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解決“社恐”,請看我為你總結的指南

社交安全指南19則

發現一個特點,成年人的社交可以用這段話形容——“想觸摸又縮回手”。

雖然很多人都標榜自己“社恐”,但實際上我們是在期待社交的。我的意思是指希望能擁有那種相處不用耗費心思,對方總是在需要時出現,每一個節奏、習慣都合拍的朋友。

比如你想吃火鍋的時候,對方正好想吃辣,你想出門旅遊的時候,對方正在思考聖誕去哪裡玩,你有很多無法述說的心事,對方能察覺到並回以一個勝過萬句安慰的擁抱。

就像我們常給最佳感情狀態下的定義詞“舒服”,無論戀愛還是社交,這樣有不用言語就自動拿捏好分寸的關係,誰都無法拒絕。

同樣的,朋友與戀人一樣,都需要慢慢磨合,任何一段默契的關係,都需要兩個人在相處中總結經驗劃出安全線。

但比戀愛更難的是,戀人會在爭吵中瞭解對方真實想法,但朋友總是把話藏在未說出的後半句。想必你也有通過玩笑話說出真心話的經歷吧。

現代人的友情向來是脆弱的,只需要刪除電話,拉黑微信,就能完全從對方的生活中消失。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總是不招人喜歡,怎麼才能讓自己社交情商變高。

所以我總結了一套成年人安全社交法則,想做一個讓人很舒服的人,其實很簡單。

你還會發現,世界上許多事都是物質守恆的,當你開始變化的時候,就會收到相同的對待。

[米奇比心]如何處理朋友的情感問題?

1 /

朋友向你傾訴感情問題的時候,支持理解並引導TA把煩惱說出來,比你表達自己想法,教育TA如何處理更有效。

反例:當你朋友在你面前抱怨有關自己男友的煩惱事時,你義憤填膺讓她趁早遠離垃圾。等他們重歸於好後,你的所有吐槽都將傳進朋友男友的耳朵裡。

2 /

如果你的朋友有了對象之後,就當這個人死了吧。無論同性還是異性,與有伴侶的人保持適當距離,不參與到他們的感情生活中,也不主動與其伴侶結識是做朋友最貼心的舉動。

3 /

講髒/葷段子的確可以拉近距離,但效果是同性之間比異性之間好,年齡層相同比有年齡差好。但要注意,男性在異性面前做這種事,通常只會起到反效果。

4 /

朋友與你分享的隱私話題,別當做談資與共同朋友或是另一個朋友圈的人談論。

一是圈子與圈子之間是互通的,二是你正在讓你的信用值迅速土崩瓦解。把一個人的信任置之不顧,只作為自己博得眾人關注的道具,會讓人對你退避三舍。

[米奇比心]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金錢來往?

5 /

千萬別信“朋友之間不要對錢斤斤計較”這句話,金錢關係越是拎得清,朋友關係越是能存活得久。

向朋友借錢後就及時還款,出門聚餐主動提出AA,當人們發現與你結交不會吃虧後,你在朋友圈的信譽會提升許多。同時也規避了許多撕逼,例如吵架時兩人翻舊賬,往往因為我請你吃大餐,你卻只給我買奶茶,還小杯不加任何配料這種事鬧崩。

即使關係再親密的朋友,在心裡盤算雙方付出是否平等是人之常態。

6 /

拜託朋友辦事,別用人情代替報酬。拜託別人設計logo就付正常設計費,讓別人幫忙寫文章就給稿費,讓朋友推薦人才入職,至少也需要一頓飯感謝。你認為的舉手之勞,實際上比你想象中麻煩許多。

[米奇比心]社交軟件潛 規則

7 /

不要當互聯網乞丐,張口就讓朋友發紅包,閉口就求眾籌早餐錢。這隻會讓你看起來雞賊,而不是可憐。雖然朋友之間喜歡互稱“寶寶”,並不等於就把你當嬰兒養了。

8 /

如果你想拓展新的人際關係,當你新添加好友時,建議把朋友圈三天可見臨時改成半年可見。當代年輕人認識對方的第一渠道,就是從朋友圈開始,TA對你瞭解越多,你們之間聊天話題也更多。

想想我們現在多少微信好友關係都處在互發“你好”就斷交,有時候先打開自己,才能更好接納別人。

9 /

如果你發的朋友圈不希望某人看見,那麼選擇分組可見的人,比選擇不可見的人靠譜多了。要是不可見名單出現了“漏網之魚”,即使大家理解分組可見是常態,也會因為被屏蔽而對你產生負面情緒。

10 /

如果你收到消息還沒回復,就別發朋友圈。被忽視的感覺比激烈吵架更糟糕。

11 /

微信聊天舒適程度:發文字>10條5秒語音>發60秒語音>直接打電話。

12 /

和同事/朋友聊天時,不盯著對方電腦、手機屏幕是當代社交禮儀之首。電子設備是人們最不想被冒犯的隱私禁地,想拿捏好社交距離,首先從不好奇對方屏幕上有什麼內容開始。

[米奇比心]朋友之間的安全社交守則

13 /

如果你有緊急事件需要聯繫對方,不要只發一個詞,“在嗎?”每個人都很忙,會根據信息緊急程度處理,所以有事先直接表明自己需求,可以減少許多溝通成本。

如果多次聊天都處於信息流通困難的場景下,很容易讓別人拒絕與你對話。

朋友之間的安全社交守則

14 /

切忌交淺言深。

簡單聊聊你身上無傷大雅的煩惱,例如買早餐沒有最喜歡的酸菜包,可以拉近初識朋友的距離,但是如果你與對方並不熟悉,就與他們分享自己沉重的心理負擔,很容易嚇跑對方。

15 /

面對與自己無關的煩惱,面對朋友越界的關心,合理運用“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你將獲得100%的快樂。

16 /

朋友分享給你的東西,誇就對了。不要隨意打破別人對你的期待,也別總貶低別人喜歡的東西,善良一點,你也會收穫更多善意。

17 /

朋友之間的拒絕三連:改天、下次、再說吧。

18 /

應付愛說教的朋友三大法寶:好的,知道了,我會改。

19 /

學會不遷就。不喜歡的時候直接說“不”,不想做一件事就直接拒絕,比答應之後再反悔讓人更容易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