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壓力大 母基金借跟投平衡回報率

對於不少母基金來說,跟投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尤其是在退出壓力較大的2018年。在業內人士看來,母基金跟投,除了可以提高收益率外,投資週期也會較投資子基金更短。而GP(普通合夥人)一直衝在一線,往往最先感知到市場的變化,所以作為LP(有限合夥人),與GP保持不定期的溝通非常重要。

母基金跟投意願增強

臨近年末,即便是大型母基金,也感受到了退出的壓力。深圳某大型市場化母基金主管合夥人日前表示,為了應對新的退出形勢,年初以來團隊做了不少探索。“今年我們做了一些跟投,主要是跟隨好的GP進行投資,通過跟投或者直投,項目投資週期會比投基金短一些,可以提高一部分收益,平衡回報率。”

該主管合夥人進一步表示,跟投大型項目,資金回籠速度較快,流動性相對更好。“母基金也需要募資,大型金融機構以及一些民間資本比較在乎流動性。”不過,他也表示,現階段仍有部分GP擺脫不了自己的固有模式,比如看到好項目就要拿最大份額或者不考慮一些問題項目的退出。在退出難的大環境下,如果GP不做精細化的規劃和研究,未來未必能給LP帶來理想的回報。

蘇州某國資背景PE母基金投委會委員認為,母基金作為專業LP,無論開展跟投還是二手份額業務,都是自然衍生的趨勢。在他看來,跟投和直投是兩個不同的事情。“LP手頭上最稀缺、最珍貴的資源是和GP的關係,母基金不能和子基金形成競爭關係,因此LP跟投比較有優勢,直投就不一定

。”

LP和GP需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2018年是LP和GP的‘七年之癢’。2011年PE熱的時候,市場湧入了大量基金,現在這些基金基本到了清算期。由於整個退出通道不順暢,使得一些基金的業績表現不穩定,因此原來的LP出資意願也急劇下降。”國內某大型國有PE基金CEO表示。

蘇州某市場化VC母基金董事總經理認為,LP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來自於與GP之間持續不斷的溝通。GP一直衝在一線,對於市場上的一些變化最先知道,尤其是優秀GP的研究能力非常強,這時不定期的溝通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有一個傳統,會定期邀請各個行業優秀的GP過來做研討和分享,以便更深入地瞭解市場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哪些事,以指導未來的投資方向。我們內部團隊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研究任務,每個季度會去研究市場上的熱點或者感興趣的方向,然後不斷討論,對過去的投資進行復盤。”

清科日前發佈的《2018年母基金報告》顯示,目前母基金市場上投資策略趨於綜合和多元化,投資策略主要針對不同的投資地域、投資行業、投資階段、投資策略的股權投資基金進行分散化投資,進而分散母基金的投資風險。如比較典型的“白馬+黑馬+斑馬”投資模式,把母基金中的大部分資金配置給白馬基金,其餘配置給黑馬基金,這樣既有穩健的白馬配置,又包括投資策略新穎、業績爆發預期較強的黑馬配置,從而保證母基金收益的持續均衡。

上海某中型PE機構合夥人認為,從財務投資出發,頭部GP不一定最好,而有一些黑馬GP值得LP考慮;從產業出發,需要交朋友,與產業互動,這時頭部GP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LP在選擇GP時,不一定非要挑選大型機構。“現在有一些黑馬也不錯,比較小的黑馬GP也能夠戰勝一些頭部GP,部分頭部GP基金規模太大了,小的份額投進去不一定能有好回報。此外,部分大型GP也不是一般的LP能投進去的,它們都有俱樂部。”

記者: 劉宗根

來源:中國證券報更多資訊請瀏覽母基金研究中心網站:www.china-fo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