沉澱為長期傳承的城市象徵。

蓉平:為城市“賦能” 更高起點謀劃天府綠道體系建設

清水河城市公園綠道

面向未來的天府綠道,需要與未來互動,與新的消費模式和行為方式互動。生態生活消費場景的融合疊加,將為市民創造新的生活空間,為遊客帶來新的消費體驗點,這是天府綠道的生命力之所在。倫敦、首爾等城市通過引領時代創意設計和優雅時尚的美學表達,成功打造出南亞藝術區等全球頂尖的創意空間,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經典之作。天府綠道也不妨強化創意植入體現城市新意,更加註重綠道沿線藝術造型的差異化設計和深度打造,將歷史、時尚、科技等多種元素融入綠道,以前沿的體育消費、文化消費來激發商業邏輯的運轉,實現消費者的體驗由靜態感受向動態交互的躍升,讓天府綠道好看、好耍。

突破時間和空間侷限的天府綠道,才真正地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群眾美好生活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