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進入臘月

這就意味著距離春節越來越近

還是辣麼的期待

與其說喜歡過年

更多的是喜歡春節前年味漸濃的感覺

一到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了

而這時臘肉便粉墨登場了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由於通常是臘月進行醃製故稱“臘肉”

臘肉種類紛呈

有豬肉、牛肉、魚肉、禽肉如雞肉等

南方以醃臘豬肉較多

北方以醃牛肉為主

同一品種又因加工方法等不同各具特色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在當下物質

越來越容易被滿足的城市中

臘味依然是冬日裡

必不可少的一類佳餚

過 年 吃 臘 肉

這是幾千年來人們達成的默契和共識

在農村、在鄉下更能感受到年味

農村的各種臘味都是親自制作

且用材用料基本都是自家產的

去農家院子轉上一圈你會發現

屋樑下、窗簷下滿滿的

都是晾曬的臘肉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臘肉不僅好吃

還可以長時間保留不易變質

臘肉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不易

每道程序都可能導致味道不全

所以在製作過程中得層層把關

首先按照一定比例用鹽

加上花椒、辣椒、八角、料酒等

均勻抹在肉的表面

反覆進行揉搓

以便佐料滲透入味

再將肉放在一個密封好的陶製缸裡

醃製時間一般為七天左右

取出晾乾水分後

放在架子上晾乾即可

喜歡吃燻肉的

也可在肉醃製晾乾後放在灶臺上熏製

用的柴火不一樣

燻出來肉的味道也不一樣

各有特色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不管是燻肉還是醃肉

待到過年的的時候放到鍋裡蒸一蒸

或是切片炒菜備受大家喜歡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雖然現在想吃什麼

都可以不分季節隨時都能買得到

但是臨近年關

還是有很多人開始製作臘味

似乎家裡有臘味才有年味

無論現代各種口味的臘肉如何變幻

往往讓人最懷念的

還是那些傳統制作的臘味

天然生曬盈潤甘香

《舌尖上的中國》說:“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尤其臨近年關只要看到晾曬臘肉的

就會激起身在異鄉遊子們回家的渴望

讓人饞到想立刻回家吃上幾大碗

春節序曲第一波:少了這道味兒,對很多人來說只能算過個假年

在很多人眼裡

臘肉就是媽媽的味道

臘肉就是家鄉的味道

所以也就有了過年吃臘肉的習俗

並不一定是它的美味力壓其他佳餚

關鍵還是在年味二字上

這個習俗是一代代生活所培養起來的

臘肉就不單是物質的

它還具有了過年的文化意味

在物質匱乏經濟條件限制的年代

大家用智慧

研究出長久儲存食物的方法

一直流傳至今天

而臘肉的存在

便把年味直接的渲染出來了

臘肉,既是一種很有味道的年貨

更是濃烈的鄉愁

煙熏火燎間

彰顯出活色生香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