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文章(輕功)

輕功 (中國傳統武術)

輕功是中國傳統武術中一種真實存在的功法。練習輕功並不能使體重變輕,卻可以大幅提高奔跑、跳躍能力、閃轉騰挪能力,並可以站立或行動於不可承重的物體之上甚至運氣提氣借用輕小物體騰起於空中,屬於武術的術類。

輕功練習方法繁瑣辛苦,且不易練成,但是歷代武術名家都十分重視輕功的練習。

輕功其實真實存在的,輕功不是反重力的體現,由於任何物體包括人體在內,在任何狀態下都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在地球上則表現為地心引力作用,即重力。依靠反作用力而產生不受地心引力作用的效果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尚無法實現,由於小說家的渲染以及影視作品的誇張,誤導了許多人認為輕功不存在,由於輕功如同氣功一般是難以用文字解析的,這也是許多人不瞭解輕功的原因之一。

現實中各種“輕功表演”其實是利用一些技巧實現的,並非真的使人變輕。如踩雞蛋是利用壓力的均勻分佈達到減小壓強、最大限度地利用受力物體的承載能力而實現的;“水上漂”則是利用類似打水漂、四輪驅車行駛於水面的原理,在短時間內奔跑於水面數十米,不可能長時間或靜止;而所謂“浮空術”則是魔術的障眼法,並不是真正的輕功。 [1]

現實中和“輕功”效果最相近的是跑酷運動,但是跑酷者一般需要勘測地形和丈量距離,且只能蹬牆一兩腳,落地打滾緩衝;而輕功作為古代武者的逃生技能,既不用勘測地形,又能在90°牆踩上五六腳,落地也採用馬步落地以繼續戰鬥。現代較出名的有武當輕功、少林輕功、峨眉輕功、自然門輕功。

技術原理

輕功與現代體育運動中的跳高、跳遠形式相近而實質不同。現代的跳高、跳遠,在起跳之前,一定要先奔跑鼓勢,奮力而跳躍,猛起猛落,落地沉重,如石下墜。而輕功則

討論文章(輕功)

不需要奔跑鼓勢,只須兩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躍遠,其起如飛燕掠空,其落如蜻蜒點水,著瓦不響,落地無聲。輕功與現代體育運動中跳高、跳遠的不同,就在它“輕”和“穩”的特點。能“輕”和“穩”,全賴浮勁在身。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地球上一切物體下墜,都是由於地心的吸引力。排除地心的吸引力,則可自由地上升下降。飛機密度不知比空氣多多少倍,可由於有發動機所產生的衝力而可在天空自由翱翔。人體也大大地重於空氣,以一般人的體質,難升牆上屋,就是從屋頂下墜,也難免折骨斷筋。故人要排除地心吸力,必須有一種浮勁。古傳內家輕功,以跌坐煉氣,或早或晚行功,能將氣自由提起與沉著,數年之後能起數丈之高,身輕如羽,牆壁可走,水面可行。印度瑜珈中就有能使人體在空中飄浮的獨特修行法。

史料記載

《北史》曾記載,禪定寺旗幡竿上繩索斷了,有沈光者口裡銜著繩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事畢又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餘步,時人稱為肉飛仙。沈光的絕頂功夫乃是苦練而得,即經過苦練輕功,體內充滿浮勁,故透空而下則如鳥之翼。

練習技巧

證明,生活在有靜電場和磁場的地球表面的人

討論文章(輕功)

輕功奇人——呂革命

,體內存在著生物電流。不過一般人帶電都很弱,輻射量也很小。而當人體中某一組織興奮的時候都可以產生電的變化。即興奮部位比安靜部位的電動勢或電位低。

許多氣功功法都注重意守丹田,氣功名家蔣維喬先生在岡田靜坐中說:“丹田是人生精神精力之庫。”意守丹田,使丹田部位的神經受到刺激而興奮,由興奮而產生電的變化,當練功達到高深境界時,人體內的生物電現象會很強烈,靜電富集也相當明顯。

當意守上丹田時,百會穴區域正電荷大量富集,整個頭部有向外膨脹的感覺,臉面變紅;與此同時,腳底湧泉穴區域(坐著時是會陰穴區域)的負電荷與地球表面的負電荷相排斥,人體就獲得了向上的浮力。隨著功夫的由淺入深,其程度將由感覺到真實,浮力也越來越大。

內家輕功以吐納打坐,煉氣行功,其理玄妙,除有恆心苦練外,尚需有較高的悟性。除內家輕功外,古時習武之人練的輕功方法各異量歸結起來,不外乎頂功和鐵錫碑兩種。所謂頂功,即垂手直立,用腳前掌向上跳,此練彈勁,不可屈膝,不可用拙力,多練則可增身體的汲取功,把體重提向頂部,不使下沉。這與一般飛機的發動機安裝於機首,恐屬同一原理。但人無羽翼,若無強勁的內氣與地心引力相抵斥,則難以在空中作片刻停留,更談上不凌空飛行。此為頂功練法不如內家輕功之處,所謂鐵錫碑,即用錫瓦鐵衣附於身上,按一整套的程序練功。本來人身重於空氣不知有多少倍,為何反加上許多重物而求身法的輕靈呢?這是因為,如果僅以自身的重量練功,開始固然不覺得沉重,但練久也不會覺得輕鬆。正如現代體育中的跳高、跳遠運動,經過刻苦鍛鍊,成績雖能逐漸提高,但卻達不到輕的境界。

輕功練法,必須先在體重之外又加上各種重往返,這樣一開始就感到很沉重,但經過艱苦鍛鍊,就會逐漸適應而不覺沉重。一旦去舊附加的身外重物,自然就頓感十分輕,行走奔跳也會非常的舒適和迅疾。輕功練成之後,竄上縱下如飛菩落葉,在平地行走,則步履輕疾,不揚微塵。只要腳下有一點憑藉之物,借得些微承受力,就可履其上如平地。古時相傳的草上飛、雪上飄、水面飛行等,皆是僅憑微小的借力。若腳下全無憑藉,鐵錫碑功功夫練得再高深,也難凌空而行。練頂功和鐵錫碑者,在運用輕功之時,一方面須將內氣運至頭頂,使全身重量都提到上部,這樣只要腳下稍有憑藉也可行於其上。另上方面行動又要求迅疾,使其勢連綿不斷,若稍一遲緩,則氣不吸力,力自下沉,力下沉則身體復重如常了。

古時傳下的輕功,以頂功和鐵錫碑的習練較為普遍,有章可循,穩實可學。身體健康的青年人,若掌握其功法,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都可成功。除了武林中普通習練的輕功功法之外,歷史上各家各派尚有多種更為隱秘的輕身功夫。其練法不一,其功境也深不可測,我們將在最後選幾種介紹給大家。從這幾種功法,我們或可窺見各大門派神奇輕功之一斑,有志者若更能依法苦練,證悟玄境,將乃光大中華武功的莫大幸事! 練習輕功必具的條件

習練輕功,必先看有無條件,就頂功和鐵錫碑而言非常重視年齡、體質和毅力(內家輕功在年齡和體質上要求較寬,但重毅力和悟性)。練功習武最好從孩童之時就開始,往昔習武世家,小孩在幾歲時,父兄即督促其練功,更有甚者,嬰兒在襁褓之中,父母即為其按摩槌捏,即所謂胎骨功。五六歲的兒童心無雜念,意志專一,心境猶如碧空清澄朗澈,此時教之練功,心專而易成。又因兒童筋骨柔軟,動作靈活,對各種架式模仿能力強,入手快,見功迅速。學習輕功,特別是習練頂和鐵錫碑,年齡非常關鍵,俗諺“童體練輕功,一直往上衝;成人練輕功,總是不成功。”一般輕功從10週歲左右開始最合適,過早則筋骨未固,易致傷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過遲則筋胃“老化”,不僅練功太過艱難,用鐵錫碑更易損傷。

練習要求

要求健康,無疾病,還要求身體動作輕靈,因起高躍遠,無不以輕為功,而身軀肥碩的人,由於體質條件所限,縱使苦練,也難望大成,當然,內家輕功也有些殊勝的練法,身軀壯大亦可成功。

在毅力上,習練輕功要有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練習輕功(特別是頂功和鐵錫碑練法),自始至終,至少要10年左右的時間,其中之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這是不可能練成功的。正因為條件之嚴,練功之苦,故輕功習之者少而成之者更少。

傳統練習

練習設施

練習輕功需要很多用具、設施。如木樁、弓房、跳臺、鐵衣、鉛瓦、鐵鞋、跑板、護踝等等。

⒈木樁 選用堅實的圓木製成,其規格一般直徑2寸,長2尺,一半削尖埋入土中固定,另一半露出地面之上,各樁距離以練功者步子的距離為度。

⒉跳臺 用磚砌成長方形的臺身,其規格一般為長5尺,寬3尺,又用同樣大小的木板製成檯面,蓋於磚上,板下四周有約1尺長的邊,剛好套在磚臺之上,使練功者跳上時不致動搖。初練時高3尺,以後逐漸加高。跳臺的另一種製法是做一木架,四腳埋入土中使其牢固,架上鋪以木板。臺前可挖一沙潭作為起跳點。

⒊沙坑 在泥地上挖一深3尺,直徑3尺的圓潭,底下鋪一層厚沙。隨著功夫增加,坑亦逐漸挖深,直至超過頭部一尺深為止。

⒋鉛瓦 用鉛製成瓦的形狀,內一面略為凹進,如半圓形,與腿形相吻合。一般從4兩(16兩制)起,逐漸增為半斤、一斤、二斤半、到三斤半為止。也可用鐵塊來代替。鉛瓦要用死鉛,方法:將鉛放入火中燒紅,再放入豬血中粹之,並浸泡三天。如此再燒、再浸泡,總七次,再埋入土中七七四十九天,即可除其“火毒”,然後按練功者小腿外形制成輕重不等鉛瓦備用。

限於篇幅及個人精力,且真正練者並不多,這裡我姑且偷懶一下,其如弓房、鐵衣、鐵鞋、跑板、護踝、布架、腿帶、竹箕等具體要求及製法,不再介紹。

基礎功

學習輕功之前,宜先練基礎功——丹田內功。如今的人,身體雖強弱各異,但若未經過氣功鍛鍊,大多上焦滿蝕,下焦虛陷,氣機紊亂,意氣不和。丹田內功就是以特定的方法鍛鍊人身三寶精、氣、神,使百脈通暢,丹田之氣充盈。晉代許遜在《靈劍子》中雲:“氣若功成,筋骨和柔,百關調暢。”丹田內功性命雙修,這裡為輕功基礎,修好命功階段即可。

功法

練功時,先做好三調(調身、調息、調心)詳細參見基礎功>>>;三調篇)。簡要介紹如下:

第一步:按調身要求擺好姿勢,以坐勢為佳。全身放鬆,排除雜念。

第二步:調息,先緩慢地呼出三口氣,邊呼氣邊意想著將體內毒素、濁氣由全身毛孔放出。然後再做吸氣,邊吸氣邊意想幹淨、清新的宇宙精華之氣由百會穴往下流過膻中而至丹田,再意想此精華之氣慢慢地滋潤全身,全身乾淨、透明。

第三步:雙眼平視,似看到千里之外的光景,即使在黑暗的屋裡,也要做這樣的觀想。如此片刻,目光逐漸移近,垂簾回光,返照祖竅,下觀鼻尖,似將千里之光收至今。此時閉口,鼻呼鼻吸,舌抵上顎,摒除雜念,將千里之光隨雙目下注丹田,實則以先天之性光下照丹田,並輕輕意守丹田,凝神寂照,神歸照臨之所,即是真氣凝集之處。似守非守,勿忘勿助。

收功:每次練功半小時至1小時後(初學亦可20來分鐘,漸增至1小時,甚至數小時),即可收功。收功之時,不可驟然睜眼,意想濁氣從全身毛孔放出,同時觀想宇宙之真氣清新、潔淨有如甘露從頭頂流貫全身洗髓,洗入地下。如此三遍,才慢慢地睜開眼睛,然後可做些自我按摩動作(詳見後面輔助功),再緩步行步數分鐘,結束練功。

火候

習練丹田內功,不可不明火候,掌握火候決定功夫的進程和質量。然歷代丹家視火假為不傳之秘,道都南五祖中之一薛道光賦詩云:“聖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莫將大道為兒戲,須共神仙仔細推。”

何謂“火”?何謂“火候”?《脈望》曰:“以氣攝精謂之藥,以心煉念謂之火。”火,實際上就是指意念,意念的運用,或叫神,或叫我之真意。《金仙證論》曰:“火者社也,……皆我之真意。”火候,指的就是煉丹中用火的掌握。《悟真直指》曰:“金丹全賴以火候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採藥須知遲早,煉藥須知時節。”用通俗的話講,火候實際上就是指用神(意念)來調息(調節呼吸)。但火候之法度,實難掌握。其中談得最多的是文火和武火,《醫學衷中參西靈: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中雲:“蓋靜坐之時,用腦中元神,所謂文火也。採陽生時,用心中識神,所謂武火也。由斯而論,靜坐之時用文火,當名為凝神照氣穴至採陽生時用武火,言可謂凝神入氣穴。”元神無意,火起猶溫,識神意到,故火起甚烈,對於火候的一般規律,被譽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雲:“首尾武,中間文,始七十、終三旬。”練功之時,主要就是調起火力,念不可起,起則火燥,意不可散,散則火冷。練功中,前半段用武,但又不可故意加重意念呼吸,必須注意武火是在練功過程中形成的;火起之後,則勿忘勿助,自然無為,以文火溫養之。練功火候,歷來全憑師傅指點,或自己在功中去摸索、領悟,逐步把握其中的要決。道家丹鼎門有“八字火訣”:“似是乃是,自然而然。”學者可細細參悟之。

按語:大道至簡至易,本功不僅有助於輕功的修煉,且對健身祛疾都有很好作用。

最後說一句是不是不我練會了就能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