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所未聞!高壓鍋竟然也能燙髮美髮

追逐時髦的人,喜歡說這樣一句話:頭可斷、髮型不可亂。正所謂,美好生活,從“頭”開始。不過,幾十年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咱們中國人的髮型可都是千篇一律,女性不是齊耳短髮,就是麻花辮,男性就更不用說了。那麼,當年千篇一律的刻板髮型,是如何一步步美起來的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的髮型千篇一律。女性不是齊耳短髮,就是編著麻花辮,男性的髮型更是乏善可陳。他叫陸恩淳,1957年他作為中國體操隊隊長 ,去莫斯科參見第三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臨行前花了八塊錢鉅款,燙了個頭。

聞所未聞!高壓鍋竟然也能燙髮美髮

那時候,燙髮是個奢侈項目,普通老百姓很難消費得起。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動了老百姓的髮梢,過去不敢美、沒錢美的問題解決了。似乎一夜之間,進入了一個全民燙頭的年代。1982年的這家理髮店,每天平均要燙兩百五十多個頭,最多的一天,燙了四百個。工具有限,那就因地制宜,有的理髮師想出了高壓鍋燙頭的妙招,一個短短的管子,一頭是嗤嗤作響的高壓鍋,另一頭是頭髮,而在咱們蘇州,理髮師們也是想出了不少燙髮的土辦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影《廬山戀》的女主角張瑜,紅遍大江南北,但她在之後的電影《小街》中,以短髮亮相的時候,引起了巨大爭議,給張瑜剪短髮的 是理髮師張學明。

聞所未聞!高壓鍋竟然也能燙髮美髮

果然,張瑜這一襲短髮,隨著電影火了起來,當年,影視作品幾乎引領著髮型潮流,而從城市來看,摩登之都上海成了全國時尚的風向標,一些理髮廳推出諮詢服務,專門給各地來信諮詢的愛美人士回信。八十年代末,上海、北京,更是定期發佈官方認證的流行款式,這些髮型往往一經推出,就席捲大江南北,可謂是一聲招呼、千人一頭,比如這種流行的高拋頭,高高的劉海兒成為一種風潮,連孩子也受到影響。

為了學習新技術,與世界流行對標,中國還邀請國外理髮師來授課交流。如今來看,那時候有些髮型難免浮誇,也未必適合東方人,但這種求美求變的努力,恰恰展現出開放的爆發力。

聞所未聞!高壓鍋竟然也能燙髮美髮

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歌星紅極一時,“四大天王”更是紅得發紫,他們的前衛髮型更是讓年輕人爭相模仿,尤其是郭富城那頭看上去有點兒憨憨的髮型,深受那一代年輕人推崇。改變,從“頭”開始,小小發型背後的浩蕩潮流不容小看。據統計,改革開放前,全國約有一萬個理髮店,而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理髮店已經超過了十八萬家。中國人每年花在頭髮上的錢,超過一千三百億元。如今,某種髮型一統江湖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百花齊放成為流行主題,中國美也在逐漸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